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靴子 以前我总是很纳闷。
孩子上幼儿园,天天是爸爸接送学校,所以孩子喜欢粘著爸爸。孩子感冒在家,天天我得一边上班一边看着她,好不容易热络起来,爸爸勾勾小手指,又粘回了爸爸。
同样的一句话,妈妈说了几百遍,不听,发脾气,跟我翻脸。爸爸换个方法说,马上就去做。
我常常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妈妈很是失败。
不过还好,天资不够,读书来凑。
《你的4岁孩子》教给我的技能,简直让我的妈妈生涯开了挂。小朋友晚上睡觉要贴着我睡,一天说好几遍妈妈我爱你。自己剩下的一颗小熊软糖,非要让给我吃,说如果你不吃,你就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了呀。
我终于感受别人家妈妈说“去找你爸”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小朋友感冒好了,又粘回了爸爸。但是我已经更懂我的4岁小孩,心里多了一份安心和笃定。现在的这个相处模式,很舒适,很健康。
你的4岁小孩在经历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Robert Collins
作者说,到了4岁,你的孩子将更高的身体能动性和丰富的想像力结合到了一起。他们进入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全新领域,这使得他们兴奋难耐。
于是你发现这个年龄的小孩们,精力旺盛,荒唐滑稽,有着变幻莫测的想像力,喜欢一切的新奇。 他们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做什么都过度,做什么都快,情绪极端,语言夸张。
让我最信服的就是“喜欢一切新奇的东西”。这不仅仅是喜欢新玩具,新故事这么简单。前两天,女佣姐姐到走廊去倒垃圾,家里的小朋友说:“你看到了什么,等一下一定要告诉我。”
无论家里的什么人,去多么近的地方,做一件多么无聊的小事,她都不能错过。
作者针对4岁小孩的特性,还总结了与这个年龄的孩子相处的15个技巧。大致可以概括为:
利用新奇(新游戏,新故事,新知识,新秘密),滑稽夸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增加陪伴,户外活动,一起探险,用耳语和正面的指令来引导。与此同时也要设置一些规则。预先避开雷区。
学以致用:神奇的咒语
如果自己经历了不顺利的一天,辛苦回到家还要面对一个大哭大闹的小朋友,保持理智是很难的。
前两天小家伙因为在晚饭前吃不到糖果闹起了别扭。一边跺脚一边说:“哼!我要Candy! 现在! 现在!”
换作以前,我会固执地说,吃饭前就是不可以吃糖啊,晚饭要没胃口了。
或者心情再不好一点:“你要哭那你哭一会儿吧。”
于是战斗升级,诉求陷入自动无限循环,这时候无论说好话歹话都听不见了。
虽说教练式辅导在情绪爆发以后帮助老母亲们快速收场、促进情绪管理非常有效,但毕竟,如果能够防火为什么要出动消防车呢。谁也不愿一回家就听一小孩嘶声力竭的哭啊。
眼看着火势要越来越大,我急中生智,一边用比她更夸张的动作跺脚,一边说: 呼呼呼,哈哈哈 ,大猩猩要吃棉花糖banana!
某小孩愣了一下,脸上挂着两滴泪,大笑起来。说了句:“What?”
当然小朋友没这么快忘记她的棒棒糖,可声音小下去了,再想起来的时候,怒气变成了委屈,嘟著嘴说:I want candy~ 555。这时你再用上情绪管理的小技巧,效果就好很多,也及时避免了一场声嘶力竭和头昏脑胀。
“很想吃棒棒糖吧,但是现在吃不到。一定很难受吧。但这是我们说好的规矩哟。我们做点别的什么能让你高兴一些呢? ”
或者你也可以说,“前两天你刚买这些糖果的时候,特别懂事地和妈妈说,糖果不能吃太多,也不应该在饭前吃。妈妈觉得你长大了呢。今天你也能控制住自己吗?”
用正面的态度告诉一个四岁小孩,你希望他/她做什么,效果往往比说“不要”更好。
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
又粘回爸爸的小孩,周末睡完午觉,时间很尴尬,哪里都去不成。我说:走,妈妈带你去探险。我们来到楼下,过一个马路,路过每次去买水果的必经之路,看到社区俱乐部二楼的灯开着,我说,走我们去看看他们在干嘛。
教室里,4,5个大女孩跟着老师跳芭蕾舞。看一会儿西洋镜,我们又在二楼走了一圈,看见平时玩滑滑梯的游乐场,我说:“呀原来从高处看游乐场是这样的啊,我们从这个楼梯下去看看是什么。咦,原来这个楼梯带我们来到游乐场的后面呀!”
小朋友睁大了眼睛,一边附和着我,一边啧啧称奇,开心不已。
真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啊。
作者在书里说:4岁的孩子喜欢各种奇遇,只要带孩子在附近小区走一走,那里随处都是有趣的东西,能让4岁孩子的眼睛绽放出新的光彩来。一个转角就是奇遇。
吃过晚饭还有一些时间,我们又玩起了假装在航海游戏。我们把沙发垫子扔在地上,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艘小船。小朋友是船长,拿着手机里的指南针一起去找宝岛。风浪来了,我抓住垫子摇啊摇,卷起来的瑜伽垫是海豚,在风暴里给我们带路,好不容易捱过了大浪,俩人瘫倒在甲板上一起看星星。乘着小朋友无边的想像,随时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
展示你的个人魅力以后,你会发现,下一次当你需要讲道理的时候,小朋友更容易听进去了。毕竟,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给的劝告,你更愿意听哪个呢?
聊完了实战经验,我想说,每个孩子的发展会各有差异,看《你的4岁孩子》这本书,或许你会拍案叫绝,又或许觉得作者写的太过笼统,当然作为我还是从此书学到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小技巧”, 让我事半功倍。如果时间有限,详细读一读“与孩子和睦相处的15个技巧”,剩下的可以索引式略读。如果读这些的时间也没有,那——看我这一篇也够啦。
p.s 不止是4岁小孩, 这其实是一套从1岁到14岁的系列丛书。快去试试吧!
推荐指数
评分:
图片来自网络 封面图片来自MI PHAM
作者:小靴子,小袜子的妈妈。热爱读书,摄影和烘培。在公众号“小袜子的御膳房”上分享读书笔记、育儿路上的趣事与心得,欢迎关注,一起探讨。
辣妈公号是编辑团队为大家提供新加坡最新鲜的生活、教育、娱乐资讯的平台。也是姐妹们分享各自的人生故事、育儿经验和吃喝玩乐、旅行等等经历的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