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林毅的这张闪电美照,不到一天已吸引超过3000网民点赞。(取自Simon Lim面簿)
作者 王震宇
清明节已过了约两周,周日(17日)却依旧雨纷纷,从下午直至深夜,一场接着一场的倾盆大雨不间断。待在家中的蚁粉们,是不是感觉星期天过得特别慵懒?
狂风暴雨的天气或许打乱了一些国人的出游计划,却是本地摄影发烧友们难得一遇的好时机。
好“摄”之徒纷纷出动捕捉雷电交加的情景,定格为永恒,成就了一张张闪瞎眼球的美照。
先来看看这张昨天新鲜出炉、被网民广为转发、任谁看到都会被“电”到的照片。
这张照片出自53岁的林毅(Simon Lim)之手。被分享至一个汇集本地云朵和天空美照的面簿群组后,不到一天已吸引超过3000网民点赞。
画面中,紫色的天空衬托出不计其数的闪电,每一道似乎都击中一排排相比之下看似渺小的政府组屋。能拍出这样的画面,掌镜人的功力必然不在话下。
林毅告诉网络媒体慈母舰,这张美照其实汇集了14张照片,每一张都曝光约两分钟,而每个镜头捕捉了约三到五道从天而降、粗细不一的闪电。
为了炮制最终成品,林毅进一步调整了每张照片的曝光,叠加在一起后再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最终修饰。
林毅从去年5月开始就爱上拍摄闪电。(取自Simon Lim面簿)
林毅也在贴文中写道,他是在昨晚约8时40分至9时10分,从马林百列一带的住家阳台拍到这组画面。据他观察,短短半小时内就出现了超过40道闪电。
在一家音乐学校担任总监的林毅说,他从去年5月开始就爱上拍摄闪电。然而,要拍到那种壮观效果,真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需要查看天气预报及即时报道,设置装备确保它们对准正确方向,也要祈祷雨水不会‘洗净’所捕捉到的场景。”
镜头下的“闪电之都”
新加坡每年每平方公里会出现平均127次闪电,称得上是全球的“闪电之都”。(海峡时报)
在新加坡,其实有很多像林毅一样的闪电摄影爱好者。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作品,一张张照片让向来被称为“闪电之都”的新加坡的形象跃于纸上。
美国《华盛顿邮报》访问过的气象学家Chris Vagasky曾指出,新加坡每年每平方公里会出现平均127次闪电,称得上是全球的“闪电之都”。
《海峡时报》在一篇报道中也写道,新加坡平均每年会出现168个“雷电天”,最常见月份是在4月、5月、10月和11月的季候风季节。闪电的高峰时间介于下午2点至6点之间。
慈母舰则报道说,新加坡每年平均有介于171至186个“闪电天”,新加坡每平方公里土地每年平均会被击中16次,被称为“闪电之都”可谓当之无愧。
面簿群组Singapore Lightning Photographers就不乏这些“闪瞎全岛”的杰作。 摄影师Kevin Law上周五(15日)晨间拍到橘褐色天空中的闪电。
(取自Kevin Law面簿)
摄影师Wesley Sng则在上周六(16日),从位于武吉巴督的住家拍到远在马来西亚居銮的闪电画面,为当天的夕阳时段增添了不一样的温度。
(取自Wesley Sng面簿)
摄影师Paul Lee这张摄于本月3日的作品,除了能看见在晦暗天空里,云朵中若隐若现的闪电,天空下的海水也有建筑与起重机的美丽倒影,简直叫人叹为观止。
(取自Paul Lee面簿)
而说到新加坡的闪电经典作,就不得不提本地著名建筑摄影师苏建隆在2016年的这张照片。
(取自Darren Soh面簿)
这张美照不只在社交媒体上热爆(至今已有超过4万人点赞),还引来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就连苏建隆本人都没料到会攀升至这般受欢迎的高度。
李显龙总理当时也在个人面簿转发了苏建隆的杰作,并赞扬他的功力。
鱼尾狮曾被雷劈!
身为“闪电之都”,新加坡的一些著名地标都曾被雷劈,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后脑勺被雷击中的鱼尾狮。
眼尖的蚁粉有看到鱼尾狮后脑勺受伤了吗?(海峡时报)
面向滨海湾金沙的鱼尾狮,是在2009年2月28日的一场雷雨被雷电击中,头部破了个洞,波浪状底座也有部分脱落,所幸损坏不大,也无人受伤。
被雷电击中后头部破了个洞的鱼尾狮。(联合早报)
鱼尾狮当时立即进行维修,3月18日重新开放,后来还装了避雷针,以免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