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阿里哇街、打铁街、月眠艺术中心——来这里感受一下新加坡最浓厚的艺术气息

岛国的艺术工作者常以新视角进行创意工作,走访阿里哇与月眠艺术中心,到艺术工作者常游荡的地方,想像他们的日常生活,循着他们的脚步体验岛国风情,感受在地游的另一番滋味。

阿里哇艺术中心的壁画风格透露艺术家的个性。

有一说法:从行人走路的方式,便可分辨谁是游客,谁是当地人。时刻望着上方四周的,必然是游客;不时直视前方或低头走路的,必然是居民。

有了这分意识,我都选择在行走时四目张望,只为了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寻获旅游的感受。

转换视角,熟悉的风景便有了值得一遍又一遍漫游的理由。岛国的艺术工作者们正是常以新视角进行创意工作的人们,于是走访艺术中心,到他们常常游荡的地方,想像这群人的日常生活,循着他们的脚步体验岛国风情,感受在地游的另一番滋味。

阿里哇艺术中心:穿梭时光之旅

游访阿里哇街,必然会注意到艺术中心侧墙的那一幅高高大大的壁画。阿里哇艺术中心(Aliwal Arts Centre)不算太大,三层楼的建筑物,花上15分钟就可以走完。在没有艺术演出的日子里,整座建筑物透著一股静谧和安详。

楼梯角自成一格的艺术装置教人惊叹。

这里的好风景,只属于在中心内创作的艺术工作者们吧,例如某条走廊的一排美丽花草,透过玻璃窗倒映在地上的午后日光,艺术工作者们在走廊相遇嘘寒问暖的身影,在工作时听见苏丹回教堂传来的诵经声……

作为游客,未必要进入中心游览,只因阿里哇街,乃至整个甘榜格南,处处都有独特迷人的景色,并且好些都在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如小巷、天台、墙角。

阿里哇艺术中心小巷内充满惊喜。

阿里哇艺术中心的前身是学校,如今外墙上仍保留着刻上的“崇正学校”及“崇本女校”字样。当年崇本女校和崇正学校比邻,崇正学校(最初的命名是养正学堂)的发起人之一便是陈楚楠先生。两所学校共用的礼堂由胡文虎先生于1938年捐赠,学校的经营也依赖顺天宫的香油钱捐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在艺术中心外徘徊,怀想当年莘莘学子在窗前学习的样子,更添一番滋味。

当年崇本女校和崇正学校公用的礼堂1938年由胡文虎捐赠。

穿游街巷之旅

在建筑外徘徊的方法,首先是绕到中心左侧的大墙下欣赏“爱涂鸦的泼猴”(ANTZ)的大型壁画作品。中心后面也有壁画可看,要是机缘巧合,你或许可以看到某个画家拿着喷漆作画的身姿。在高高的壁画下,自己仿佛也成了画的一部分,更必须拍照打卡,否则便对不起画作了。尤其是涂鸦创作,与历史悠久的阿里哇街相比,短促如朝露,下次再来也许便见不着。

沿着阿里哇街行走,若注意小巷风光,便会撞见岛国难得一见的街边理发师。简朴的小摊位,用防水布搭起来的屋檐,散发着古早味的理发椅,洁白且一尘不染的明镜,让人踏入时光隧道。干净而整洁的寻常巷陌凝固了一个时代,委实不可思议。

艺术中心对面是苏丹门(Sultan Gate,打铁街),那一块小小的地方有一处“Sultan Arts Village”(苏丹艺术村),里头有好几间工作室。信步走入,也有壁画可看可拍,工作室外摆放着的作品都是手把手制作出来的,手工精致,毫不含糊。

在苏丹艺术村外歇脚的游客。

附近便是马来传统文化馆,在1820年,那可是马来苏丹的王宫。本地剧团戏剧盒曾在文化馆上演《水·土:二部曲》,讲述200余年前马来原住民与实里达人在英国殖民者上岸之后所面临的困境。抚今追昔,遥想当年的政治纷争,风流人物;而如今的文化馆、艺术村,处处透著古朴平静的气氛,叫人感慨。

阿里哇艺术中心外草坪上的大秋千也是艺术品。

附近绿草地上有个秋千,大得能够让两三人站在上面荡。据说几十年前这里附近也有秋千,孩子们会在上学途中荡秋千。时光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循环往复。

穿行人群之旅

甘榜格南最好逛的街当然是哈芝巷。那里有更多壁画,每间店屋的门面也各有特色;到了夜晚,笼罩在灯光下的哈芝巷更是让人如入梦境。再加上各种音乐在巷内荡漾,有时又可见到两三人在街上倾情演奏,或是忘情跳舞,让人轻易就愿意流连几个小时。到访哈芝巷的人们往往散发独特气质,他们的穿着看似随性,却在随意中显露个性。

夜色下的哈芝巷,散发另一种迷人气息。

于是哈芝巷最好“观人”(people-watch),总能够看出行人们的性格、年龄、价值观、甚至想法。有一种旅游,便是在他人身上发现自己。这也是旅游最吸引人之处,叫人不由自主无法自拔地渴望启程,上路。

从阿里哇艺术中心启程,一路探索,听着偶尔传来的家禽啼声,看着懒洋洋的猫,不急不躁的行人,悠悠创作的艺术工作者……甘榜格南是时光的代名词,想必10年后,这里又会一样,又会不一样。

月眠艺术中心:体验沿途好风光

到月眠艺术中心(Goodman Arts Centre)更应该徒步,增添观赏风景之乐。

依偎在芽笼河旁的月眠艺术中心。

月眠艺术中心内,学生再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创作。

从蒙巴登地铁站出来,便是昔日的达哥打组屋所在。如今组屋拆尽,只有一处小公园依然宁静安详。公园小得没什么好听名字,就叫做“蒙巴登路开放空间”,直接了当,朴实无华,也是让路人憩息,让鸽子在草地上摊开翅膀晒太阳的好地方。穿过小公园,看到在草丛间飞舞的蝴蝶,心里自然恬静起来。

再往前走,就会邂逅长长的芽笼河,也许会见到在河岸垂钓的人们。月眠艺术中心已近在咫尺,放眼望去,只见河水延绵,自有一番魅力,于是你可以选择转个弯,循着公园连道,沿着河水行走,好好欣赏日光下(或月光下)河面的波光粼粼,或是偶尔浮出水面探头探脑的乌龟。

月眠艺术中心内的小花园适合一家大小游玩。

月眠艺术中心座落在这样好花好草、好水好空气的地方,难怪有一番灵气……但说不定是中心的艺术气息不经意地溢出,感染了周边景物,叫人难忘。 要是不想沿着河岸行走,也可顺着窄窄的道路走到月眠艺术中心的前门,一边沿着艺术中心的外墙前行,一边任心猜度迎面而来的路人们是舞者、画家、还是雕刻家?

不期而遇的艺术品

月眠艺术中心里头有艺术工作室、表演场地,艺术工作者们也为公众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表演、亲子活动、工作坊、艺术课程等。艺术中心内的建筑物以英文字母个别标示。J座和M座之间的The Good Garden 种植空间,是亲子互动的好去处,看艺术工作者们如何创意改造物件,运用巧思巧手滋养绿意生态,用砖头围绕成种植的小园区;把小推车改造成蠕虫堆肥的方便空间……保育的其中一项重要理念是物尽其用,让艺术工作者们为保育发挥创意绝对是人尽其用。

穿过停车场,再穿过E座、D座,继续行走至B座,一路可发现艺术中心各角落的雕刻。这些作品分散各处,总是让你有一种“为什么这么摆放,是有特别的意义吗”的有趣疑虑。

假如你在D座外发现几个大型的八哥雕塑,旁边有几只小八哥在蹦跳觅食,或许会分不清是艺术模仿生活,还是大自然赋予艺术生命力。还有一件制作精美的雕刻,竟然和随意堆叠的椅子摆放在一起,会让你另眼相看,把椅子也看作艺术品了。转个弯,在不起眼的角落有精美的雕刻和塑料袋、梯子等摆放在一起,偏偏又彰显出和谐的美感,让你啧啧称奇。爬上B座最高处,几辆手推车并排在一起,竟然和一旁柱子的颜色,楼梯栏杆的线条,相互衬托出和谐感。在楼梯角,停泊的脚踏车,分明久没人用,分明是随手停靠,但你偏偏觉得那脚踏车怎么会倾斜得如此动人,如此有美感?

月眠艺术中心随处可见的雕像。

眼睛就是画框

艺术工作者们结合“艺术”和“生活”,让你渐渐觉得整座月眠艺术中心就是一个极大的艺术作品。渐渐的你也会受影响,你会欣赏墙上的壁画,也会欣赏倾泻在墙上的阳光;你会欣赏雕刻作品,也会欣赏堆积在排练室外的一排水桶所呈现出的形状。

M座有舞蹈排练室、黑箱剧场,走廊外便是一块大草地,适合小孩在那里奔跑跳跃,更是观赏日落的好去处。你可席地而坐,看着被夕阳染红的天色与翠绿草地,还有行人天桥与路边川流不息的车辆,相映成一片绝佳风景。

在新加坡欣赏夕阳的地方很多,但在月眠艺术中心夕阳显得不太一样,只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在日常事物中发现“艺术”的趣味。正是这分类似童心的赏玩能力,让一代一代的艺术工作者们对艺术乐此不疲,废寝忘食,浑然忘我。

走出月眠艺术中心,不自觉地带走中心的一部分,看见组屋建筑的线条如何重叠成有趣的图案,看见路旁的栏干在街灯下倒映出幽幽的感受。你于是发现,这趟艺术中心之旅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文/摄影:梁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