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关键词是科学求真和行政务实
2021连氏国际学术会议于11月22日-23日在新加坡举行。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会议中做“科学为基础,公众参与和强有力的行政决策,面对未来的大流行”的主题演讲。回顾一年多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高福认为加强基层的公共卫生建设,科学求真,行政务实以及做好“信息流行病”的管控,是宝贵的中国经验。
高福强调科学在新冠疫情防控的作用,从早期认识病毒开始,中国仅用极短的时间就分离出病毒,并完成基因组测序,这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也是科学所赋予的力量。溯源问题同样也是一个科学问题,虽然科学家提出了从不同动物到人的传播可能性,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开谜题,尚需要时间去加以证明。此外, 依靠科学研制疫苗来消灭病毒,是控制疫情的有效途径。
谈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高福以海啸和海浪作为比喻,认为中国虽然也受到一波一波的疫情冲击,但相比世界范围内海啸般的疫情蔓延,中国的管控效果更好。经过围堵、压制和精准防控三个阶段,目前中国的疫情防控只会在出现疫情的地区实施有效防控措施,而不再会进行大范围的封锁,保证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不过高福认为新冠疫情的出现并不是“黑天鹅事件”而是“灰犀牛事件”。在2019年国家大流行应对委员会的研究推演中,就曾模拟过冠状病毒大流行的情况,只不过新冠疫情来的更快,蔓延的更广,而人类并没有做好准备。
从1965年开始,已经发现7种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包括SARS, MERS, COVID-19等,都对人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未来还会有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出现,虽然其严重程度,是否会引起大流行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加强监测和检测是人类可以做的。
面对未来的大流行,首先要以科学为基础,其次需要公众参与,积极配合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加强检测等,最后就是强有力的行政决策。高福也提示在社交媒体被广泛使用的今天,警惕“信息流行病”和防控新冠病毒同样重要。例如各种有关疫苗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让公众真假难辨。中国在疫苗的研发上采取饱和式研究,即包括灭活疫苗、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等目前全球主要的七大疫苗研发策略,中国都有团队进行研究。目前中国有三大类7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开展紧急使用,包括5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1款重组蛋白疫苗。高福呼吁持续不断对基础科学的研究投入,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人类将会得到回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苏布拉·苏雷什(Subra Suresh)教授在开幕式致辞
2021连氏国际学术会议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主办、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以及新加坡思睿集团协办。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的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400多名来自新加坡、中国、美国、欧洲国家及东南亚国家的海外学者、研究人员以及从业者与会,讨论如何在与新冠共存的新常态下,引导企业和社会走向全球复苏。
此次会议主题是 “后疫情时代的善治——全球卫生与经济复苏议题”,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担任大会主宾,他以中药和西药作为比喻,说明中国和美国两种不同治理体系也有交汇和重叠的部分,如同中药的针灸也适用于西药的一些临床环境。“我们应该尊重这两种医学系统,但不应期望它们合二为一”。
主宾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发表演讲
在谈及中美两国的治理体系时,王乙康表示“不同治理体系最重要的共同点是他们对所服务的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相信中美两国都致力于实现全球和平与繁荣,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采用科学和技术,维护具有活力的国际贸易体系。”
南大教务长林杉教授向王乙康部长赠送新书
此次会议上,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还发布了5本新书及1本专刊。这些新书是该院近两年的学术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亚洲治理模式、“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知识转移以及公共部门的人才战略等。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教授受访时表示,学院近年与世界各地的知名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清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大阪大学等都有密切合作。学院的研究关注四个领域:全球化的亚洲公共治理,新加坡和中国在公共治理方面的合作,全球南方的知识转移以及从东南亚和海洋亚洲的角度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