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新加坡的日增病例报告一直到凌晨12点以后才出炉。
那么一向准时在当天出报告的数字,为什么会推迟到凌晨12点多呢?
前天,出现了12个新冠死亡。
网友猜测这就是关键......
新加坡一天12起新冠死亡
看病等6小时、需透析确诊禁入
前天,新加坡又回到了双位数死亡病例。
一天12个,没有透露年龄性别跟其他情况。
而重症人数也在增加: 住在普通病房但需要吸氧的人前天增加21个,现存221人 住在ICU病房现存44个
图源:FV Hospital
如果病例继续攀升,无疑住院人数还会继续攀升。
据当局统计,过去28天内一共确诊32万2669人,其中高达99.7%的病例感染无症状或表现轻症。
0.2%需要吸氧,0.04%住在ICU,0.03%病逝。
比率很小,但始终关乎人命。大多数是轻症,但新加坡的医疗系统仍然压力山大。
最早的征兆是检测仪缺货,后来当局支援缓解。
之后就是病例激增,看诊人手少,等看病的时间很长。
据公立医院某急诊科医生透露,病例太多,不管是高级还是初级医生,每天坐班接诊的患者人数翻倍。
第三级症状包括扭伤、轻伤、轻微腹痛、 呕吐、发烧、皮疹和轻度头痛 “前几天,我这有个病例等了6个小时,情绪很焦虑失控,朝我大喊大叫,没有办法,叫了医院保安来处理。”
不仅是急诊科被“病例狂狼”冲击到。 医院其他部门也避无可避地被影响到。
一内科医生透露,自己入行10年头一回碰到这种情况:
需要做透析的患者因为感染新冠没法进入医院,即便他们进来了,医院也没有办法腾出多余床位给他们。
因为其他患者数量真的太多了。
不仅医生们头大,医院护士更加焦虑。
“人手都去急诊室帮忙了。原本我在的病房,38个床位要有6个护士,大概每个护士要照看6个病人。 但现在人数减到4个护士照看38人,工作量翻倍。”
不仅是医院护士压力大,隔离设施的工作人员也差不多情况,据那里的珍妮特医生透露:
过去一个月内,新加坡的新冠痊愈隔离设施患者数量暴增10倍。
图源:today
虽然当局已经呼吁,如果不紧急,轻症无症不要蜂拥去急诊,但只要这一波奥密克戎浪潮峰值未到。
病例还在上涨的情况下,诊所、医院都不得轻松。
现在,在新加坡感染新冠这个事情感觉已经越来越“稀疏平常”。
不管是年轻小夫妻,还是本地多口之家。
结婚当天双双确诊
老人拒隔离致一家五口感染
这可能不是新加坡第一对因为确诊推迟婚礼的新人。
准新娘iamjoyceyap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的新冠小故事:
2月14日,她跟男友注册结婚。当天两人一起喝喝小酒,吃吃东西。但没有想到,准新郎感觉到身体不舒服。
于是做了抗原快速检测,发现准新郎确诊了......没隔多久,iamjoyceyap发现自己也中了。
原定在一周后要办婚礼,但现在他们只能将婚礼延后了一个月。
到了原定举办婚礼的当天,iamjoyceyap趴在窗台上吐槽,原定大婚之日新郎没出现。
朋友也很忙。
不是忙着操心她,而是她朋友的家人也中了,忙着安排。
最有意思的是,在她朋友问她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她秀出了终极神器。
她说这个确实“帮她很多”。
不过现在这位准新娘只希望,一个月后的婚礼能顺利举办~
就像iamjoyceyap说的那样,很多朋友的家人都感染了。
都是感染新冠,但感染新冠的原因都各种各样。
比如现在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上了年纪的老人感染新冠,不愿意在自己房间隔离,导致病毒传播,家人也确诊。
图源:8视界
据本地一个陈姓小姐透露,她父亲2月5日确诊,隔两天约7日轮到陈小姐自己确诊,约8日轮到母亲弟妹都确诊。
而她年已70岁的老爸是最早检测阳性的人。
可是他不想要待在房间内隔离,就跟平时一样,还坐在客厅看电视,跟平时的区别就是戴着口罩。
东西也都是共用,没有特别消毒杀菌,于是病毒只能传给家人了。
陈小姐自己其实也不太确定,这个家里第一个确诊的人是谁。
图源:today
因为在她确诊之前,就已经有一些喉咙不舒服,发热症状,只是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而在全家感染以后,陈小姐父亲是最快痊愈的人。到确诊以后第四天,他的检测结果就是阴性了。
剩下陈小姐跟母亲妹妹三人还有症状。
陈小姐自己一直到2月14日,确诊以后的第8天检测才呈阴性。但症状不断,还感到肚子痛、喉咙不舒服。
图源:8视界
她的母亲跟弟弟妹妹则是一直咳嗽。
按照医生的解释,她们这种情况就是所说的长期新冠后遗症:检测阴性,但身体器官还在持续发炎,需要时间恢复。
对于老人不愿意隔离的想法,作为子女也不好说什么。
“知道每个人迟早都会感染了,而且也不一定是父亲最先确诊,但我们还是希望尽可能隔离患者。”
图源:NHS
毕竟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他感染了没事,但自己感染了就不一定。
网友们,你们身边已经有人中了吗?有出现长期新冠的症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