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华侨中学学生投身关爱“失智症”患者,新加坡道德教育培养有志青年

新加坡华侨中学五名高一学生,组织策划了名为“Project Curae”的服务学习项目(Service Learning Project),为“失智症”患者打造比较友善的社区环境。

从左往右依次是林尚平、洪敬峰、魏玮德、陈威良与杨承翰

“阿尔兹海默症”

随着年岁增长,人的身体与精神逐渐衰落,年长者逐渐忘记周遭的一切,这就是“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又称“失智症”)给人类带来的难以言喻的破坏。

2015年,全球大约有2980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一般在65岁以上,但大约有4%到5%的患者会在65岁之前就发病,属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65岁以上的盛行率约为6%。2015年,痴呆症造成约190万人死亡。

2015年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主导的“新加坡年长者身心健康研究”报告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者中,每10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上失智症。2018年,这个数字达8万2000人,预计几年后将超过10万人。

对每个人而言或许只是到老了才需要关注的事情,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在这个越是发达出生率越低,老龄化问题越严重的世界,这样的问题还是需要提前做好考量的。

为了满足失智症人士、其家属与关护者的需求,新加坡于1990年成立新加坡失智症协会。通过协会的工作,希望能提高国人对失智症的意识并减少他们的偏见;促使社会群众更加包容失智症人士;作为优质失智症护理的领导者,持续支持失智症人士与其他们的家属。

华侨学子在行动

目前而言只靠个别组织是不能完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注。

鉴于公众对此病症了解不多,五名华侨中学高一学生魏玮德、陈威良、杨承翰、林尚平和洪敬峰,在去年1月抱着共同的理念,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策划通过名为“Project Curae”的服务学习项目(Service Learning Project),探讨解决此日益严重难题的方法。

他们和新加坡失智症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合作,携手为患者打造比较友善的社区环境。

去年10月16日,这个小组获得哈莉玛总统的表扬和肯定。今年6月15日再接再厉,小组荣获“未来问题解决计划世界赛”(Future Problem Solving Program International)高年级组一等奖。

01 陪伴患者

通过视讯会议平台隔空与需要帮助的患者一起做体操、玩游戏,也和看护者沟通,带给病人及其家属关怀和陪伴,让他们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尽管转到虚拟空间,活动还是按照原定计划有条不紊地举行。

02 在线宣传

小组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定期发送阿尔茨海默病资讯,让新加坡各区民众都能了解到这一情况,并愿意帮助患者。

03 小组活动

通过录制视频,教患者手工折纸,为患者提供益智读本,和患者闲话家常,来为患者的生活增添光彩。患者也许第二天便忘记一切,但看到屏幕上充满朝气的学生,他们都不禁露出纯真的笑容。即使如此,义工们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持续帮助这些苦闷的患者。

新加坡德育

新加坡小学非常看重孩子的德育问题,他们把孩子作为当做一个未来将会肩负起责任的成年人来看待,教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心。

学校会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活动、道德教育,将孩子培养为未来可以堪当大任的人。从这种环境下走出来的学生,未来都会独当一面,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有操守的人。

教育部从2012年起,将“社区服务计划”(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gramme,简称CIP)改革为“德育在于行动”(Values in Action,VIA),更提倡强调自主自发的社会参与,希望让学生学习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活跃公民,愿意长期为社区及需要帮助的人做出贡献。

与社区服务计划不同,德育在于行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发及独立性,比如与其由学校决定学生的社会参与对象和范围,学生可以用小组形式,先到社区观察和发掘社区的需要,然后讨论提出试验性的解决方案,接着把方案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