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支付平台PayPal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加坡人在中国电商平台的交易量与日俱增。图为一名江苏省无锡市菜鸟物流公司的仓库职员。(法新社)
作者 郑智浩
在家中闲来无事,你会不会划一划手机,随手点开淘宝、虾皮(Shopee)或来赞达(Lazada)等手机APP查看好康,然后“手贱”地将一个又一个商品加入购物车?
又或者,从不错过年底那些便宜到尖叫的网购促销活动,让手指在中国各大电商平台游走“大杀四方”,不把荷包撸干净,誓不罢休?
如果不小心被红蚂蚁说中,那你可能就是本地网购生力军的一员。
网购示意图。(互联网)
在冠病疫情催生下,“宅经济”时代加速到来,高效、快捷、便宜的电商平台已逐渐取代传统购物体验。其中,新加坡人在中国电商平台的交易量更是与日俱增。
在线支付平台PayPal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期间,针对13个国家共1万3000名18岁以上人士的网购调查显示,在琳琅满目的网购商品中,倾向于选择Made In China商品的新加坡人,高达62%,同比高出百分之十五。
这个数字,远远高于那些选择网购其它亚太国家所生产的物品(21%),以及网购韩国产物品(19%)的新加坡人。
“中国货”就那么受欢迎?
《海峡时报》采访的一名网购发烧友Heather(24岁)就特别喜欢向淘宝或虾皮的中国卖家添购各种女装服饰和首饰。一有网购大促销,她都要花150新元以上来疯狂购物。
“比起一些本地卖家,这些(中国)商品真的便宜。我不介意印有‘中国制造’的服饰和首饰,但若是食品我会比较犹豫。现在不少本地网店,其实也是从中国进口自家商品。”
双11购物节的出口包裹。(法新社)
针对国人日渐偏爱中国商品的现象,PayPal东南亚企业销售负责人拉克什(Rakesh Krishnamuti)告诉《海峡时报》,即使近几年全球代工生产业务已转移至东南亚各国,但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仍屹立不倒,无法轻易被取而代之。
“能够根据需求来生产一系列商品,无论是口罩或是高科技产品,都使其(中国)出口商品能持续维持高竞争力。”
国大商学院副教授洪瑞云则提出另一种角度的解读。她认为,中国商品质量提高,推陈出新的设计理念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中美关系紧张之际,情绪因素很大程度上也促使本地人爱买“中国货”。
“在过去约莫一年的时间,我们看到西方对中国的打压,这可能惹怒一些新加坡人。他们可能因为看到一些不平等现象,所以借此(购买商品)来挺中国。”
“世界上所有东西几乎都有中国制造的痕迹。从虾皮及来赞达常见的便宜小物,到高端的名牌服装,甚至在Etsy(以手工制成品为主的网购平台)上出售的手工皮革制品,都能看到中国制造。”
双11当天,湖南省衡阳市的中国邮政物流中心。(法新社)
然而,从网上众多留言中不难看出,本地民众钟情中国商品的原因其实非常实际,那就是: 够便宜!
以下网民说: “新加坡民众常把名牌挂在嘴边,但其实都很贪小便宜(大笑)。没有什么能胜过价格和质量的诱惑。”
也有网民分享过往的网购经历,说他自2015年起,每个月都从淘宝购买居家用品。
几年过去了,他确实看到中国商品的质量明显提升。他选择继续支持中国商品,不仅因为物超所值,更是因为可以在中国电商平台买到一些不在本地售卖的特别产品。
新加坡的网购人口比例,位列本区域第一
PayPal的数据也显示,俄罗斯和巴西的人民也特别喜欢购买中国商品,分别占了69%及56%,与新加坡人的喜爱程度相去不远。
放眼本区域会使用网购的人口比例,新加坡人民遥遥领先,以总人口78%使用网购的亮眼成绩位居第一,比排名第二的香港高出百分之五。
新加坡消费者也非常会精打细算。56%消费者具有上网比价的习惯,借此找出心仪产品的最低价格,或寻找同类更好的产品。
新加坡邮政的区域电商物流中心员工正在选拣海外邮寄包裹。(海峡时报)
无可否认,疫情引发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及家庭收入的缩减,正加速人们转去网购平台淘货的脚步。
拉克什指出,随着网购迈入新时代,与其主打低价和产品多样来吸引消费者,电商卖家或许应该花时间提高客户的购物体验,才能长久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