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当数字科技加快影响银行业,我们的生活将如何被改变

5G、物联网、人工智能……从赋能业务到系统能力的全面升级,在金融科技加速迭代的当下,银行业对金融科技的破题与布局在不断提速换挡;与此同时,其客户也经历了从实体办理到手机银行等业务转变,亲眼见证了科技是如何改变金融服务的。

亚洲金融与经济研究局(ABFER)、新加坡银行公会(ABS)、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近期联合举办了行业拓展在线研讨会,对科技的重大转变及其影响展开了讨论。

新加坡银行公会常务主任洪爱雯(Ong-Ang Ai Boon)在研讨会开场致辞中表示,她很高兴能举办此次研讨,将众多银行家、学者、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汇聚一堂,讨论快速发展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亚洲金融与经济研究局(ABFER)理事会成员、高级研究员Andrew K Rose(罗安著)教授也认为,本次研讨会就像一场“及时雨”。他说:“在会议上,我们讨论了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金融机构应该如何改变其战略和商业模式。从社会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探索监管机构应该如何进行调整,才能让数字化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安全。”

在名为“金融科技革命、数字化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The Impact of Fin-tech Revolution, Digitalisation and Digital Currencies on the Financial System)的在线研讨会上,各个专家讨论了这些根本性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此次研讨会吸引了约150位参与者,由INSEAD经济学教授兼葡萄牙理事会欧洲研究主席、ABFER高级研究员Antonio Fatas教授主持的问答环节也非常精彩。

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二为一

在银行业工作了44年的钱乃骥(Samuel N Tsien)先生,现任华侨银行(OCBC Bank)董事会顾问,他在研讨上指出,如今的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

现在,技术供应商不仅仅是辅助银行的角色,还可以直接参与市场,向客户提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客户的偏好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喜欢追求当下就能获得愉悦感和个性化的体验。

在钱乃骥看来,未来将有两条曲线相互融合:一条是银行,而另一条便是科技公司。它们之间将建立起一种系统,通过平台公司将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捆绑在一起。例如,在“先买后付”的平台中,客户可以不必跑去银行处理,而是在该平台系统中直接进行支付。

钱乃骥鼓励这两者进行合作和实验,但他也提醒到试验也会带来的风险:“在此过程中,法律法规和监管需要落实到位,确保将不良行为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制定跨境支付标准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跨境支付和新兴货币模式也需要受到监管。

国际清算银行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秘书长Tara Rice博士从历史角度出发,简单回顾了货币的演变及其发展的关键。

自人类诞生以来,货币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不管是贝壳、石头、硬币还是银行卡,信托都是其运转的必要条件。人们之所以会接受这些支付方式,是因为他们知道价值是不变的。要让稳定币(Stable Coins)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s)等新兴支付模式被接受,它们至少要像其他支付工具那样获取人们的信赖。

接着,Rice博士补充道:“这时候就需求制定标准,让监管发挥作用了。”

她认为,数字货币为跨境支付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因为“这是对央行的直接要求”——它能让人们从运行缓慢、昂贵或难以访问的各种跨境支付系统中解脱出来,操作更加便捷。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们是想要提高支付效率和增加可信度,才带来了这些变化,所以它们更需要受到严苛的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CPMI一直在努力提高跨境支付系统的技术互通性,例如规范一些消息和应用程序接口(APIs)。Rice博士希望课题组能尽快出一份建议报告,在该领域给出初步建议。

数字化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数字化带来了新的产品和提高支付效率的方法,特别是跨境支付和其他金融活动;然而,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新加坡管理大学沈基文金融经济研究所金融学实践教授兼所长Dave Fernandez教授提醒大众应该关注数字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举例来说,技术可以提高金融的包容性,它能将银行业务带到缺乏银行机构的地区,发展绿色金融。但是,社会还必须提高新用户的基本金融知识,让他们在财务上保持警惕性,减少欺诈事件发生。同时还要防御危及网络安全的攻击,并制定健全的法规来保护系统的稳定性。

银行的未来

随着银行与金融科技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会对未来的银行带来什么影响?

钱乃骥认为,这一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客户。现在的客户越来越希望获得差异化的体验,因此银行将在科技公司的帮助下朝这个方向发展。他认为:“虽然人们还是会需要银行服务,但银行将会顺势而变,和科技公司、消费者公司、渠道公司等众多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以便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那么,数字货币的崛起会让央行向商业银行的性质发展吗?

Rice博士对此指出,了解客户、反洗钱和检查合规性是所有交易的关键环节,银行有完善的系统来支持这些指导方针,确保交易合法以及严禁任何非法活动。她补充道:“但又有多少央行真的愿意来做这项工作呢?在我看来,真正愿意承担的银行少之又少。”

即便在数字货币取得成功、大部分资金都被储备在央行的极端情况下,她认为商业银行在贷款、投资银行和金融服务等其他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太可能改变。央行、商业银行和国家之间只有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有助于建立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任。

在去中心化的金融领域中,信托问题也很重要。尽管有大量投资进入该领域,但其中有许多企业和活动都企图避开目前的系统,因此这一领域仍存在争议。

她指出:“该领域需要保持透明性……确保交易不会脱离监管体系,否则我们就不知道资金会流向何方。”

最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金融与策略管理学李棕杰出教授兼ABFER主席杨贤(Bernard Yeung)教授在研讨会结束时,对新加坡银行业公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INSEAD和ABFER此次的合作表示了感谢。此外,他也感谢了几位专家及其他与会者参与热门话题的探讨,为公众带来了系统的学习机会。

参与本次在线研讨会的发言嘉宾。从左上至右下分别为:Antonio Fatas教授,INSEAD经济学教授、葡萄牙理事会欧洲研究主席、ABFER高级研究员;Samuel N Tsien(钱乃骥)先生,华侨银行董事会顾问;Tara Rice博士,国际清算银行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秘书长;杨贤(Bernard Yeung)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金融与策略李棕杰出教授、ABFER主席;Dave Fernandez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沈基文金融经济研究所金融学实践教授兼所长;Ong-Ang Ai Boon(洪爱雯),新加坡银行公会常务主任。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网BizBeat

原文标题为 How Technology Changes the Finance Industry, and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