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级华文老师谈华文教学
我们有很多家长,特别是低年级的家长,希望多了解一些华文学习的方法,jeff老师今天就邀请我们的高级华文老师yuan yuan老师聊一下她的一些教学经验。
Yuan yuan 老师:好的,首先,感谢您的邀请,我认为:
第一, 华文的学习经验首先是来自家庭,家庭是孩子语言学习的第一环境。如果你的家庭是能讲华语的,一定要保持这个语言环境,因为这是孩子积累生活用语的最后途径,比上学后为了应付考试学口试、背好词句要来的容易多。
第二, 家长要尽可能找有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每天不能保证,那么每周2-3次,如果还不行,每周一次也好过一次不做,尤其是孩子在小学4年级一下。在10岁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发展,叛逆还没有出现,他还愿意听你的,跟你在一起。这时候的亲子阅读是帮助孩子进行书面用语的积累。错过了这段时期,孩子学习华文会越来越吃力。
都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真的没有错。如果孩子在家里做道理生活用语和书面用语的积累,那么来到学校,老师讲的语言,孩子大部分可以听得懂。
就拿生字的学习举例。一篇课文大概有20-25个生字,老师要在一周内讲完,之后什么时候会在课堂看到这写字,那就要看缘分了,老师有教学任务,没有办法反复重复。可是,如果这些生字孩子有15个是听过的或看过的,老师一提出来,孩子马上知道了,那根本不用学,孩子只需要专注另外10个字的学习,而且,孩子有阅读,这10个字一定会出现在他的阅读中,通过阅读又复习了这10个字。相反的,孩子没有一点基础,一周内要学会这么多字,难度一定大,而且之后又没有机会见面,当然是学完忘掉,就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我们学习为什么要分科目?
以前在工业生产时期,需要大批量的专业人才,所以教育会分科,这样可以大批量培养有专业技术的人才,适应社会需求。可是在这高科技、高信息的时代,机器人已经取代了技术人才,孩子现在的学习是要适应社会生存(learning for life),这时候,孩子需要是面对真实的生存环境,可是真实的生存环境,根本没有分科目可言,而是要孩子的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科目是这些能力的基础,孩子需要首先需要看懂、听懂、读懂——理解能力,才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语言课堂会学到的能力有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而语言能力方面包括识字、阅读和写作。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课堂上老师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其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真的要看老师在课堂上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大家都应该听过“填鸭式”老师一言堂的教学,这是我们以前的学习状态,因为那时候是关注知识的学习,而很少关注技能和态度。可是,当今的知识爆炸年代,只关注知识的教育,真的没有办法满足孩子20年后的需求,老师在课堂上也要改变教学策略,所以大家听过翻转课堂、学生为中心、学习共同体等说法,根本都是从知识的学习转型到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这也是我的教学课堂每天必然出现的状况。
阅读,不只是读懂一篇文章,明白作者在写什么,而是从文章中挖掘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分析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读者在阅读时,不一定会接受作者的观点,这就出现了讨论、批判性思维。如果这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学习机会就错过了。同时,每一篇章,都有写作技巧在里面,阅读和写作从来是不分家的。老师带领学生仔细分析写作技巧后,再让学生创作,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
对于篇章的分析,我会用到一份讲义,把小学阶段课文中可能出现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整理出来,同时还有一个更直截了当的冰山分析法。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是以问题为导向,可以针对篇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当学生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学习后,再利用冰山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在老师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追问下,和同学间不断的讨论中,刺激孩子的思考,同时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而是通过一定的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所以,家长从小抓识字,老师抓阅读,这样才能看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