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疫苗接种率世界第一!怎样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8月29日在社交平台发文,全民疫苗接种计划取得显著进展,全国疫苗接种率达到80%,达成新的抗疫里程碑,为进一步放宽疫苗限制措施铺路。在人口密度和开放程度都颇高的新加坡,如何在疫苗大战中一骑绝尘,成为领头羊?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新加坡高度依赖国际舞台,自从世界各地开始推广疫苗接种,新加坡一直积极响应。

彭博社8月2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抗疫排行榜(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显示,新加坡当时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地区,有77% 人口接种了疫苗,并陆续解除区域管制,正式与病毒“共存”。三天后,新加坡宣布接种比率达到八成,成为全球接种率最高的国家,预计将于9月完成全民接种目标。

新加坡去年4月封城(Circuit Breaker)后,以最快速度成立疫苗评估专家小组(Therapeutics and Vaccines Expert Panel),决定先为70岁以上的年长者开放接种,再年底再扩大至其他年龄层。而为了达至最大程度的全民免疫,一方面购入多款疫苗以供选择——群众可以免费接种辉瑞复必泰和莫德纳疫苗,也可自费接种获世卫批准的阿斯利康、强生、中国科兴和国药集团等任何一种疫苗,另方面更把接种计划扩大至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外以外持有长期准证的外籍人士,容许他们无需预约就可接种。

策略一:“因人制宜”破除“疫苗犹豫”

在全球疫苗接种初期,各地普遍出现不同程度抗拒,新加坡也不例外,人们冷待的主因不外乎担心新冠疫苗的保护率不足和副作用太强。幸而,新加坡当局迅速就此展开研究,深入探究应该怎样为民解忧,并且推出“因人制宜”的接种计划。

例如,新加坡管理大学研究发现,犹豫或不愿意接种疫苗的民众,比已接种的人更不信任政府发布的“官方”消息,而他们最信任的信息来源是家庭成员,亦更倾向于听取身边人的意见,毕竟,相比于晦涩难懂的疫苗起效过程,街坊邻居对疫苗的谈论更容易消化与接受。

当局为纠正误解,减少打针恐惧,先是举办不少线上线下专家讲座,详细解释mRNA疫苗的运作原理,再联同“关爱乐龄办事处(Silver Generation Office)”的志愿者进行家访推广疫苗,并且帮助他们解答疑难。又如,当了解不少长者基于行动不便而放弃接种,当局迅即推出“疫苗上门”服务,让志愿医护人员到特殊人群家中打针。

策略二:“接种者有别”措施引导群众

面对困难重重的疫情,理政者更需深切体恤民情,始终以公众利益作为决策依据,才能有条不紊的推进公共服务。新加坡政府“尽责”得多,在积极透过科学理据解释疫苗成效的同时,亦推出“接种者有别”措施,例如要求未完成接种人士提供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进入食肆就餐,令疫苗接种成为“正常生活”的通行证。

尽管有关措施曾经引发“歧视”争议,但当地传染病专家梁浩楠直言所谓“歧视”的目的“就是要逼还没决定打疫苗的人赶紧去接种疫苗”,而当地抗疫官员亦指之所以有差别对待就是为了保护还没接种的人。经过当局的动之以情、说之以理、软硬兼施,当地居民沉淀和消化过后,大多愿意共同接种、一起抗疫。

策略三:提供健康评估、做好心理建设

目前的确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能够保证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民众的担心绝对可以理解,但如果政府能够在民众接种之前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医学评估、做好一定心理建设,并在接种之后采取系列保障措施,相信将会有助提高疫苗接种的积极性。

新加坡政府正是如此。除了安排医生进驻接种中心为接种人士进行风险评估之外,亦会适时公开疫苗安全报告及时更新打针风险数据,当中详列不良反应个案的出现过程和治疗进展,令民众充分掌握涉及疫苗安全的资讯。另外,当局年初推出“疫苗致伤经济援助计划(Vaccine Injury Financial Assistance Programme)”,承诺为打针后出现严重副作用人士提供最高1万新元资助,并为死亡者提供22.5万新元的赔偿。

截至8月中旬,新加坡政府已为144人支付78.2万新元赔偿金,当中只有1名16岁青年获得全额赔偿——他据报在接种辉瑞疫苗后一周到健身室举重,期间因为心脏骤停死亡,事后当局呼吁群众接种疫苗一周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接种疫苗不仅能保护接种者,同时也在保护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他们可能是年纪太小的幼童,也可能是要长期服药的年迈老者……但如果无法实现一定比例的群体免疫,他们必然面对一定程度的感染风险,严重者可能导致疫情不断变种重来。例如世界“反疫苗运动”代表之一、英国学者安德鲁韦克菲尔德(Andrew Wakefield)于1998年发表一篇直指“疫苗导致自闭症”的造假论文后,导致大批民众抵制接种MMR疫苗(麻疹、风疹和腮腺炎三联疫苗),结果麻疹感染率急升,不少人甚至因而死亡。

英国紧急情况科学咨询组(UK Scientific Advisory Group for Emergencies)的分析指出,人们一般基于对疫苗提供者的信心、自身的疫苗需求程度、以及获得疫苗的便利性等三种因素造成“疫苗犹豫”。综观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策略,正是从这三方面入手消除群众疑虑,例如全面提升疫苗科学认知、“制造”接种疫苗才能外出就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