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政部在2012年推出了第一轮的电眼计划(PolCam),迄今全岛已设有近9万个电眼。(联合早报)
作者 王震宇
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只要一“机”在手,刷脸就能通行无阻,还可以解锁手机用以支付各种服务,连钱包都不需要带出门。
脸部识别技术带来的便利,已彻底走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脸部识别技术彻底走入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iStock)
除了一些机构让员工上班时刷脸打卡之外,我国政府正在善用这项科技,其中最普及的做法,就是在全岛多处设置监控镜头(简称“电眼”),协助警方打击罪案。
内政部在2012年推出了第一轮的电眼计划(PolCam)。第二轮则在2016年展开。迄今,新加坡全岛的组屋区、邻里中心和停车场等主要公共地点,已设有近9万个电眼。
除了能辨认身份之外,新型的警方电眼也具备视频分析系统,能让警方更快速地查阅画面、寻找与案发事件相关的镜头。这么一来,在减少人力的情况下还能加快速度,让查案更有效率。
至今,这些电眼已协助警方侦破逾6000起案件。
不过利用人工智能破案却引申出另一担忧——人们的隐私会否受到侵犯?
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就明确指出:使用电眼及脸部识别技术固然能确保国家更安全,“但是否触犯隐私也令人关注”。
张志贤指出,科技能帮助新加坡对抗各种威胁,却也使新型罪案在网络世界里诞生。(海峡时报)
张志贤将科技形容为一把双刃剑,能帮助新加坡对抗各种威胁,包括国际恐袭事件及网络骗局,却也使新型罪案在网络世界里诞生。
借助科技可以将人绳之以法,但科技也是不法之徒的便利犯罪工具。
就在上个月,共有255人因涉嫌参与超过1200起诈骗案,而被请去协助警方调查。
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出售自己的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信息,让骗子以他们的个人名义,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各种电子服务去行骗。
上个月共有255人因涉嫌参与超过1200起诈骗案,当中有一些人向骗子出售Singpass信息。(新加坡警方部队提供)
Singpass也拥有脸部认证的选项,能通过比对政府的生物特征数据库(biometrics database)来核实个人身份。在进行核实之前,用户须先提供身份证号码。
虽然这类平台有着层层保护,以便拦截住“来历不明”的用户,更重要的是确保系统不会遭受网袭。但罪犯也不是省油的灯,会想方设法突破重围找漏洞,攻破用户的隐私防线。
印度几年前就曾推出同样采用生物特征识别的国家身份认证系统“Aadhaar”。不过,该系统后来被爆出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漏洞,导致将近10亿人的姓名、住址和照片等个人资料被盗。
TVRFeExqWTFMak0wTGpNdw==
张志贤因此认为:
“网络犯罪‘无边界’,全球也必须有新的规范、治理原则、框架及标准。”
中国最广泛采用脸部识别技术
英国科技网站Comparitech去年发表了一项报告,研究全球百大人口密集的国家当中,究竟有多广泛在运用脸部识别技术。
该调查想知道各国在不同地点如何使用“认脸技术”,例如机场、警方部门、学校等。5分为“无使用科技的相关证据或禁用”,零分则为“侵入性使用”(invasive use),总分40分。
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广泛使用脸部识别技术的国家。地图上的用色以红色为“广泛使用”,绿色为“无证据使用”。(网站截图)
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个调查中“夺冠”(40分只拿到5分)。紧跟其后的是俄罗斯、阿联、智利、印度、日本。
新加坡人口只有570万,不属于百大人口密集国家的范畴,因此并没出现在这份榜单上。但邻国马来西亚却榜上有名,与法国、匈牙利和英国并列,总分40分只拿到17分。
最广泛使用脸部识别技术的“20大”国家。(Comparitech网站截图)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与警方广泛使用脸部识别技术,主要还是用来打击罪犯,例如北京就曾在公园里安装电眼,来防止人们偷取公厕内的厕纸。
报告说,中国学校也经常利用脸部识别技术,来确保学生有专注听课。若学生专注力不足,就会反映在成绩上。
一些国家例如比利时及卢森堡等,则完全禁用这类科技与技术。美国一些城市也对刷脸技术下达了禁令。
科技并不可怕 如何使用才是关键
上述调查似乎凸显了一个重点:
以破案之名使用科技,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能让人民接受。
然而,一旦保护“过了头”,极有可能让人感觉活在一个被监视的城市里。
图为重庆街上装置的监控镜头。(联合早报)
新加坡人暂时还没有这类观感。 2016年的一项本地调查显示,超过95%受访者认为,自己的住家环境是安全的。电眼的安装便是居民认为周围环境更加安全的重要原因。
警方预计在2030年前,可以将全国的电眼数量增至超过20万个。电眼网络的覆蓋范围,也将扩大到更多公共场所和中心地带。
就不知到了这类脸部识别技术的电眼处处可见时,国人对其接受程度,会不会出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