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妇女歧视印族,不戴口罩、大喊大叫,忘了“国父”李光耀的泪水
种族歧视有多可怕?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说到种族歧视,脑海中可能立刻会浮现出美国黑人被白人警察按在地上窒息的画面;可能是成千上万美国人走上街头抗议种族歧视的场景;可能是马丁·路德金那句被不断提起的“我有一个梦想”。
在新加坡,也生活着各种肤色、民族迥然不同的人,各民族能基本上做到和谐共处,团结互助!
但...凡事总有例外!
新加坡一名妇女被拍到在地铁上向一名印族乘客喊出歧视性的字眼,随后又在食阁内大喊大叫,两次都没有戴好口罩。
(图:来源自网络)
据Facebook上传的视频显示,这名妇女在地铁车厢内拉下口罩大声喊叫。
网友指出,她对车上一名印族男子喊出歧视性的字眼,一名乘客试图站在她面前,阻挡她向男子大喊大叫,并要求她下车。
(图:来源自新加坡华人华语网)
不仅如此,这名妇女在金文泰地铁站下车后到了一间食阁,走向在用餐的食客大喊,她当时同样没有把口罩戴好。
有网友称:“我不在意她这样大喊,但能不能不要在我吃饭的时候大喊?”
(图:来源自新加坡华人华语网)
希望这名妇女能够清楚一点——新加坡当下的种族和谐来之不易,也吃过种族矛盾的大亏,这甚至是新加坡独立的根源之一。
新加坡今日和谐稳定的社会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从血腥的斗争中艰难取得的。
每年的7月21日,是新加坡的种族和谐日,就是为了铭记一段残酷往事。
(图:来源自网络)
在新加坡还没脱离马来亚联邦政府之前,华人与马来人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
20世纪60至70年代,马来西亚一直推行马来人优先的政策,维护马来人在政治、经济和文教方面的特权,压制排斥华人。
在马来西亚皇室及统治者的眼中,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太特立独行了,它表现得不像是马来西亚十四个州之一,反倒像是一个国中国,这让马来上层管理者非常不爽。然而对于华人比重较大的新加坡来说,许多华人一直反对联邦政府给予马来人特权,他们要求马来人的待遇应该与其他种族一样。
1964年7月21日,马来回教徒在庆祝完穆罕默德先知诞辰后,组成了一支2万5千人的游行队伍。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引来了不少华人围观。
就在这时,队伍中的马来年轻人开始侮辱和攻击路边的华人围观者。据资料显示,马来人甚至将骑自行车经过的华族老人从车上拽下来,拖至一边痛打,并将老人家的自行车扔进附近的河里。本地华人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很快双方便打了起来。
一场种族暴动发生了…
当晚9:30,新加坡宣布全岛戒严宵禁。冲突足足持续了九天,在此期间,22人被杀,461人受伤。
这是新加坡历史上最严重的种族暴动,没有之一。
本来就不太愿意让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认为马来人和华人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于是以此为契机,一脚将新加坡踢出了马来西亚的版图。
1965年,新加坡正式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被马来西亚“抛弃”时,李光耀曾掩面大哭。因为新加坡乃弹丸之地,没有自然资源,甚至没有水源,兵力空虚,国力不足,与马来人分家,马来西亚不会让它好过。
正如李光耀所说,独立后的新加坡是国际海洋中的一条小鱼,在印尼、马来西亚夹缝中求生存。
(图:来源自网络)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1961年,在新加坡总人口中,华族占75.2%,马来族占14%,印度族占8.4%,其他种族占2.4%。
于是,李光耀提出了:
我们要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而不是马来人的国家,不是华人的国家,也不是印度人的国家…
这么一来,就要求这三族人民不再只认同其本身的种族文化和原来的祖国,而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先把自己当成新加坡人,然后才是新加坡华人,新加坡印度人,或者新加坡马来人。
所以,正是为了记住1964年的这一次种族暴动带来的教训,新加坡才将7月21日这天定为种族和谐日。
这是新加坡的立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