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传记电影是描述香港流行乐坛巨星梅艳芳(梅姐)的传奇一生,这是梅姐病逝18年后(梅艳芳于2003年12月30日因子宫颈癌病逝)首部传记电影。
电影上周在中港台(11月12日)上映后,获得好口碑,本地粉丝更加期待。据悉,电影在台湾也以粤语原音放映。
由于电影是描述梅姐的一生,再加上穿插了她多首脍炙人口的广东经典金曲,因此不少粉丝希望电影在本地能以原汁原味的粤语版放映。
日前新加坡华语电影节也释放消息,表示会于11月23日晚上7时正放映《梅艳芳》号外场。它以广东原音呈献,这是本地唯一一场广东版放映,不过不属于售票性质,只邀请电影协会会员观赏。
新加坡华语电影节昨天在官方面簿公开索票详情,短时间内因大批粉丝涌入电影协会官网索票导致当机,于是有署名Kok Whye Low的网友就在网上发起请愿,争取电影能以粤语版本在本地放映,截至今午已经有208人签署请愿,请愿目标设定为500人,反应十分热烈。
针对请愿争取电影《梅艳芳》以粤语版本在本地放映,受访粉丝表示,梅姐是香港乐坛重要人物传记,电影若以华语放映,一下听广东歌,一下听华语对白,不真实。专业摄影师李丽娜(52岁)说;“这不是一般的港片,而是讲述梅姐的一生,她的一生都是讲广东话。”
廖展艺(46岁,平面设计)也赞同,他表示应该尊重电影原版的语言,加上故事人物,地点和文化都是以讲粤语为主,“换了语言等于失去原本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感觉与味道。”
在酒店业服务的梁文飞(46岁)则表示电影是百分百反映梅艳芳的生活和踏上成功之路,应该以粤语版本放映。
活动项目经理郑瑞英(49岁)说:“就因为‘梅艳芳’三个字,电影应该以粤语版本放映。”
梅艳芳是香港乐坛重要人物。(图 / 互联网)
王丹妮电影里的造型和打扮都惟妙惟肖。(图 / 互联网)
媒体人:粤语才能带出梅姐的故事
受访的媒体人都认为自传式的电影,应该尊重当事人的背景,而粤语就是梅姐最熟悉、伴随她一辈子的语言。
96.3好FM DJ 陈丽仪说,网友对这部电影有那么大反应,是因为梅艳芳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而这又是一部讲述她人生经历的电影,大家会希望这部电影能诚实、深刻地反映出梅姐生命重要的经历,“这个是自传式的电影,粤语才最贴近梅姐的生活,更精准带出她的心情和故事。”
自由撰稿陈宝珠认为梅艳芳是80年代香港乐坛辉煌巅峰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誉为“香港女儿”,这部传记电影要重温那个年代的港式情怀,非原音粤语不可。她说:“这是一部传记电影,讲究真实性,尤其是片中会出现不少梅艳芳曾经说过的金句,用粤语来呈现非常重要,看配音版就没意思了。”
此外,她也觉得电影重现了老香港的场景,看得出制作单位落足心思,但光靠街景重现不够,必须原汁原味以粤语放映才能完整唤醒旧式香港情怀。
不愿具名的前媒体人则认为这是香港流行乐坛重要人物的传记,若不以粤语放映,一下子听主角唱着广东歌,一下子听她讲华语,一点都不真实,“更何况这是关于香港的故事,为什么不能尊重人家的语言。”
不影响讲华语运动
针对电影若以粤语版本放映是否会影响本地的讲华语运动,不愿具名的前媒体人认为讲华语运动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两代人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不会听方言,所以不会影响讲华语运动。
陈宝珠则说会看这部电影的,大多都是有一定年纪的人,华语掌握能力不成问题。年轻观众估计占少数,就算有,以目前娱乐趋势来看,要担心的应该是年轻人学韩语多过讲华语的问题吧。
陈丽仪也觉得懂得粤语和掌握华语没有抵触,粤语流行文化内容还可能带动大家对学中文的兴趣。
粉丝上网抢票 新加坡电影协会网站大当机
粉丝涌抢广东原音版《梅艳芳》的票,新加坡电影协会网站大当机,引来粉丝炮轰表不满!
本报曾报道,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将于本月23日晚上7时正,推出《梅艳芳》原音版号外场,导演梁乐民、女主角王丹妮将出席线上映后交流,这也是本地唯一一场广东版放映,属于非卖票性质。
不少粉丝闻讯雀跃万分,竞相登电影协会官网,欲抢攻追看《梅艳芳》原音电影,没想到该网站昨晚却呈现瘫痪当机状态,令他们大为光火!
也有粉丝炮轰主办方,“所谓‘号外场’只给会员看,不能买票,为什么不早在网上说清楚,宣传含糊不清,让我们空欢喜一场?!”
对于网站当机一事,新加坡电影协会主席陈继贤今早回应:“SFS(新加坡电影协会)将在下午6点之前对外发布网站更新的最新情况;”他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处理所有查询和要求。
针对“电影讯息含糊不清”质疑,陈继贤透过《新明》再次强调:“《梅艳芳》活动为SCFF(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号外场,只接受会员及受邀嘉宾;如果之前所发布的讯息不清楚,我们深表歉意。”
新加坡华语电影节策展人符诗专今早受访则解释,由于《梅》片非在华语电影节举办期间(通常在4至5月)推出,因此不能对外售票。
对于当机引来不便,作为协办活动平台,符诗专深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