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李显龙总理在防控疫情的记者发布会上宣称,新加坡有望,把新冠疫情(pandemic)重新定义为地方性的流感(endemic)。
表面看来,这只是个微小的文字调整。实际上,这是个有深远的意义的策略改变。是一项很有前瞻性,很有见地和独创性的新提法。这一宣称,一下子把新加坡在管理和战胜疫情成就推上更高的一层楼,使这一城市国家,本就在防疫成功,现更是一个前卫的抗疫先锋。
放眼当前的新冠疫情,正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无情地席卷大地,让无助的人们,毫无喘息的机会。
首先,疫情从2019年11月底开始,经过近一年半的蹂躏之下,已经在全球夺走将近400万的宝贵人命。
更让人不敢掉以轻心的是,它正以新的变异病毒,改头换面重登舞台,它以英国变异病毒、印度变异病毒,来进行另一轮的蹂躏,要叫痛苦而无助的人们,继续忍受“屋漏又逢连夜雨” 的苦难。其中尤其是印度变异病毒,从它诞生后,迄今已经在53个国家,布散传播开来。
然而,李总理却勇敢地以独特的智慧,提出一种新的见解和诠释,他说:
新冠病毒将继续在世界人民中传播,作为全球的一部分,无可避免的新加坡新冠病毒将在接下来数年内,继续在我们当中传播。而且也会时不时在我们中出现“小规模的疫情爆发”。
但是,我们的目标必须紧盯在保证社会的整体安全。同时,我们也需要接受,我们当中有些人,势必会时不时被感染。这就像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普通流感,或者伊蚊骨痛病热一样。我们必须像以往一样,以现成的管理系统,即通过公共卫生的管理和个人的预防措施的系统,来加以防范和克服。例如,在流感情形下,我们就按常规地接种疫情。
他进一步说,新加坡已经在考虑将新冠疫情(pandemic)重新定义为地方性的流感(endemic),接下来,我们为这新定义来做,所有可能性的准备。
换言之,我们必须改变对付新冠病毒疫情的策略,管理和管控。
之后,政府的跨部门的防疫领导团队也已经表示,我们将把COVID-19将被视为另一种流行疾病,如时下的许多流感。
我们也不会设立有零传输为我们的追求目标。检疫将被只推至给旅客,并将不需要严实隔离。我们也计划不再宣布每日感染例数。
这其中的一项,叫人拍案叫绝:我们不再宣布新加坡每日感染的例数。
(图源:The World)
这叫人想起一个小猫的故事:一天小猫出门,到水边照一照自己的样貌,当它看到水面上浮现的一头大老虎,把自己吓得跌入水中。
以往,卫生部天天无时无刻在大众媒体,大事宣告新加坡每天的感染人数。表面看来,特别认真和负责任。实际上,这是把本来就怕死怕输的新加坡人,吓得大门紧密,全部做缩头乌龟去。为何不注重报道,新加坡感染后而死亡人数。那可是0.05% 的死亡率,在全世界上最低的一个数字,最成功的典范呀!
这数字,难道不比每年死于伊蚊症的人数低得低多吗?
当人们,把话语权让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专家学者们,就是这样一副惨淡的画面。
泱泱大国如中国,自文革开始把国门关上,几十年如一日,依然自力更生,屹立不倒。一个弹丸小国,一向来向世界开放,我们能无止境的封锁起来吗?你这一把尚方宝剑,不是要把穷人们逼上绝路吗?
当然李总理这个创新的说法,是有史可鉴的:
2009年H1N1 流感,经过一年半的猖獗之后,终于也以地方性流感而落幕,画上句号。这一病毒也曾在1957年和1968年曾经两度两度席卷全球。
这之前,普通的流感和伊蚊骨痛热溢症,也以地方性流感而告终。
当然李总理的提法,也有实际的基础为底气的。基础的主要支柱有二:
(一)有效的疫苗早已生产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新加坡接种疫情的人数已经接近群体效应的临界点(Critical Mass )。 (二)新加坡早就有成熟的公共卫生和个人防疫的系统。
李总理的新见解,和世卫局中一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大卫纳瓦尔(David Navard) 的观点,以及上海的张文宏医生的观点,都是相互呼应的。
他们都同属于凤毛麟角的,能在大难中提出崭新见解的杰出领袖们。 大卫这么说到了重点:在世卫里,我们并不提倡全面的封锁,来作为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
我们唯一相信封锁的合理性,是它能让人们,有时间来重新认识,重新组织和重新平衡我们现有的资源。以便来保护防卫队伍人员,以免去他们被折磨得精疲力尽。但总体来说,我们宁可不去应用这一下策。
因为,封锁只有一个结果,一个在良心上你绝不可轻视的结果,那是:它使穷人变得更穷。
(本文为网友投稿。作者: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