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警方逮捕35人!用骗来的钱买豪宅名表豪车

近几年,大家有没有感觉身边的诈骗案越来越多了?

时不时的,就会有人以“+65”开头的电话号码(实际上新加坡所有本地号码不会以+65开头)打给你,更有直接用whatsapp视讯功能,伪装成执法人员,实施诈骗行动。

(伪装成新加坡警察部队人员的诈骗犯)

近几年,骗子的手法“与时俱进”,已经摆脱了前几年惯用的“DHL包裹被扣押”这种低劣伎俩。

在疫情大爆发期间,他们会冒充卫生部官员,利用民众的焦虑散播不实信息行骗。

他们也会趁著民众生计受疫情影响之际,通过“低付出高回报”的投资或求职骗局,吸引人上当受骗。

投资骗局

在投资骗局中,骗子自称是金融专业人士,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培养受害者。而受害者将被介绍给那些声称分享“必胜秘诀”的“投资专家”。

一旦被容易赚钱的承诺所吸引,受害者就会将钱转移到银行账户。在骗局初期,这些受害者往往可以赚取到微薄的利润,进而相信投资是有效的。

在那之后,等受害者成为“大鱼”上钩后,骗子就会要求受害者支付一些投资行政费用、法律费用或税款,用来兑现赚取的利润。

最终,一旦受害者将这些款项存入指定的银行账户,诈骗者就会变得无法联系。

求职骗局

在求职骗局中,受害者也会遇到相同的困境。在社交媒体平台和聊天应用程序上,受害者往往被一些赚取快速现金的招聘吸引。

之后,骗子会以提高销售数额为由,要求受害者从某在线平台订购物品。

(求职诈骗)

受害者将资金转入银行账户作为付款,最初骗子会连同佣金全额返还。

然后,受害者最终会为他们的订单支付大笔资金,最后受害者无法联系上骗子。

警方在追查起来困难重重,但却不是完全无计可施。

最近,新加坡警方在一次搜捕行动中,成功逮捕了35名诈骗犯,255人被警方传唤接受调查,制止了150起求职和投资诈骗案,涉案金额超过3100万新币!

跨国执法

新加坡还会联合其他国家一起跨国执法。去年6月,新加坡警方就和中国香港合作,成功摧毁一个跨境诈骗集团。

两地警方,在这次行动中成功突袭了多个场所。在中国香港,警方围捕了22人,而在新加坡,则逮捕了至少27人。据悉,这些诈骗犯的年龄介于16岁到76岁之间。

中国香港警方发言人表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诈骗和欺诈,近年来是香港最常见的科技犯罪之一。

虽然执法部门已经尽力在追查这些资金的下落,并逮捕了一些涉案人员,但只能将诈骗威胁尽量降至最低。

TVRFeExqWTFMalU0TGpJd01BPT0=

充满“地域性”的诈骗集团

诈骗集团往往充满着地域性色彩。在新加坡发生的诈骗案中,诈骗犯大多来自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以集团的形式出现。

诈骗集团的组织严密性,以及生活的奢华程度,和很多人想像中完全不同。

诈骗集团,会将自己包装成一间运转良好的正常公司。集团内拥有经理、传呼中心以及完善的奖惩系统。甚至,还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和海外“对接”,建立“合作伙伴机制”。

为了激励那些在呼叫中心工作的人员,诈骗集团的主管,会一边得意洋洋地晒出自己的名表,一边告诉底下的“从业员”,如果他们欺骗到了更多的受害者,就能够赚到足够的钱,像他一样购买劳力士。

实际上,虽然来钱的渠道不光彩,但诈骗集团似乎相当恪守承诺。

表现最好的人,甚至可以从被骗金额中抽成10%,这个程度的佣金,在大部分领域都不可能得到。因此,确实吸引了不少人投身诈骗行业。

在前期投入方面,这些诈骗集团的“上层领导”也丝毫不含糊。就比如中国台湾地区警方最近摧毁的一个诈骗团伙,其领头人刘某,甚至不惜花200万新台币(约95000新币),专门在台中设立了一个传呼中心。

按照当地警方预估,他们一年的诈骗额大概在100万人民币左右(约21万3000新币)。

除去一些奖励以及其他的一些开销,也就是说,他需要近一年时间,才能“回本”。而由此换来的是分工明确“效率更高”的组织结构。

这些诈骗团伙成员,因为来钱快且成本低廉,大多都是惯犯。比如刘某的团队,在2020年4月的一起诈骗行动中,假借“中国公安”的名义,骗取了一位在新加坡居住的中国人超过11万新币。

事后,在警方的顺藤摸瓜的一次突袭行动中,他的团伙在中国台湾著名度假村垦丁被一网打尽。在保释后,刘某贼心不死,转到台中重操旧业。

在警方又一次抓捕行动中,搜出了三块价值至少3万美金的劳力士表。

罪犯们即使知道被警方抓住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但为了那点利益,很多人还是会铤而走险。

警方也只是能力所能及地阻止犯罪。真正要依靠的还是我们的双眼,能够及时辨别诈骗犯的身份,从源头开始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