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红山综合诊疗所。(海峡时报)
作者 侯佩瑜
与达到重新雇佣年龄后继续工作的人相比,选择在62岁退休者,到综合诊疗所看病的次数更多、花费也较高,这种情况更常出现在男性国人身上。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今年1月公布“退休养老与健康调查”(Retirement and Health Study)研究报告中,关于退休如何影响年长雇员健康的数据。
当局是在2014年开展这项为期10年的追踪研究,对象是45岁至85岁国人,团队每两年会跟进同一批新加坡人的情况,通过问卷提出关于退休、身心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参与的各种问题,了解国人的退休与医疗需求。
本轮调查有超过2万2000人参与,当中1万7000人是重复的参与者。
结果显示,退休和健康是有关联的。
研究团队分析7903名年龄在55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后发现:
与达到重新雇佣年龄后继续工作的人相比,退休男性到综合诊疗所求医的次数高出1.6%;
看病的花费也更高,平均每年多出2.1%,这相当于每年多426元。
统计数据则未显示女性退休后有受到明显影响。
背后有哪些诱因?
调查团队认为,男性退休后健康有所退化,也有更多时间前往求医;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教授郑宝莲则认为,这可能与他们不再享有公司集体医药保险保障有关。如果没为自己购买私人医药保险,一旦离开公司,就得为门诊费缴付更多现金;
郑宝莲说,也有可能,社会要求女性在职场外,还须扮演好母亲、妻子和女儿等角色,而男性一般就只专注于工作。因此一旦退休,男性的生活方式突然改变,疾病便接踵而来。
针对退休者健康退化是否与生活方式不活跃有关,调查团队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
由于“退休养老与健康调查”没有收集相关数据,无法在这项研究中为退休后健康退化归因。但近日有另一项本地研究发现,做家务等定期体力活,对健康可产生正面影响。
(呵呵,红蚂蚁已经可以想像,妻子们会拿着这篇文章给他们的退休老公看,叫他们快买保险、分担家务、保持身心健康。)
不过,也有网民认为,看诊次数高出1.6%,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差别。
2022年2月24日,上班族在CBD区行走。(海峡时报)
该研究也发现,工作满意度与身心健康有关联。原本从事满意度得分较高的工作的人,一旦退休健康状况会变得较差,抑郁症发病率也较高。
至于身体机能方面,研究团队则发现,退休对认知功能没有太大影响。
团队在报告中说,这表明,因调高法定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而导致退休被推迟,在短期内或许对认知功能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这可能是退休的‘蜜月’效应,退休者早前由于工作限制而推迟了向往的活动多年,如今突然可以参与,可能在短期内削弱了退休对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分别是62岁和67岁。政府也已经宣布,将分阶段将两者分别调高到65岁和70岁。法定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今年7月起,将先调高至63岁和68岁。
要鼓励女性延迟退休,还得再接再厉
乘客在莱佛士坊地铁站搭乘电动扶梯。(联合早报)
研究团队在排除教育水平、婚姻状态、房产和家庭支出的效应后发现,退休与重新雇佣法将受访者的整体退休率降低了8.7个百分点。
其中对男性群体的影响较大,他们的退休率降低9.1个百分点,高于女性的7.3个百分点。
团队解释,
这或许是因为女性没男性那么留恋她们的工作。这可能归因于家庭义务,如照顾孩子或孙子。以致就算有重新受雇机会,女性也更倾向考虑提前退休。
郑宝莲认为,由于上一代女性主要是合同工,或从事餐饮业、服务业,因此她们所获得的重新受雇机会,未必和男性一样好,这方面还得收集更多更好的数据来佐证。
上班族在莱佛士一带行走。(海峡时报)
该调查也研究了退休与重新雇佣法对不同职业群体产生的影响。
研究团队观察到,工作重复性较高的受访者,重新雇佣对他们留在职场起着积极影响,尤其是当他们的工作需涉及较少体力劳动。这类工作包括酒店营运经理和办公室文员。
团队在报告中说:
“这些工作对体力的要求往往较低,提供更适合年长人士的工作条件,退休与重新雇佣法可更有效促进就业。”
相反的,工作需要较多体力劳动的工作,如木工、服装和皮革业的较年长工匠,以及屠夫、鱼贩和食品包装业等,若规定雇主为年长雇员提供重新受雇的选项,鼓励他们继续留在职场方面,会响应的人一般都不多。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陈恩赐副教授说,这意味着企业有必要考虑引导这类年长员工从事体力要求较低的工作,或重新设计他们的工作。
看来,要鼓励63岁的女性以及劳力活年长者继续留在劳动队伍,恐怕还要再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