X

少妇砸100万创业 回收废筷子制环保家具

一名育有3名孩子的妇女砸100万新元(约300万令吉)创立环保企业,回收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制成家具售卖,推广循环经济的理念,希望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环境和生活。

36岁的邱钰婷育有两女一男,除了相夫教子,她还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平日会教导孩子少用塑料袋,也会让孩子携带午餐盒。

为了孩子,她决心成为循环经济的倡导者。她坦言,她发现新加坡人在参与回收和将回收物升级使用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回收物也经常被污染。

邱钰婷早前在《商业内幕》看到加拿大ChopValue公司的纪录片,该公司将使用后的一次性筷子循环使用,制作成建材,制造餐桌、家居装饰品等。她立即联系创始人Felix Bock。后来,她成功将特许经营权带到东南亚。

“我自己花百万新元成立公司,从加拿大订购制造仪器,成立工厂。一开始我面临很多质疑的声音,很多人告诉我,新加坡人只关心你的桌子是不是最便宜的,没有人在乎这个桌子的故事以及它是否环保,但我还是看到了希望。”

她希望通过企业来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协助实现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

“我们现在有10名员工,希望在今年底把团队增加到40人。仅靠一家企业无法解决世界上所有的废物问题,但如果把这样的环保概念宣传出去,大家齐心合力,则有可能做出一些改变。”

该公司创立后,短短8周获得100家餐馆、数家政府机构和医院的支持,每周向他们收取两三次废弃筷子。

邱钰婷受访时说,令她感到欣喜的是,很多餐馆、机构都很支持,他们义务帮忙,将用过的筷子用回收桶收集起来,公司再每周跟他们收取筷子。

去年10月,他们首次跟餐馆征收使用过的筷子,团队在一周内就从5家餐厅收集到大约225公斤的筷子。收集到的筷子被制成一系列产品,去年8月在电商网站开始出售。

邱钰婷透露,回收废弃一次性筷子成本更高,每10公吨得花4万2000新元(约12万6000令吉),一张桌子售1200新元(约3600令吉)。

“一张桌子得用9600筷子制造,将筷子制造成家具材料得经过数个步骤。首先,得用机器清洗回收的筷子,按长短排列。之后,筷子必须在200摄氏度高温烘烤5至6小时后去除细菌,再用机器挤压成固定的形状。最后从废物成材的筷子才能被组装拼接成家具,供人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