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性大概可以用我的名字的谐音‘开心’来概括。这个名字在中文中的意思是快乐!我总是面带微笑,对所有事都保持热情和乐观。”苏凯心(Soh Kai Xin)在自己的领英主页上这样介绍自己。
苏凯心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名在读大学生。比起很多同龄人,她的大学生活要忙碌得多。
在同时修读商科及新媒体传播本科双学位的同时,苏凯心还加入了国大博学计划(USP)、国大海外学院(NOC)创业课程。在校期间,她在大学城(UTown)桂树学院(Cinnamon College)住宿,也要参与很多住宿学院相关的活动。
大学四年,苏凯心相当于三个学院的学生。这样全方位融入NUS校园的程度,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无论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
即将开启大四生活的苏凯心对自己过去三年的节奏和成果还算满意,读书、创业、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样样都不耽误。虽然经常要奔走于不同的学院和课堂之间,苏凯心还是获得了包括院长奖、金奖奖学金、创业挑战赛等各类奖项,此外,她也充分利用时间获得了各类谷歌认证证书。
Soh Kai Xin | 苏凯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
商业、传播与新媒体双学位2018级
国大海外学院2019
新加坡国立大学金奖奖学金得主
国大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奖(Dean’s list)2020/2021
国大博学计划荣誉榜2019
读双学位的灵活性
在国大商学院,苏凯心主修市场营销和创新与创业双专业。能读双学位课程,也是她当年选择报考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主要原因。
苏凯心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写作、绘画、平面设计、摄影、视频剪辑……她都喜欢,未来她希望自己从事营销传播领域方面的工作,这一志向,她在初级中学毕业后就已经明确了。
“了解到双学位课程后,我认为这无疑是两全其美的选择!”苏凯心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课程选择极具灵活性,这一点我特别喜欢。”
“我的朋友也有选择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工商管理和商业分析等其他双学位课程项目。”能修读双学位,这在苏凯心看来,有点像购物的“买一送一”,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两个学位,非常值得。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科与传播及新媒体双学位在校生苏凯心
她发现,读商业和传播及新媒体双学位的优势在于两者之间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在国大,我们可以选择读通用课程,相似的课程内容在两个专业都能得到承认。”苏凯心说,“比如,我是市场营销专业,常见课程之一就是与促销管理,那么我就不用在传播及新媒体专业中修读策略这样的内容了,反之亦然,如果我选了传播及新媒体模块课程,就不用选商学院的类似课程。”
此外,她也感受到了发掘课程关联性的乐趣,从某一课程中学到的内容与另一课程之间关联。“例如,当我学习商学院的营销策略和理论时,我还在传播及新媒体中学到了设计的实用技能,比如数字化叙事(摄影、电影)、视觉传达设计(Photoshop和Illustrator)或媒体写作(社交媒体和新闻稿写作)。”她说。
在传播及新媒体课堂上学习创新理论传播,然后在新产品开发或创业营销课中构思自己的产品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现实。她越发能感觉到,商科和传播及新媒体两个专业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将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
实习、创业,一样都不能少
第一次实习的经历令苏凯心感到自豪且难忘。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NOC)时,她见到了Nicholas Ooi——新加坡社会企业bantu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的校友。
Nicholas与三位联合创始人Janelle Lee、Joshua Foong和Han Lynn在海外学院就开始创业。
“当他听说我对社会创业感兴趣时,给我了一份在bantu实习的工作。我不仅能够与Nicholas和Janelle这些优秀的创业者一起工作,学到新技能,还收获了在社会企业和新加坡初创公司工作的经验。”苏凯心说。
苏凯心(前排右1)与在东南亚社会创业公司bantu实习
大学期间,苏凯心还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大赛和黑客马拉松。
“2019年,我参加了Jardine Matheson和Daimler举办的48小时Hack.asia黑客马拉松比赛。”她回忆说。那一次比赛,她和队友们开发了一个检测和预测交通事故的机器学习程序,成功从800名学生中突围,闯入决赛。
同年,她还参加了PRISM社会黑客马拉松比赛,并获得了VR心理健康概念第一名。
2020年,苏凯心为一门与数字故事相关的传播及新媒体课程制作了一部动画短片,并在维兹奖竞赛中入围评委会奖。
在疫情期间,苏凯心想到一个创意——通过Minecraft软件重建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方便人们“参观” 博物馆。
她把这个作品提交给A List内容创作大赛(A List Content Creation Competition),并且入围了前5名。
在她看来,参与各类比赛的过程要远比结果更重要。“我认为参与、创造的机会和过程本身就很有价值。”她说。
苏凯心(右二)与参与Hack.asia团队
在印尼日惹加入创业团队
大二结束的假期,苏凯心参加了国大海外学院项目(NOC),她加入印度尼西亚日惹的一家科技初创团队,开展了四个月的创业实习。
“对我来说,当时最大的挑战可能是语言障碍——要知道我完全不懂印尼语。”她回忆说,“但国大的教育鼓励我去勇敢探索新事物,敢于提出问题。所以我没有回避语言难题,虽然不会说印尼语,但我仍然积极尝试与遇到的人交谈,向他们学习。”
她努力逼迫自己迈出舒适区,报名参加一些口语诗歌会,试着与当地大学生交朋友。
创业实习期间,苏凯心的主要工作是构思创意和社交媒体营销的平面设计。
受到营销和传播及新媒体课程的启发,她在Instagram Story上发起了互动式“选择你的冒险”类型故事。这一创意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公司的社交媒体粉丝群众大受欢迎。
尽管存在语言障碍,苏凯心通过谷歌翻译与一位当地同事合作,两个共同完成了项目开发。
“我甚至还能帮忙拍摄,并为一个视频担任模特,还用印尼语进行配音。”她说。在这次海外创业实习结束时,苏凯心的印尼语已经达到能与当地的网约车司机和一些小店摊主可以进行基本对话的水平了。
通过这段经历,苏凯心也发现,艺术、营销和保持友善才是真正的通用语言!
竞争同时,不忘同理心
大学是探索的绝佳时期,机会很多。
在bantu实习和印尼日惹初创公司工作之外,苏凯心还去泰国学习绘画,在新加坡乌敏岛露营捉昆虫,以及参加各类比赛。
苏凯心建议,尽可能尝试在你感兴趣的不同职业、公司和行业实习。体验到不同国家参与海外项目,开阔视野。
“我在大学里做过那么多令人难忘和惊奇的事,都是因为我足够大胆,敢于尝试。”她总结说。
新冠疫情的到来,让她不得不取消在北京进行的学生交流项目,实习计划也受到影响。但保持乐观的苏凯心认为,这也是灵活应对、适应“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Volatile, Uncertain, Complex, Ambiguous,VUCA)世界的必经之路,不是吗?
另外,苏凯心也认为,善待他人、互相帮助很重要。
帮助同学,给学弟学妹提供建议和笔记,都是她乐于做的。她认为,在培养竞争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同理心。
“在商学院和商界,不要急着争取成果,参与竞争。一路上,我遇到过予以我帮助的热心同学、学长和老师,我也希望通过向别人传递善意和积极心态来回馈他们。”她说。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官网BizBeat
原文标题为Be AGILE, Be B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