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府宣布全体民众完成百分之80的接种疫苗后,新加坡将迈向新的抗疫新常态,即把冠病19从全球性的大流感视为季节性的流感。于是,人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7月10日终于看到了社区病例归零的好景。
可惜,事与愿违,7月12日却突然爆发了KTV夜店感染群。更出人意表在7月16日爆发了裕廊渔港更大的感染群。至今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生命和生计。苦战一年多的抗疫战斗,不得不投入战胜第二波疫情的战役。
(裕廊渔港爆发感染群)
如何看待这一波的疫情?也许,有人会从追责的视角解读,又或者从疫苗的有效性分析。我则想从新加坡应对冠病19的战略思维,进行研判与解析。
新加坡的抗疫进程,从第一波输入型病例到社区病毒传播,再到广泛蔓延到客工宿舍(23.01.2020---29.12.2020)的疫情演变看,新加坡所采取的战略思维(与疫共存)与防控举措(不封城锁国),确实是做到了逐步有效管控,并将病例维续在低端。
与此同时,庆幸有了事前的部署,从2020年12月30日起开始了疫苗的接种,且配合着相对良好的医疗资源和管控举措,此后让病例一直保持在低端的状态。也因此,政府才得以依据接种疫苗有效性的科学数据为准,思考与制定防控疫情的新阶段。
如今的问题是,在这个骨节眼上,这样的战略思维与布局到底可行吗?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先来评断一下这一波的疫情会演变成怎样?
咋看起来,这一波的疫情如果管控的不好,的确有可能爆发成病例居高,范围广泛的状态。即使如此,是否意味着,新加坡将难于或无法进入新常态呢?
(出现确诊病例的巴刹已经围起,需要扫码进场,便于追踪。) 个人认为,就算出现如此情状,或许会拖延迈向新常态的时间,却不会改变迈向新常态的走势。这是因为,以下两个数据所显现的变化,就提供了足以确保走向新常态的不可逆转。
第一是,自7月12日爆发新一波疫情以来,尽管确诊病例不断攀升(2021.07.13—2021.07.22 确诊病例总数是1,014起),但病患需要采用氧气,一直还维持在5到7名确诊者,进入加护病房的病例也一直少于3个。
这就意味着,即使确诊也还不会出现严重的病况。这就印证了专家所说的,接种疫苗将能有效防止确诊者危及生命。换言之,接种疫苗后得了冠病也有如染上季节性流感一样。
第二是,对这一波疫情的研判,虽离不开管控的有效性(时间与代价),但更为关键的是,如何让60岁以上20万还未接种疫苗的长者,加速疫苗的接种,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虽说劝说60岁以上长者接种疫苗不易,但持之以恒必有成效。从以下的图表显示,接种疫苗的进度还是不错的。
(过去10天,新加坡乐龄人士接种率提升,图源:王乙康脸书)
因此,只要对比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也就更容易厘清事态发展的走势。
第一波疫情的发生与克服,是从应对突发致命大流感到有效管控病毒传播与病例扩散的应对。而这一波的疫情则通过接种疫苗走向群体免疫,并配合防控举措,进而把大流感变成季节性的流感应对。
这就意味着,面对第二波疫情的焦点,已不再是病例与致命率,而是疫苗的接种率及其发挥的效应,及由此采取的相应防控举措。
这种转变与过渡,便是我们研判新一波疫情的依据。也可以说,即使第二波疫情的病例更多,因确诊者大多数是无症状或轻微的,也就不会阻断新加坡防控疫情走向新常态。 (作者:蔡裕林 独立时政评论员)
蔡裕林的《新加坡抗疫纪事》讲述了新加坡在2020年面对疫情的反应以及政府、民间团体如何应对挑战、全民上下抗疫的过程。
已上架的书局包括:友联书局、友谊书斋、纪伊国屋书局乌节、卓尔书店和大众书局(包括百胜楼、大巴窑、裕廊坊、马林百列、长堤坊、纳福坊、淡滨尼和NEX的分店)。
新加坡眼商城也已上架本书。
注意事项
1. 新加坡网友请自取
2. 下单后,凭借下单信息联系“新加坡眼商务号”(微信号:xinjiapoyan8) 确认领取地址
3. 此书可以发往中国 :需加50元人民币国际邮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