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夜店获准恢复营业的首个星期六,各个夜店都迎来大批人潮,克拉码头一带在晚上11时后更是人头攒动。
知名夜店Zouk上周三(4月20日)刚恢复营业,首两晚更是出现排队人潮。记者23日晚10时30分左右,在Zouk的场外看到至少有两三百人在排队。虽然已写明不接待没有预购入门票的公众,仍有不少公众前往排队,希望能有机会入场。
Zouk财务长潘建宅受访时说,恢复营业的首两晚大致顺利,店里原可容纳1500人,但目前只允许约500人入场。
他直言:“当然,第一个晚上一定有一些难度,毕竟顾客都不习惯戴着口罩跳舞,但我们在这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们也特地以更高的薪水聘请更多的保安人员,确保所有人严守防疫措施。”
针对政府放宽措施,但仍限制夜店的入场人数以及顾客需要接受抗原快速检测,潘建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做法,因为毕竟还是有一定的染疫风险。
他鼓励其他夜店业者尽量遵守政府定下的防疫措施,因为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与合作,夜店这个行业才能恢复过来。
在新加坡凯煌酒店(Concorde Hotel)经营夜店Club Rumors的安贝儿太太(Mrs Anba)也有同感。
她说,关闭两年后能再次营业已经非常幸运了,而且她相信政府所推出的防疫措施,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恢复营业的首两天,我们在运作上遇到一些问题,例如顾客已经喝了酒,但却还没有还检测的费用。
所以我们做了些调整,确保顾客先付费,再做检测,接着才能进店里消费。”
安贝儿太太说,可能因为过去两年没有夜店可以玩,顾客纷纷涌来夜店,而且都报复性消费。
她过去一两周陆续接到预订座位的询问,为此还增聘了更多保安人员。
23日晚10时就到Club Rumors的阿琼·塞缪尔(Arjun Samuels,27岁,零售经理)原以为能早点进场,到场后才知道夜店晚上11时才开放入场。
他说:“我以前经常光顾这个夜店,疫情导致我这两年无法和朋友去夜店玩,而我夜店重开的首两天无法前来,所以才很这么兴奋地早到。”
夜店外排队等待入场的公众。(白艳琳摄)
公众乐见商场松绑免登记 防疫临时工:另觅出路
从26日起,公众进入大多数场所时无须再登记SafeEntry,在购物商场负责相关工作的职员说,他们下来将另寻其他兼职工作。同时,随着安全距离限制解除,一些餐馆下来也会调整桌椅的数量,恢复原本的座位安排。
新加坡将大幅度放宽防疫安全管理措施,从本月26日起,社交聚会人数不再设限,民众在室内或户外都不必保持安全距离。公众进入宗教场所、购物商场和超市等场所时也不必使用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
(陈渊庄摄)
邓诗翰(17岁,学生)约三个月前开始在裕廊东Jem商场担任SafeEntry登记入口的工作人员,他至今还未接到雇佣公司对于下来工作安排的指示。
“我现在只做兼职,只在周末时上班。我已经开始在找其他的兼职工作了,例如到餐馆当服务员等。”
在西城商场担任清洁工的林天龙(46岁),每天有约三个小时须要负责SafeEntry登记的相关工作。他认为,解除这项措施后,他能更加专注于完成自己原本的清洁工作,减轻负担。
教育部发言人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学校也将从本月26日起,停止使用SafeEntry登记系统。
不过,学生和职员应继续在手机中保留他们的合力追踪应用或便携器,以便校方在必要时加强追踪工作。
李总理吁公众
继续负起社会责任
从26日起,不论是否有戴口罩,公众在室内或户外都无须保持安全距离。
姑妈家餐厅老板柯丽群受访时说,为了确保不同组的食客之间保持一米距离,餐馆目前的座位安排有诸多限制。
“措施放宽后,我们就可以把原本撤掉的三四张桌子摆回来,容纳更多的食客。同时,员工不必去确保不同桌的食客间没有相互交流,这也会减少许多纠纷。”
齐来丰脆鱼餐馆老板何光春认为,随着新加坡放宽防疫措施、开放边境,相信会有更多食客上门用餐。他也会在下周准备多两三成食材,以应付客流量的增加。
李显龙总理25日在面簿贴文说,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宣布进一步放宽防疫措施令人感到鼓舞,新加坡的生活将几乎恢复至疫情前的状态。
“我相信大家会继续负起社会责任,在室内戴口罩、若身体不适就自我隔离,互相照顾。”
大多受访公众对于防疫措施进一步放宽表示欢迎,但表示仍会继续保持谨慎的态度。
林忠贤(50岁,汽车零件贸易商)说,没有社交聚会人数的限制、不必扫描SafeEntry等固然方便,但他还是会减少到人多的场所,以降低自己和家人染病的风险。
“尤其是边境开放后,到访旅游景点的人可能会更多,这些地方我都会尽量避开。”
刘英(39岁,行政人员)也认为,防疫措施放宽不代表疫情已告一段落,他会继续做好个人防疫措施,负起社会责任。
26日起所有雇员可返公司 企业:将保留灵活工作安排
所有雇员26日起可返回工作场所,但劳资政呼吁雇主继续提供灵活工作安排。受访企业也表示,将保留在家办公的灵活选项。
金融科技企业马尔达克(M-DAQ)创办人兼总裁许小龙告诉《联合早报》,早在冠病疫情暴发初期,公司就把“随处办公”(work from anywhere)定为永久安排,防疫期间也不特定员工需要回返公司的天数。
他说,过去两年公司利用居家办公的“停工期”(downtime)提升办公室设施。公司为每名员工提供2000元,用来购买办公椅、可调节高度的办公桌、降噪耳机、WiFi网状路由器(mesh router)等,打造“完美家庭办公室”。公司也把A380头等舱房搬来公司,作为办公和午休空间。
由于疫情未结束,公司将尽可能通过科技防疫,譬如改用脚踩出水的饮水机,不再使用以杯子按压喷嘴出水的设计。
这家总部设在新加坡的公司员工分布各地,远程办公也是现实需要。许小龙说:“我们是一家有16国员工的全球商业公司,必须将世界看成我们的工作场所。”
华侨银行集团也主张保持灵活的工作安排。集团人才资源副总裁刘淑贞受询时说:“即使安全管理措施放宽,灵活工作安排仍是我们工作场所的一大特点。我们的员工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为自己和客户提供安全的环境。”
受访经理:灵活工作安排 是大势所趋
新加坡风险投资公司Saison Capital经理吕勤恩说,职场安全管理措施松绑是一个里程碑,有利于职场建立更深层次的友谊与合作。
(马尔达克提供)
吕勤恩曾联合创办新加坡求职平台Glints。他认为,灵活工作安排是大势所趋。“如果工作模式僵化,没有以员工需求为中心的灵活安排,可能面对人员流失。”
理财顾问黄胜利认为,放宽职场安全管理措施更多是出于经济考量,包括“挽救”中央商业区的办公空间。他说,办公的大部分东西已搬回家,多数也在家见客户,每周回办公室一两次,因此放宽限制对他影响不大。但他说:“面对面交谈仍比在虚拟空间交流更强。”
文:梁伟康、林慧敏、马华卿
摄影:陈渊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