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作者 李国豪
新加坡国会(15日)就辣玉莎撒谎事件报告进行辩论时,朝野两位拥有律政背景的女将,在殿堂上辩论时擦出不少火花。
红蚂蚁将她俩的“问与答”内容截取出来并排放在一起后,蚁粉们应该就能从中听出一些弦外之音。这两名女将是:
英兰妮(身兼国会领袖的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和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
林瑞莲(工人党主席)
以下是林瑞莲针对听证会所发出的四大“投诉”,以及英兰妮的回应,最后的那一记堪称“重磅出击”。
一、特委会曲解手抄笔记的脉络
根据特委会报告,林瑞莲在供证时提供的一份手抄笔记,是重击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的关键证据。该笔记提到,毕丹星曾在去年10月3日告诉辣玉莎是否澄清谎言“是你的决定”(your call)。
委员会据此推断,毕丹星当时确实把决定权交到辣玉莎手中,与毕丹星宣称有要求辣玉莎说出真相的说辞有很大出入。
不过,林瑞莲昨天在辩论动议时强调,特委会曲解了该项证据,若参照全文脉络,该段对话其实与毕丹星的供证一致,即他曾告诉辣玉莎务必说出真相。
该手抄笔记内容如下:
毕丹星:我在10月国会之前和你会面+我告诉你这是你的决定。你觉得有在国会说出真相的需要吗?
辣玉莎:有的,但充斥着内疚+过去自己的经验。(我)以为这些东西不会涌上心头。
毕丹星:无法说谎,对吧?
辣玉莎:是的。
林瑞莲指出上述内容的最后两句,即毕丹星问辣玉莎“无法说谎,对吧”,紧接着辣玉莎回答“是的”,恰恰证明了毕丹星要求辣玉莎说出真相。
“辣玉莎没有反驳他(毕丹星)。她回答“是的”,这就表明她知道自己不能说谎。这难道不能说明,其实她一直以来都很清楚毕丹星要她澄清谎言吗?”
林瑞莲表示,特委会对她的证词断章取义。因为若是按照全文,她的证词根本无法支持调查作出的结论,对此她感到困惑。
“我的证词说的是,我无法想像毕丹星会让辣玉莎选择说出真相或继续撒谎。”
英兰妮回应时指出,特委会报告充分考虑了林瑞莲的立场。
她解释,如果毕丹星早就要求辣玉莎说出真相,而不是把决定权丢给后者,就不会说出林瑞莲手抄笔记所记录的那番对话。当时他应该会这么说:
“我叫你说出真相,但你没有这么做,你违反了我的指示,没有在国会说出真相。”
毕丹星究竟有没有要求辣玉莎澄清谎言是特委会报告的最大争议点。(红蚂蚁制图)
二、特委会成员中的反对党议员比例过低
林瑞莲对特委会成员的组成也提出了质疑。
她说,执政党在国会拥有大多数议席,因此须确保民众有信心议员在公平情况下接受调查,特委会的八人委员会,只有一人来自工人党。这并不合理,她建议应该要有三人来自反对党。
英兰妮解释说,特委会的组成考量了国会中朝野政党的平衡势力。同时,这套程序也由来已久,工人党前秘书长刘程强也曾参与过相关检讨,但当时没人对此提出异议。
“陈立峰(工人党后港区议员)是由毕丹星提名(进入特委会的),后者当时也没有作出任何投诉,或表明应该要有更多反对党议员进入特委会。”
“所以这么看来,这更像是你因为不满意特委会作出的调查结果,才对特委会的组成提出不满,毕竟这在过去根本不成问题。”
三、特委会不允许外部律师陪同证人供证
林瑞莲申诉说,特委会至少应该允许律师代表证人供证。
“这能让委员会集中并理智地分析证据,而不是主张某个论述,尝试打击证人。”
英兰妮反驳说,只要证人基于合理的理由提出申请,特委会其实会考虑允许让律师陪同证人供证。
“我想我得点出更重要的一点,毕丹星和林瑞莲都是律师,我不认为他们需要外部的律师来协助他们回答特委会提出的问题。毕竟这些问题并不困难,他们完全有能力理解,并作出回应。”
林瑞莲认为特委会应该允许律师陪同证人供证。(GOV.SG)
四、听证会盘问时间过长
特委会的盘问时间过长“待遇比一般法庭还严苛”,让林瑞莲感到非常不满。她指出,这罔顾了证人的权益。
她提到,毕丹星在一天内被盘问了长达九小时、工人党副主席费沙被盘问了六小时。
“我的盘问时间不超过三个小时,但我足足在一间专人看管的房间里等了两天,同时被禁止使用任何通讯设备。”
“当我需要上厕所时,得由保安陪同;我也必须得到允许,才能使用空间更大的残障厕所。”
“这未免太严苛了吧?就算是法庭也不会这么对待证人。”
英兰妮对此回应,供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证人回答问题的能力。
“我曾在法庭交叉盘问过证人。证人如果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盘问其实很快就会结束。只有那些不肯直接回答问题,导致律师必须千方百计套出信息的证人,才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
英兰妮在总结辩论时说的一番话也很耐人寻味、意有所指。
“向国会澄清事实为何需要等那么长时间?任何人都会想,当他们(工人党三大领导)听到辣玉莎坦白时,当下反应不就应该是:‘天哪,这太糟糕了,我们得赶紧回去澄清’吗?然而不是的,整件事拖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直到警方正式提出盘问申请,对此事打破砂锅问到底后,才水落石出。”
“我能理解在战术上和策略上你们为何不解释为什么。因为这份庞大的报告里措辞严厉。作为策略,不去硬碰硬,而是挑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来引起人们关注,确实是不错的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