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新加坡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
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
回顾新加坡的历史不难发现,即便建国才第56个年头,但新加坡走过的坎坷岁月并不比别的国家少。
新/加/坡/
Singapore
01 新加坡:腾飞
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花园城市、国际金融中心
一提到发达国家,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繁忙拥堵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随处可见的豪车、高度发达的科技、便捷高效的交通、精英聚集的CBD。
但当看到新加坡也在发达国家名单里时,很多人都会表示疑惑与不解,一个国土面积只有700+平方千米的国家,在地图上毫不起眼,甚至需要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不断放大才能找得到,为什么能称得上是发达国家呢?
事实上,新加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甚至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
尽管已经过去了30多年,现在的亚洲四大发达国家中,新加坡仍首当其冲,另外三个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以色列
其实发达国家的定义并非简单的以一个国家的经济消费水平、发展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和GDP来衡量的,还包括了以下这几个方面:
生活品质
工业化水平
知识拥有度
健康长寿的生活
环境的可持续性
对安全和权利的保障
对公平和社会正义的推动
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
……
02 新加坡:蜕变
建国史、改革史、发展史
新加坡曾经是亚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在1960年,新加坡的人均GDP只有500美元,而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数字已经翻了50倍。
那么,新加坡是如何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世界顶级金融财富中心的国际花园城市呢?
1965年,马来西亚执政联盟在投票后宣布新加坡将被驱逐出马来西亚,在12月,新加坡正式成立共和国。但它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高科技人才不足,贫困等。
尽管国家资源匮乏,却坐拥能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大水系的海上交通要道和东南亚的海上生命航线——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北美洲、南美洲通往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最短路线的必经之地,也是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必经之地。
此时的新加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始做转口贸易,给国家带来了繁荣,但其只是作为中转站,缺乏经济根基,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
1959年,在新加坡开国元首、第一任总理李光耀的带领下,新加坡开始了艰难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之路——摆脱单一的转口贸易经济结构,开始大力发展工业。
前总理李光耀带领人民行动党,团结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等各个族群,集中精力发展国家经济、积极融入国际外交环境。一边吸纳外资和引进技术、建立大型工业园,一边拓展海外市场,与其他的亚洲国家逐步拉开距离,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新加坡港也逐渐成为全世界最繁忙、运作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
前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李光耀
随后,新加坡以造船、炼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贸易、金融、旅游等服务行业为辅,多线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新加坡就成了世界上重要的亚洲新兴工业园,也创造了亚洲的经济奇迹,而前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李光耀也因此被誉为“新加坡国父”。
同时,新加坡也是一个移民国家,主要人群包括华人、印度人、马来人和土著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以多元文化政策取代建国前期推行的抑制种族文化政策,鼓励各民族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因此,在新加坡困苦之际,即便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都不同的人群与种族,在前总理李光耀的带领下,都有着强烈的集体危机感,他们摒弃偏见与误解,靠着勤奋打拼和对他人文化的尊重在逆境中拧成一股绳,不断地推动着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正是有着对他国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新加坡至今仍欢迎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士移居新加坡。
03 新加坡:未来发展
稳定、外资涌入、移民首选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是世界经济动荡,甚至是陷入混乱的一年。
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却表现稳健,生物医药产业和电子产业成为了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在家办公则推动了对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需求。仅仅是在资讯通信领域,目前就至少有6000个职位空缺。因此,为了吸引更多高科技优秀人才,新加坡政府颁布了绿色金融计划,对本地人也推出就业增长激励计划(JGI),该项计划将提供可观的薪水支持,能有效帮助本地人就业,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
而看到商机的多类型的海外投资也涌入新加坡,国内企业包括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国外企业包括Zoom视像通讯、戴森等知名企业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办公地点。因此新加坡也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以及最具商业投资的国家”。
8月是新加坡的国庆月,刚步入第56个年头的新加坡已是高度发达的世界金融中心,有着环境整洁的世界花园城市、名校聚集的国际化教育中心,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体系、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福利等;现在更是高净值家庭的移民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