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人等工”还是“工等人”? 疫情考验大家的适应能力

安全距离大使。(海峡时报)

作者 宣萱

疫情后,在和朋友聚餐的问候,再也不是,最近在忙什么?而是最近公司有没有在裁员,谁和谁还在吗?

几顿饭吃下来,听到不少朋友曾担任高管人员,如今却将就去当安全距离大使(Safe Distancing Ambassador),或者当人流管控员(Crowd Control)。

去年,一个朋友应聘政府为外籍员工设置的临时隔离区的厕所清洁人员。这是一份高风险的工作,被感染的概率颇高,毕竟病人的厕所有很多病菌。清洁工人需要穿上四层的个人防护装备,佩戴N95口罩做清理工作。

去年3月防疫期间,一座客工宿舍内,划出一处供清洁人员更换防护衣的地方。(联合早报)

每隔四个小时,厕所就需要清理。每次清理完毕,他都会流一身汗。 其实,我很佩服这些肯将就,降低身份的朋友。

他们以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都曾经是拥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现在他们不仅要搁下面子,天天在购物中心、小贩中心里来回走动;最重要的是,特别是在疫情初期,我国很多人都不把这些安全执法人员当一回事。

高文第209座巴刹与小贩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协助来往顾客扫描“合力追踪”便携器。(海峡时报)

有一个在巴刹当人流管控员的朋友告诉我,有时他会被老人家诅咒。

老人家已经习惯天天走同一条路去巴刹买菜,现在因控制人流,只能走指定的入口和出口。这么一来,老人家就需要走更长的路,他们很不请愿,心里很不舒服,所以生气,然后就诅咒这些确保民众守法、保持安全距离的人员。

还有一个朋友,受聘去当专车司机,接送正在康复中的病人从医院到隔离区。这也是一份同样带有一定风险、可能会受感染的工作。但如果每个人都待在家里,因害怕受感染而不去做这些工作,大家又会怎样?我们的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联合早报)

其实,大家都在适应。男女老少都在疫情中作出调整和适应、作出改变。 摆在眼前的是“工等人”,我们难道还要像疫情暴发前那样,坚持“人等工”,不屈就、不妥协?

因为疫情的缘故,年轻人都在用电话视讯的方式来开会。

对年轻人来说,这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对年长者来说,这可就大大超出了他们的一般认知与能力。

但是,很多老人家因为耐不住思念家人,迫于无奈只得硬著头皮学习如何使用电话视讯,掌握这个科技,以便与外地或国内的亲朋戚友联络。

每当我听到家中又有一名年长者成功登入Zoom时所表达出来的那份骄傲时,我也为他们感到高兴。他们同步了,与时俱进!

我们家今年也用Zoom吃团圆饭。对我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尝试?

在这个适者生存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一直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是不会适应你的。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