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请愿者不只是数字,更是一颗颗遭背叛而破碎的心”——从新加坡停办耶鲁—国大学院谈起

年轻人会感到无力,但须铭记于心——待有权利决策新加坡的未来时,绝不要让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重演。信任,一旦摧毁,辜负的可是几代人的心血。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耶鲁大学2011年携手创办新加坡首所博雅教育学院。怎料10年的努力竟换来耶鲁—国大学院沦落停办的命运。消息8月27日公诸于世;不意外的是国大校长陈永财致给学生的电邮通知是在媒体报道出街后,其通知对象的顺序反映出学生在校长心里的位置。谁还记得学生才是教育最重要的主体?

耶鲁—国大学院将于2025年停办,本届录取的新生将是最后一批。(档案照)

停办学院的消息公布了,可原因说得不明不白,网上和聊天群不乏对决定的质疑。有名耶鲁—国大学院的学生提及,国大事后在Zoom视讯平台举行全体大会,向耶鲁—国大学院的师生解释停办学院的理由,但出席者全程禁止开麦。满足于名义上与师生沟通引发了更多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和反对,纷纷要求国大领导层检讨公布的方式是否恰当,信息是否充足。

停办耶鲁—国大学院对本地的教育发展有深且远的影响,但做决定的过程并不公开透明,12位议员就事件提出询问。教育部长陈振声在9月13日在国会阐述,国大和耶鲁大学于今年7月初展开合并耶鲁—国大学院和国大博学的讨论,耶鲁—国大学院领导层同月得到通知;国大董事会8月初批准了决定,耶鲁—国大学院校董会于同月下旬批准了过渡计划。

陈振声也提到陈永财9月11日在《海峡时报》的文章,指停办耶鲁—国大学院的理由包括财政上的可持续性,以及打造更优质的跨学科教育等。本地教育从课程到经营模式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之路,理性居多的师生不会不明白与时并进的重要性。倘若国大领导层坚信在这个时间点停办耶鲁—国大学院是最佳时机,原因也合情合理,不选择一开始就跟师生说清楚缘由,是自觉缺乏获得师生支持的领导能力,还是不信任师生能做出理智的判断?

陈振声说,国大生对成功的定义应超越自我,着眼国家、人民与未来;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这一代人的成就,也在于如何让下一代人更成功。然而,在停办耶鲁—国大学院这个将影响下一代人的决定上,这一代师生却被剥夺了参与协商的权利。所谓美好的未来究竟是集体想像,还是几名决策者的自以为是?若国大领导层打从心底相信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纵使停办计划与决定涉及战略和财务等敏感课题,也会找到适合的方式展开对话。

耶鲁—国大学院校园(档案照)

不少人还搞不清楚年轻人为何反感。是决策者行事不透明且缺乏沟通,让失望的青年在网上发起请愿,反对成立新学院,要求与领导层对话。请愿至今有近1万5000人签名支持,只是决策者下定决心的事不少,其中有否包括倾听年轻人的心声?请愿的支持人数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颗颗遭决策者背叛而破碎的心。年轻人会感到无力,但须铭记于心——待有权利决策新加坡的未来时,绝不要让自上而下的处理方式重演。信任,一旦摧毁,辜负的可是几代人的心血。

文:蔡玮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