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近两天的新增病例又连续超过3000起。
周末,单日新增多日不足3000,一临近下个周末,这个数字就会上升到3000+。
如果循环反复,似乎达成了一种相当默契的“动态平衡”。
当然,新加坡卫生部之前已经发文解释了这个现象,称周末病例数的下降,是由于公共卫生防范诊所(PHPC)和综合诊疗所周末进行的拭子检测较少。
“并不代表传染病曲线(epidemic curve)开始呈下滑趋势”,卫生部如是说道。
眼见十月已经过去一半,离之前黄循财、王乙康等新加坡联合抗疫工作小组官员警告的“未来将日增5000例,甚至10000例”还有一段距离。
似乎是9月27号开始实施的防疫新政,例如堂食人数限制、居家办公等等有不小关系。
图源:见水印
但不可忽视的是,新政中包含的“居家康复计划成为未来的默认模式”,也有可能让更多非感染人群,更容易接触到病毒,成为感染者。
一位网友,这周就遇到了类似情况,让自己的心情在有些惴惴不安。
实行了近半个月,居家康复计划,真的有用吗?
卫生部最近解释了这一点。
居家康复计划病毒传染率不高?
当卫生部宣布居家康复计划时,很多人对这项计划持怀疑态度。
怀疑的原因,不外乎是居家康复计划,会让更多原本没感染的人,处于被感染的危险中。
因为,他们需要共处一室。
但是,在最近举行的一场会议中,一位来自卫生部的医生,则向公众公布了具体数据:居家康复计划实施至今,家庭内传播率,不足10%。
居家康复者1.6万多人,10%也不是个小数目 其他大部分病例都来自与其他环境,例如餐饮场所。
Dinesh Vasu Dash(左)目前是卫生部危机管理团队总监,图源:CNA
他同时指出,直至10月14日,新加坡一共有16723人接受了居家康复,占据了这段时间内社区病例的近78%。
因此,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是居家康复计划,确实极大缓解了新加坡公共卫生部门前段时间面临的资源不足压力。
这部分无症状和轻症患者,不需要挤占医院的医疗资源。在远程医疗的帮助下,可以慢慢康复。
图源:联合早报
在居家康复的环境下,专家认为这些人可以和家人共用洗手间,但需要在进食时特别注意。
新加坡远程医疗集团的负责人也表示,根据现有的数据,大部分的新冠传播都发生在有人脱下口罩的时候,而并非是在与对方交谈或共用卫生间的时候。
新加坡卫生部表示,患者居家康复时,就算家中卧室没有连接卫生间,居家康复者仍可以减低将冠病传染给家人的风险,只需要多加注意。
图源:财新网
不管是居家康复计划也好,逐步开放的计划也罢,自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明确表示新加坡要“迈向新生活”以来,新加坡的步调正在加速前进中。
《联合早报》近日采访了樟宜机场集团,得到了樟宜机场已经更新抵境接机安排,允许低风险国家和地区乘客的亲友,进入抵境厅接机的新规定。
图源:樟宜机场集团
这离上一次樟宜机场允许接机,已经过了有5个多月。
之前那次停止接机的许可,是因为当时德尔塔病毒刚传入新加坡,在新加坡引起了新一波的疫情高峰。
因此,5月时樟宜机场宣布星耀樟宜和所有航站楼临时关闭,直到上个月第一航站楼(T1)和第三航站楼(T3)才对一般旅客开放。
当时的日增病例峰值不过1000出头 而现在,在日增3000左右的日子里,樟宜机场临时调整接机程序,允许人们到T1和T3接机,也不难看出整个新加坡社会想要配合政府的“共存”愿景。
当然,适当的放松也不代表完全“躺平”。
不久前,新加坡有关当局规定,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或没有完全接种的人将不再被允许堂食、进入商场、参观景点!
虽然政府稍后又给了一周的宽限期,但是从19号,也就是后天开始,具体措施就要正式开始实施。
图源:海峡时报
或许在新加坡政府看来,过紧的政策不可行,只有疫苗才是应对疫情的良药。
或许是得益于居家康复计划的实行,不管是住院人数,还是重症需要吸氧的患者,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其中目前一共有1464名病患住院,其中310人需要输氧。
但是,最让人担忧的加护病房,人数却是明显增加达到62人,在短短的一天内激增14人。
这些在加护病房的人,治疗稍有不慎或不够及时,或者自己抵抗力不够,就很容易转化为下一日的死亡病例......
也就是这几天,新加坡死亡人数,几乎一直在每日10人左右徘徊。
也难怪新加坡医学专家现在又在媒体上预警,说未来两三周的死亡病例可能仍旧会上升。
不久前有专家表示,以新加坡目前的这种状态逐步开放,得接受每天6到7人死亡。
现在已经得到了应验,甚至超出专家们的预期。
回想这轮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专家每一次的预警,都能最终得到事实映证。
不论是单日新增病例或是死亡人数。
那么,虽然新加坡单日新增卡在2000至3000例已有两个星期,但如果真的按照“先知”们的专家估计,可能迟早有一天,新加坡还是得走上面对新增5000例的境地。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新加坡疫情严重引起世界多地注意,图源:晴报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坊间普遍认为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是老人和儿童这两大群体。
老人潜在病症多,抵抗力普遍更差。儿童抵抗力也不足,甚至还没有疫苗的保护。
随着时间递进,另一大弱势群体——孕妇,则走进了人们视线中。
《海峡时报》撰文,称越来越多未接种疫苗的孕妇,因为感染新冠住院中。
这些妈妈们,很多因为担心孩子出生后的健康,而选择不接种疫苗。
比如这名妈妈,在去年12月怀孕。在新加坡疫苗接种计划下,她本有机会尽早施打疫苗,得到保护。
但为了肚子里的宝宝,她选择放弃,暂缓接种。因为,当时没有临床研究表示疫苗对胎儿没有影响。她不敢冒险。
谁也想不到,今年的8月中旬,她突然感冒了,并伴随着流鼻涕、咳嗽、丧失嗅觉等新冠疑似症状。
她不敢掉以轻心,马上去看医生。结果,检测阳性,她被确诊新冠。
图源:8视界
好在她最后及时康复,母子平安。
情况让人感到忧虑,一名新加坡医生,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称未接种疫苗的孕妇,比普通人有更大概率患上严重的并发症,更应该完成疫苗接种。
一些本地的临床医学家,更是在16号举办的一场网络研讨会上,分享了孕妇在面临新冠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回答。
问:为什么未接种疫苗的孕妇患上新冠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答:在怀孕后期,不断增长的胎儿可能会将子宫压在呼吸肌上,导致它被轻微向上推;新冠还会显著增加孕妇形成血栓的风险,肺部的凝块可能会危及生命;同时,感染新冠的孕妇早产的可能性也是正常时的两倍。
问:如果孕妇妈妈们患上了新冠,小孩也会受到感染吗?
答:去年和今年年初数据显示,孕妇将新冠传染给宝宝的概率,大概在1%至4%间;但最近的数据表明,这个百分比可能太低了,德尔塔变种病毒更具传染性,当前的疫情爆发潮也让母婴之间传播的风险比以往要高得多。
问:孕妇患上新冠将如何影响婴儿?
答:儿童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死于新冠的可能性较低,但新生儿受到感染的风险较高;婴儿出现流鼻涕和咳嗽等轻度症状的风险为40%至50%,出现呼吸困难和喂养不良等中度至重度症状的几率为12%至40%。
问:孕妇接种mRNA疫苗后产生的副作用和常人有什么不同?
答:类似手臂疼痛、头疼、发烧等疫苗接种副作用和常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已经出现严重恶心、感觉非常不适或非常昏昏欲睡,她们应该等待一两周直到这些症状消退,然后才能接种疫苗,因为疫苗可能会加剧他们的恶心和晨吐感。
问:孕妇推荐打疫苗加强针吗?
答:建议所有孕妇在完全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接种加强剂,现有目前研究数据表明,孕妇体内产生的抗体有可能部分转到婴儿身上,让他们自带病毒抗体。
在这些医学专家看来,孕妇接种疫苗,基本上是有利无害。没有接种疫苗,反而让婴儿更容易受到德尔塔病毒的影响。
隔离政策层层加码, 网传中国某地入境隔离56天!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中国领导人官方通话,对话期间,中国领导人直截了当地表示,中国愿稳妥有序恢复两国人员往来。
这个消息让不少人振奋,在国外“滞留”多年,终于能瞧见回国的曙光了。
当然,很多网友仍旧对此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归国遥遥无期......
实际上,网友的看法也不无道理。
因为,入境中国的隔离政策,在这几个星期又“悄咪咪”地加码了......
比如辽宁,原本也就是20来天,可近来网络上流传一张图,说辽宁最新的隔离政策,直接调高到了整整56天!
图源:凤凰网
网上一搜,果不其然,大陆官媒也通报了此事。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现在,在沈阳入境,所有人都要实行“14+7+7”隔离管控,再加28天自我健康管理。其中“14+7+7”为:14天集中隔离+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而后面的这28天自我健康管理,要求每两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得参加婚礼、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实际上,已经和居家隔离没有太大区别了......
住家门口会被工作人员贴上条,图源:腾阅网
现在,入境中国后超过21天隔离的有近80%以上的城市。仅上海等地仍在坚持国家规定隔离两周的政策。
但明明上海入境回国航班最多,输入疫情压力最大,却依然在这段期间保持着14天的隔离政策,可以说防疫工作做得是相当优秀了。
说实话,很多时候中国地方隔离政策加码,官员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今年9月,福建莆田发生疫情,零号病人被怀疑是从国外入境的人员,但检出阳性时,已入境38天,之前进行9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次血清检测也为阴性。
莆田仙游防控现场,图源:见水印
之后,黑龙江哈尔滨也发生疫情,零号病人被怀疑是回国人员。他在完成14天隔离之后又居家隔离了14天,期间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稍后在主动筛查中被发现为阳性。从入境到发现阳性,已经有48天。
因此,德尔塔病毒被广泛认为存在“超长潜伏期”,很多地方为了确保本省不出现防疫缺口,在隔离上不敢掉以轻心。
只是,苦了那些待在国外,望眼欲穿想要回国看望家人的海外党了。
想回家也没时间回,回去了可能还得被质疑是“千里投毒”。心里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