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联合国大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到:“如果新加坡明天消失,世界或许还是会照常运作。”
堂堂一国总理说出这样一句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毕竟这句话甚至已经超过自谦的境地到达自贬的程度。要知道,新加坡在这个拥有190多个国家的星球上绝非默默无闻。
新加坡人均GDP达到5.89万美元,世界排名第7,亚洲排名第一,总量超过拥有3000万人口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目前是世界第三、亚洲最大金融中心,也是亚洲最大外汇交易中心;新加坡拥有150多个国际机构与3600多家国际企业区域总部,是亚洲最佳会议中心;新加坡护照可畅行全球189个国家与地区,与日本并列全球之首等等这些都显示新加坡这个国家的重要性!
其实,李显龙的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深深的危机感!而事实上这危机感同样也时刻鞭策著新加坡的人民,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因为危机感的存在造就了今日的新加坡。
但仅靠这危机感是远远不够的,新加坡是如何成为新加坡?还因为他们做到了这些。
第一,注重教育。
因为华人基因的存在,新加坡造就了一个绝对崇尚知识的社会,尊重知识分子,尊重老师,拥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情怀。
新加坡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注重度是惊人的,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主流文化驱使下,这些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可以牺牲一切。
在新加坡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的时候,每当周末的时候人潮最汹涌的地方不是乌节路的购物区,而是Bras Basah Road的书城。
在那个没有Amazon, 淘宝的年代,许多新加坡家庭的周末消遣就是去逛书店购买孩子的参考书。
在当时的新加坡在学校的排名上已异常清晰,哪一所学校第一名,哪一所第二名,谁最后一名,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而第一名的学校可以得到巨额政府补助和极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学校争先恐后排第一,学生也争先恐后抢第一。
于是,成功进入名校的孩子闪亮登场,穿著名校校服“趾高气昂”,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只能“头低低,眼湿湿”闪到一旁。
因此,为了进入名校,父母们绞尽脑汁,孩子拼尽全力,kiasu一词由此而来,这个词源于福建语“惊输”,意思就是“怕输”。
但恰恰就是因为这种不可理喻的“怕输”心态和近乎残酷的教育制度,使得新加坡在当时靠着300万人口却培养出一大批社会英才,推动整体社会飞速前进。
第二,优胜劣汰。
在政治强人李光耀的带领下,新加坡给人的印象没有民主,但社会井然有序,公平廉洁。
在他们小小宇宙里,适者生存,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行的话不管你肤色是深是浅,信神还是拜佛,你就是人上人,不行的话就算你老爸是李光耀也无济于事。
这种优胜劣汰的环境导致在这个地方成功没有侥幸,要成功就必须先成为人才。
当一个国家人才多了,国家经济自然就会得到发展,而这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这个国家寻求机遇,这是良性循环,而新加坡做到了,据统计新加坡人口总人口570万,真正的本土居民到现在只有350万。
第三,透明廉洁。
没人敢说新加坡没有贪污,但在那个地方贪污有难度。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问责文化!
李光耀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叫郑章远,在新加坡的内阁担任发展部部长。后来郑章远卷入了一场一百万新元的贪污丑闻。他承认过失并愿意赔偿,但反贪局不罢休。
于是郑章远向李光耀求情,怎知李光耀连见都不肯见他。结果,他选择了跳楼自杀。
后来媒体曝光了郑章远的遗书,上面如此写道:“总理,两个星期来,我感到非常伤心和沮丧。对于所发生的不幸事件,我应负责,而且应负全责,作为一名光明正大的君子,我觉得我惟有承受最高的处罚以谢过,郑章远签。”
通过这一案件的处理,新加坡成功在人民和世界上树立了一个廉洁政府形象。
第四,拥抱世界。
新加坡虽只有小小的国土,但却有大大的企图心。
李光耀知道,新加坡既然什么资源都没有,他们就必须要吸纳外来的一切,把世界的资源纳为己用。
因此,在华人人口占据总人口7成以上的新加坡选择放弃中文,采用英文作为官方语言。
注重英文,打造一个与国际无缝衔接的营商环境,从自由贸易到税务减免,这一切都让跨国企业对新加坡趋之若鹜。
不但如此,新加坡还集贤纳才,门户大开,只要是人才,新加坡给钱给房,更加夸张的是,新加坡政府高薪挖角跨国企业高管到政府任职,为新加坡发展提供指导。
总结:一个国家的发展靠的从来不是一个人,一个政策,而必须是全体国民的奋进,无数政策的实施,最后,一个国家要在这个星球上站的牢固,没有其他,全靠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