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调查:疫情导致新加坡人面对更多心理健康问题,近三成性欲减退

(联合早报)

作者 李国豪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冠病疫情导致更多新加坡人在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关系方面面临了更多问题,其中令人担忧的是,每10人当中,就有4人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

这项调查由全球营销传播机构“Wunderman Thompson”于今年2月至3月间展开,透过线上调查方式访问了1000名国人。受访者年龄介于18至70多岁,涵盖不同收入、教育程度、种族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士。

不过,这项调查并未说明是否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以及根据新加坡人口统计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以准确推估母体。

近四成受访者曾想过自杀

调查报告指出,财务压力、工作压力及疫情的冲击是造成本地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前三大因素。

55%的受访者认为,财务压力是造成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紧接着是工作压力(47%)和冠病疫情的冲击(28%)。

另外,有24%受访者感到焦虑,21%受访者感到忧郁。

造成新加坡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红蚂蚁制图,来源:Wunderman Thompson)

最令人担忧的是,调查发现有多达39%受访者曾想过自杀。

其中,有5%受访者表示他们天天都有自杀的想法,8%则表示他们一周会闪过一两次轻生的念头。

报告指出,坦承每天都想要轻生,或一周闪过一到两次自杀念头的受访者当中,失业者的比例最高。

《海峡时报》报道,该调查的共同作者阿菲丽迪(Malati Afridi)进一步指出,35岁以下受访者中,有48%在过去一年,至少曾出现一次自杀念头。那些育有6岁以下孩子的受访者中,则有一半曾想过一了百了。

有3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有过自杀的念头。(新报示意图)

大部分人宁向朋友,而非家人倾诉心理健康问题

另一个必须加以留意的现象是,尽管有79%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他们关心的首要事项,比72%受访者视身体健康为优先的比率还多,但绝大多数人仍认为心理健康课题在社会上是一种禁忌,因此难以启齿。

调查显示,有68%受访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上仍持续被污名化。 与此同时,人们更倾向于跟朋友,而非家人讨论自己的精神状况。

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跟家人讨论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则表示,自己开诚布公地跟朋友讨论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亦会进一步衍生其他问题。 53%受访者表示这会导致他们缺乏生产力、41%表示这会促使他们食用不健康的食物、40%会减少运动、33%会变得更孤僻、21%会变得更好斗,以及18%受访者认为自己会变得暴力。

身体健康:坐而言,但未起而行?

调查也发现,过去一年国人在身体健康方面,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的典型写照。

报告指出,有66%受访者表示自己更有动力变得健康,44%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比疫情前还要来得健康。

但吊诡的是,国人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健康之际,却同时染上了更多不健康的坏习惯。

有7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荧幕前花费的时间比过去更多、61%久坐的时间更长、46%的工时更长、40%的睡眠不足、46%的受访者吃上更多垃圾食物,另外还有17%和13%的受访者分别饮用更多酒精及吸更多的烟。

调查也发现,不同收入群体的坏习惯也不尽相同。

例如,高收入人士的不健康行为有吃糖果、喝咖啡、抽烟及喝酒;中等收入人士的不健康行为则是长时间工作,及食用更多垃圾食物;低收入人士则是出现懒散、久坐及狂磕垃圾食物。

超过六成受访者表示自己花在荧幕前的时间比过去更长。(互联网示意图)

家庭摩擦增加,性欲减退

家庭关系方面,本地家庭过去一年的摩擦也有所增加。

49%的受访者坦承来自家庭的压力变得更大,36%发现家中家庭暴力的情况所有增加,44%感受到家里存在的愤怒情绪程度正在提高。

新加坡援人协会(Samaritans of Singapore,简称SOS)今年较早曾公布,该协会在2020年一共接获3万9429通自杀和紧急情况相关的求助电话,比前年多了18%,其中有关家庭成员和伴侣之间冲突的投报变得更多。

冠病疫情笼罩下,本地的家暴情况有所增加。(互联网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有29%受访者表示自己在过去一年失去了性欲。

这相当于戳破了冠病疫情下,本地夫妻可以多多“增产报国”的迷思。

男性、高收入、高学历者比较不会面对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也发现,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曝露了本地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整体而言,女性的身心健康程度不如男性。

报告推测,这是因为照顾小孩及家中年长者的重担普遍落在女性肩上,在工作和照顾家中老小的蜡烛两头烧下,她们难以为自己的人生打算。

另外,高收入群体(年收入7万5000以上)及高学历群体(硕士以上)在身心健康方面的满意程度也较其他群体来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