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对话NUSBIZ】黄伟翊访谈——“怎么做”往往比“做什么”更重要

对黄伟翊而言,大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博雅和理性的活动,是志趣相投的一批人的智慧激荡,而老师与学生之间,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学系助理教授,黄伟翊(Ng Weiyi)的学术背景有些不同寻常——他在芝加哥大学拥有两个大学本科学位,一个是物理,另一个则是历史、哲学及社会研究科学,而后他又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理学硕士和工商管理博士学位。

强大且多元的学术背景不仅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其实也对他在创业创新领域的研究大有帮助。在他看来,在高校执教是一份收获颇丰的职业,能让他从学生那里获得全新的经验和见解。

近期,我们与国大商学院助理教授黄伟翊博士进行了一次对话,了解到他在NUS的教学和生活经历,以及他对自己从物理学家到商学院教授的职业身份转变的感想。

教授简介

扫码查看

英文简介

黄伟翊 | Ng Weiyi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助理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哈斯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

研究领域:大数据分析、职业发展、组织理论、创业等

Q1 您当年读大学是学物理的,现在却执教商学院,这个转型是怎么做到的?

黄伟翊:这个问题很有趣,如果你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问我: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我应该不会想到“商学院教授”这个答案。

当年,刚刚成为开启学习计算物理学的那段日子,我其实很快意识到科学的进步实际上依赖于周围的社会结构:人、政策和政治。加之我对研究和“精神生活”一直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开始觉得去了解这些社会结构也是学术道路上一个不错的追求。

Q2 您可以详细介绍下您的研究吗?

黄伟翊:我主要研究的是创业者和内部创业者的职业生涯,重点关注促使他们离职选择创业的驱动因素。在这个研究课题上,我查阅了3000多万份创业者的公开履历,了解他们以往的职业道路,以及他们过去的经历对后来的职业身份有怎样的影响。

Q3 对您来说,这算不算是职业重心的一次巨大飞跃?

黄伟翊:我很喜欢一句话——“所有研究都是对自我的研究(all research is me-search)。”一些人看到我的职业转变经历会觉得:哇!这两样反差太大。但我并不这样想,因为这两个领域其实需要的技能都非常相似。

实际上,计算物理学和计算社会学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样的,只是主题发生了变化。例如,我们不可能手动读取3000万份简历,而处理此类大数据所需的代码和算法就非常相似。

此外,物理学也培养了我对事物保持好奇的品质和开阔的思维,这也是非常可贵的。

Q4 关于执教,你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理念吗?

黄伟翊:我认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最令人享受的部分是——这里的学生们都很优秀。与其说我是一个“老师”,不如说我是一个“引导者”,来得更为准确。

在课堂上,我想让讨论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所以采用了大量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棒的,因为它很有影响力,而且课堂氛围也很活跃,让人难以忘怀。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我告诉我的学生,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去阅读、写作、计算和思考。而且值得关注的是,“怎么做”往往比“做什么”更重要。

如果你能掌握这些软技能,就能适应所有环境或工作。

Q5 从课堂讨论中,您也会有收获?

黄伟翊:我的教学方式让我发现自己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虽然拥有不同背景、来自不同领域,但他们都很优秀。对于“想要创办什么样的公司?”,“如何为创业生态系统做出贡献?”这类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他们带来的故事和观点都很有启发性,而且总是令人很惊喜。

教学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即便课程结束了,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会结束。他们之中有一些人会成为我的朋友,当我看到他们的事业取得进步,不断迈向下一个阶段时,我都感到非常欣慰。

比如我曾经指导的一名学生Ivan Voloshyn,他是MBA校友,现在是电商初创企业SaaS(软件即服务)Omcom的联合创始人,那是一段非常充实的经历……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为此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我知道自己为很多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网

原文标题为The Physicist Turne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