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UMa · 观察 新加坡:医养结合健康之城

新加坡:医养结合健康之城

英国伦敦智库莱加顿研究所,公布了覆盖149个国家和地区的度全球繁荣指数。

在其9项指标之一的“健康”排名中,新加坡荣膺第一,成为“全球最健康的城市”。

新加坡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人口老龄化趋势突出;但却数次荣登“世界上最健康国家”排名的榜首,其经验值得关注。

新加坡现有人口超过560万,过去10年来本地人口增长了25%。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表示:目前每7个新加坡人中就有一人年纪在65岁以上,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1。

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20年为国人提供6200个日间护理和1万个居家护理名额,同时提供1.7万张疗养院床位。

不断扩充医疗规模

新加坡医院分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专科医疗中心和社区医院。

其中以公立医院为龙头打造了三大公立医疗群,分别:服务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居民,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新加坡约有80%的医院护理由公立医院提供,剩下的20%则由私立医院提供。

私人开业医生满足全国80%的基层医疗需求,而分科诊所则提供剩余的20%服务。

社区医院,也为不需要综合医院护理服务的康复病人及年长者提供中期照护。

新加坡拥有多家私立医院,大都提供高级病房或VIP病房,部分医院还会提供特殊医疗服务,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甚至政要前来新加坡就医。

近年来,新加坡公立医院不时出现病床供应拉警报的情况。

为此,新加坡卫生部正建造新医院,缓解日益严重的床位紧张问题。

黄廷芳综合医院以及裕廊社区医院2015年6月30日投入运营,两家医院分别拥有700张和400张床位,共同组成了裕廊医疗集团医疗群,将专科门诊、急症医院、社区医院三大医疗模式一体化;而且,医疗群的设计体现了医疗融入社区的概念,包含:治疗、教育、科研、购物、工作、休闲……等元素。

分诊提高医疗效率

为了提高医院各项设施的使用效率,新加坡卫生部建议公众,唯有在有生命危险或紧急严重情况下才前往医院紧急部门,非紧急病患应先到家庭诊所求医。  

据了解,新加坡医院紧急部门将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前来求诊的病人近一半属非紧急案例。

有关部门也提醒说,通常紧急部门在处理病患时,不是按照他们排队的先后顺序,而是依据病人病情轻重来处理,所以病情不严重的病人有时可能要等候5~8个小时。

为了减少病人的等候时间,同时提高紧急部门的工作效率,陈笃生医院推出GPNext家庭医生急病复诊计划,让那些到急诊部看病的非紧急病患出院后,转由家庭医生照料。计划涵盖14种疾病,包括:哮喘、背痛、尿道感染……等。

此外,在该医院专科门诊求诊的病患每年多达60万人次,其中75%的病患有社保卡和建国一代卡,可在家庭诊所就诊。

为此,院方推出慢性疾病社区治疗计划,将慢性病患者安排到家庭诊所复诊,费用与专科门诊一样或更低。

与陈笃生医院合作的家庭医生,从2014年的10位增加到2018年的120位,可以看的慢性疾病种类也从3种增加到30种,包括: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约3000人受惠。

医院接下来计划将可以看的慢性疾病种类扩大到40多种,还计划设立一个聊天平台,方便家庭医生向专科医生请教。  

盛港医院也与疗养院等中长期护理机构合作,利用远程技术帮忙照顾病人,必要时及时介入,减少将病人送去急诊部的案例。

此外,出院后需要做复健的病人也可利用远程技术与医院的治疗师沟通,在家做复健。

独特的医疗保障体系

新加坡卫生部,对公立医院的所有收费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

例如:新加坡病房共分为A、B1、B2+、B2和C等5个等级,选择A级的病患要自己承担所有费用,选择C级则意味着政府将支付高达八成的费用。

政府规定医院设立各种病房等级的比例,避免医院过于重视赢利,规定医院若要引进新技术和昂贵技术,需要获得当局批准。

2018年11月,新加坡卫生部经过10个月的调查分析,列出了私立医院222种手术收费标准,其涵盖私人医院超过八成的手术。

卫生部表示:过去10年私立医院住院医疗费每年平均增长9%,比公立医院的4.9%要高,制定私立医院手术费标准,是为了帮助公众做更明智的选择,并让医生以此为参考,制定合理价格。

在医疗保障制度上,新加坡发展和采用了其独特的S+3M医疗保障体系,即费用补贴、保健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

费用补贴,是指新加坡政府向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大量补贴(占公立医院病房开支的80%以上),用于补贴这些机构为本国病人提供的基本医疗和住院医疗服务。

保健储蓄计划,是一种强制性的医疗储蓄。

按政府规定,新加坡公民在55岁之前都必须将收入的7%~9.7%(个人与雇主各承担一半)存入中央储蓄金。

这笔钱可用于支付个人及直系亲属(父母、孩子及配偶)的住院及部分门诊费用。

健保双全计划,是一项大病医疗保险计划,目的是帮助居民应对重病或者长期慢性疾病的医药开销。

该保险由个人自愿投保,保费从个人保健储蓄中扣除,由政府制定的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承保。

当年龄到达40岁后,因为疾病风险增高,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将自动进入该计划,保费可由保健储蓄支付。

保健基金计划,是一项面对穷人的救助基金,是政府为了满足人人能看病的原则而设立的安全网。

它由新加坡政府出资设立,希望获得基金资助的病人可以向政府指定的公立医院医疗基金委员会申请。基金设立以来,申请成功率高达99%。

综上所述,独特的S+3M模式最大限度地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资金筹集和运用机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新加坡医疗体系的设定原则。

  

从2019年6月开始,保健储蓄计划的使用顶限从之前的400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增加到500新元,新加坡人能动用这笔款项来控制慢性疾病、注射疫苗以及进行健康检查;动用灵活保健储蓄计划的年龄顶限,也从65岁下调到60岁,预计能让26万名年龄介于60~64岁的新加坡人受惠。

花园式医院

新加坡气候终年炎热潮湿,国土面积仅为716.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7615人 / 平方公里,很多医院所处的先天环境非常有限。

近年来,新加坡将花园城市的设计理念带入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就诊康复的良好环境。

黄廷芳综合医院群的设计,秉承了“每一位患者都拥有一扇窗”的概念,每一张病床都紧靠窗户,并向窗户倾斜5°,充分提高了采光和自然通风效果,使每一位病人躺在病床上就能享受到阳光和自然风。

医院B座大楼4层有一个占地约2400平方米的独特花园,是院方专为加护病房及高度依赖病房病人打造的空中疗愈花园:为避免花粉昆虫导致病人过敏,这个花园没有娇艳欲滴的花朵,却有许多葱绿茂盛的绿叶植物;

这里的走道宽阔,可让一名躺在病床上的病人或两名坐轮椅的病人进入花园接触大自然;

多个显眼角落安装了急救蓝码按钮,能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医院的绿地占地面积达到2.26万平方米,约占整个医院总占地面积的12%。

医院也不设围墙,社区居民可以进入医院享用美食广场、商店、操场甚至屋顶菜园,下课的学生可以到医院公共空间复习功课,医院成为社区的一部分。

优化病患饮食

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的病号饭有中餐、马来餐、印度餐和西餐,还有包括:低脂肪、低嘌呤和无麸质等多种不同餐点,分为普通类(适合大多数病人)、易嚼类、湿软类和糊状食物。

菜单设计就得花上两年时间,工作人员每天还会检查食物,不只检查食物的质地,还检查味道;有时厨房会加太多盐,这不适合一些病人,检查人员会要求厨房改正情况才上菜;遇到病人投诉食物太淡了,医院会使用测量盐分的仪器来测量咸度;一些香料不能和药物一起摄取,所以食堂工作人员需要和营养师密切合作。

邱德拔医院,还开设了包含不同食品摊档的开放餐厅,不仅病人会来就餐,也会吸引附近的居民。

新加坡中央医院,也引进了知名糕点店等餐饮店铺,中午时分不少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都会排队购买。

社区关怀周到

为了推广居家养老、原地养老,公立医院会定期派出健康检查车到周边社区,由专业医生和护士为周边行动不便和低收入居民进行免费身体检查、健康宣传。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也长期驻守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

 

2019年1月起,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在全岛不同邻里社区推出乐龄体检计划,为期5年。

所有60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可免费或以最多5新元的优惠价格接受听力、视力和口腔检查。该计划推出以来,已有2.3万名老年人参与。

数据显示:已参与乐龄体检计划的老年人中,约半数有视力问题,约1/3有牙齿问题,每10人中有7人的听力有不同程度受损。

为使有健康问题的老年人及时获得治疗,新加坡卫生部与保健促进局和各大医疗群合作,在体检活动现场劝服他们预约下一次看诊日期。

此外,需要购买眼镜、助听器和假牙的老年人也将获得金额15 ~ 200新元的购物券,帮助他们进一步减少个人支出。

从2020年起,新加坡卫生部将允许30岁以上、低收入的严重残疾者每月从保健储蓄户头提取现金应付日常生活开支。这是新加坡政府首次允许国人从保健储蓄户头提取现金。符合资格的低收入严重残疾者,如果保健储蓄户头有至少2万新元存款,每月可提取200新元现金;至少1.5万新元的可提取150新元;少于5000新元则不能提取。

从2020年起,新加坡政府还将设立“乐龄关护基金”,让30岁以上、因身患严重残疾而无法加入“终身护保”的低收入人群,每月领取最多250新元现金,直到终老。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表示:长期护理形式比较多样化,不一定是在医疗单位里面进行,有一些是在家里护理。

能够从保健储蓄户头提取现金,对长期护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积极推广通过综合护理体系,让老年人在家或社区原地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