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狮城印记”“无中生有”的经济强国——新加坡

2019年9月9日,新加坡滨海湾的繁荣景象。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新加坡没有一滴石油,却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第三大石油贸易中心以及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没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却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没有世界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却发展成世界第五大生命科技制造中心、亚洲的药剂制造中心。

奇迹不止如此,新加坡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脑硬盘驱动器制造基地、世界最大海洋钻井平台制造基地、码头货柜吞吐量世界第二、世界第四大乙烯生产中心……

“它那么小、那么优雅,怎么能造出那么雄伟的东西来?看起来不合新加坡的身份。”新加坡的学者们不无自豪,在他们看来——

“无中生有”,早已深入新加坡的血脉。

2019年9月9日,新加坡滨海湾的繁荣景象。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开放创造奇迹

新加坡很小,面积约为海口的四分之一,总人口不到600万;新加坡很大,大到联通全球的天空,通达全球的海洋。

新加坡很穷,自然资源匮乏,连生存最基本的水,都要从邻国购买,以至于开国总理李光耀“长期背负水源的压力”;新加坡很富,人均GDP约6万美元。

奇迹,为什么出现在新加坡?很多看似不可能,为何在这里成为可能?

中国银行的高楼矗立在新加坡河畔,楼内的中新金融博览馆,默默回顾著世界金融中心的风雨沧桑。

“金融中心要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要离制造业中心近,但是新加坡不具备这些条件,却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说,因为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用杠杆撬动借助外力,弥补了上述劣势。

自建国开始,新加坡就根据自身贸易港口的优势,提出积极发展金融业,建设外汇离岸交易中心、亚洲美元市场,迅速从区域金融中心成长为全球金融中心。然而,新加坡并未止步,加强金融黏性服务,不光为客户提供最理想的理财服务,还丰富产品供给,产品与产品之间相互补充,形成完整链条,提供了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提供的服务,如此,成就了新加坡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施政理念中,辨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一个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来选定战略性产业发展。

新加坡的开放,顾清扬风趣地比作是“和最先进的伙伴结为亲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开设8个自由贸易区,对绝大部分商品免征关税;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做全球最亲商的经济体;世界排名前25第三方物流公司中,有21家进驻新加坡;1.4万多家跨国企业落户……开放,让新加坡经济做到了“无中生有”。

2019年9月9日,俯瞰新加坡港口的繁忙景象。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调控之手有力

开放,并不意味可以盲目地“拿来主义”。

新加坡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可是始终有一只大手,有力又巧妙地引导产业升级,调控经济走向。而这只大手,打出的重拳就是国有经济的国家队——淡马锡控股公司。

过去,很多企业主不看好环保公司,认为垃圾焚烧发电和污水处理赚不了钱。然而,国家要做好环保,必须上马项目。淡马锡控股公司积极介入,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和污水处理,实现了盈利,引领社会企业纷纷跟进投资。就在此时,淡马锡控股公司主动退出,以此激发市场活力,引导产业发展。

这样的案例很多。新加坡集中国有资本,走出一条国有私营的国有资产快速增值的新路,引领产业升级的方向,带动私人企业走向高增值产业。

因为高技术、高收益、潜力巨大,也为了改变国内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新加坡政府看中了生物医药业,不遗余力引进国际顶级生物医药公司来投资建厂,并推行一整套综合性政策体系,迅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新加坡政府真的是敢想、敢做!”新加坡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翟星钧感慨。

从1960年代劳动密集型经济,到1970年代技能密集型经济,到1980年代资本密集型经济,到1990年代技术密集型经济,再到现今的知识经济。每10年一次的经济转型,政府的政策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变无为有,从有到强,新加坡执政团队高效精准的操作,让新加坡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口。

而今,由新加坡政府高官挂帅的未来经济委员会,检视当前经济,拟定发展方向,推动未来经济增长,并制定深入拓展国际联系、推动并落实产业转型蓝图、打造互联互通城市等七大发展战略。新的梦想,已踏上航程。

2019年9月10日,新加坡港口的通关卡。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人才成就竞争力

克拉码头边的酒吧,每天都坐满了人,五湖四海,各个国家、各种肤色、各类信徒汇聚。

这里,似乎蕴藏着无限的可能,吸引了无数寻梦的人们。

独立仅54年,新加坡从一个只有190户渔民的贫困小岛,一跃成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经济体,很多个全球第一、世界前列,对八方人才有着强大的磁力。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2019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新加坡连续6年排名全球第二,亚太地区第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多年雄踞亚洲学府之巅。

“新加坡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我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那是因为新加坡拥有素质良好的人民。”李光耀曾说。

新加坡的教育系统虽然受到国际赞誉,可是它却是从惨淡经营开始,基础薄弱。1960年第一届小升初会考,及格率只有45%,辍学率很高。到1970年代末,还有30%小学生无法升读中学。

新加坡自独立起,就高度重视国民教育,既推崇因材施教,也致力于培育精英人才。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层层分流,不断发掘和筛选本土拔尖人才,并为他们提供顺利成长的“快捷通道”。

“以顶级酬劳来吸引顶尖人才,让全球人才带来全球观念。”新加坡在积极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还制定相关的政策,以最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

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新加坡留学是新加坡政府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从中学起,新加坡就为符合条件的外国留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和生活费用,这些留学生经过中学、大学学习后,基本都留在了新加坡;而在新加坡现有大学中,外国学生约占22%,他们在入学前一般都要签署协议,承诺毕业后为新加坡服务5-6年。招收的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只要找到用人单位就可以获得就业准证留在新加坡。

1990年代,新加坡为了建设炼化基地,大力引进化工人才;2000年以后,因为1998年金融风暴,新加坡更加注重应对金融风险,转而大力引进金融人才;再往后引进IT人才,是因为它要专攻信息技术。

引才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规划性,科技的嫁接机制与理工男的引才机制,确保新加坡时刻站立在科技的前沿与创新的领跑位置。

面向21世纪,新加坡明确新的战略定位——以知识型经济为发展动力,以教育塑造新加坡未来。总理亲任国家研究、创新与创业理事会主席,实施研究、创新与创业计划,努力把新加坡打造成知识型经济体。

在新加坡,未来已来。

来源: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