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时报)
作者 侯佩瑜
为了防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中国政府(8月30日)出台“史上最严格的网游新规”。
在新规定下,网络游戏企业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晚8至9点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一律禁止提供网游!
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早前曾发表过一篇《“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指出,中国有62.5%的未成年网友经常挂在网上玩游戏。13.2%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在工作日玩手游的日均时间超过2小时。文章更将网游定性为让未成年人上瘾的新型“毒品”。
究竟中国政府要具体如何让未成年人戒掉这个“精神鸦片”?
目前中国政府明文规定:
要求网游企业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各级网游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有关措施的落实情况,严肃处理未严格落实的网游企业;
要求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
会成功吗?真的不好说。
有网民指出,如今孩子们都非常聪明,懂得使用科技去“绕过”这些限制,如虚拟专用网(VPN)、私有服务器,海外服务器,而且离线游戏也依然存在。
其实,几乎全球各国都面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
早在2010年,我国教育部和媒体发展管理局的一项研究就显示,本地青少年平均每周花20个小时在玩网络游戏,比美国的约13个小时还要长。
本地近9%的年轻人是病态游戏玩家,他们每周花37.5小时打电玩,是非病态玩家所花的时间的两倍!
根据DQ Institute在2018年的一项调查,本地8到12岁的小孩,每周的“屏幕时间”平均为35小时,比全球平均多出3小时。拥有手机的小孩上网的时间明显更长,平均每周为45小时。
报告还显示,本地小孩把大部分的上网时间花在上网看视频和玩网络游戏,其次是使用WhatsApp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应用程序。 当中有11%的受访者符合网游成瘾的标准,譬如:他们在不玩游戏的时候,会感到不安。
今时今日,大家在冠病疫情下宅在家的时间都变长了,相信上述数据更是有增无减。
中国下令收紧网游企业营业时间的新闻一出,不少本地父母都举双手赞成,认为我国政府也应该效仿。
网民普遍表示,本地小孩和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一般都是手机或ipad不离手,特别是吃饭的时候,简直就是游戏和卡通“拌饭”,导致与家人面对面聊天的社交时间,越变越少。
这看似是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因为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平日里也这么做,更是有恃无恐。
相信蚁粉们在外用餐时,随便一抬头就会看到以上这熟悉的景色。
虽然一周限制上网三小时的新规定,在某些网民看来,在这个网络当道的时代,似乎有点极端。但本地一些父母表示,其实他们早就在家实施这种限制措施,限定孩子一周只能玩网游三小时。
“网游真的会让人上瘾,所以需要教孩子们如何通过自律来控制自己的瘾癖”。
有鉴于此,有网民表示,或许本地也可以借鉴,但限制应该定在几岁的孩子呢?
也有网民指出,或许限制年龄可以提高至21岁以下。这种提议也引来其他网民调侃说,其实成年人也需要监管上网时间。
有人建议,是否应该更灵活地让年轻人享受那一周三小时的游戏时间,而不是硬性地定在晚上8点至9点。如果每个人都在同一个时间登录,服务器或许会直接瘫痪。
有网友也指出,过于限制青少年上网,反而会适得其反。更重要的是,正确地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管教和设定界限应该是父母的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
也有一部分网民担心,类似的限制也许会妨碍孩子的创意,以及电子竞技今后的发展。 电竞的市场价值和形象,近年来在东南亚正在逐渐“转正”,向传统体育赛事靠拢。
最新的网络数据显示,中国的电竞市场在2021预计能产出456亿美元(约613亿新元)的收入,远远超越了美国市场。 国际电子竞技联合会2018年在新加坡正式成立,隔年电竞就成为菲律宾东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今年年底,在越南举行的东南亚运动会上,电竞也是竞赛项目之一,它也同时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竞赛项目。不过,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8年曾严厉批评过电竞过于暴力:
“我们不能在奥运会项目中加入一个提倡暴力和歧视的比赛,所谓的杀人游戏。它们,在我们看来,违背了奥运会的价值观,所以不会被接受。”
然而,冠病疫情正在扭转此趋势。巴赫对电竞入奥的态度,在2020年4月有了转变。当时他发表公开信指国际奥委会也鼓励所有利益相关方“考虑如何管理他们的电子、虚拟形式的体育运动,并探索与游戏出版商合作的机会”,但前提是必须尊重奥林匹克价值观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