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能在8月19日开放堂食吗?专家看法不一

一些新加坡专家预计,

由于目前病例仍多,

因此新加坡还无法放宽防疫措施。

在8月3日,新加坡新增的本土病例是两周来首次单日低至二位数,但受访专家对于可否放宽堂食和其他现有防疫措施,意见不一。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的文告,过去28天新加坡本土病例的高峰是在7月20日,当天有182起病例;最多暂无关联病例的一天是7月27日,当天有51起病例。

在高峰之后,新加坡的本土传播病例与暂无关联病例都有所减少。8月3日,新加坡新增98起本土病例,是两周来最低,也是这段时间首次单日病例低至二位数,其中31起暂无关联。

民众关注这个下降趋势是否意味着新加坡可考虑逐渐放宽部分防疫措施。政府早前也表示将在8月初对高警戒解封第二阶段的措施进行中期检讨,若感染群受控,住院率保持低位,政府将能放宽部分措施。

传染病专家梁浩楠表示,虽然目前病例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否会持续减少仍言之过早。

梁浩楠说:“虽然有希望,但我们不可过于乐观,否则可能会造成红山区之前的病例增加的情况。”

他也认为由于目前的病例仍属于较多的范围,入院的病例也挺多,相信政府不会此刻放宽措施:“根据上周的数据,我们目前平均每天有超过2500人接获隔离令。”

那么新加坡的防疫工作究竟做的如何?根据彭博社发布了最新一期的“抗疫韧性排名”,新加坡排名全球第11。

榜单的详情

据悉,彭博社的评分标准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重开程度,包括:接种率、封城程度、航班流量、对外开放度(是否重开国际旅行)

疫情现状,包括:每10万人确诊病例、最近三个月死亡率、每百万人死亡率、阳性率

生活品质,包括:社区流动度、经济增长、公共卫生保障、人发展指数

相比前一期的排名,新加坡排名上升2位,成为第11位。对此,彭博社说明,主要原因是接种率大幅上升。

榜单的排名详情

彭博社指出,在人口500万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的接种率是最高的,已有75%人口接种至少一剂疫苗。

与此同时,美国由于近期确诊病例暴增,从六月的榜首滑落四个位置,为全球第五。

北欧的挪威由于接种率过半、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边境已开放,上升10个位置,成为本期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排亚洲第一、全球第九,香港特区排全球第30,台湾地区排全球第40。

排名参考的因素

中国大陆在12项指标当中,“疫情现状”的4项、“生活品质”的4项都是高分;在“重开程度”的4项当中,封城程度和开放国际旅行这两项得分低。

要注意的是,这项排名讲究的是与疫前相比,所以,封城力度越大,反而得分越低。中国大陆的“航班流量”得分不错,主要是国内航班基本没受影响

新加坡在“重开程度”当中的“航班流量”得分极低,“重开国际旅行”得分也低;在接种率、死亡率、阳性率得分很高;在社区流动度得分也低。

彭博社分析,目前,越是重视病例清零的,越不愿对外开放;而且,由于本土病例控制在低位数,反而人们不愿意接种疫苗,例如新西兰和澳洲。

香港特区跟新加坡一样,在“航班流量”和“重开国际旅行”这两项得分极低;香港在接种率方面得分也低,但是在“疫情现状”和“生活品质”得分不错。

新加坡的抗疫表现

新加坡在榜单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得益于以下这些新加坡的抗疫表现。

1领先国际的接触追踪

对待感染者,新加坡推出了TraceTogether合力追踪应用程序,以及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这两个科技追踪方案。

TraceTogether合力追踪应用程序能探知某个病患在什么时间,跟谁有过近距离接触,但却不能记录发生接触的地点。

SafeEntry访客登记系统则能提供这方面的资料。结合这两组数据,将有助于提高追踪工作的效率。

另外,新加坡的蓝牙技术还被欧美国家所引用。苹果、谷歌的罕见联手,也印证了这一技术得到的普遍认可。

如今SafeEntry的运作已经进入新加坡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到访商场、办公楼、学校、疗养院等等公共场所都须用身份证登记或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为自己出外行踪做个记录。

2 优越的检测水平

此前,新加坡医疗科技公司已研发出能在短短5-10分钟内诊断冠病的试剂盒,准确度超过95%,是新加坡最快的检测新冠肺炎的试剂盒。

一般常见的检测试剂盒得要至少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测试,而研发中的检测试剂盒只要短短五到10分钟的时间,就能测出接受检测者是否患病。大大提高了检测新冠肺炎的效率。

该试剂盒使用血清、血浆或全血样本来进行检测。由于它容易使用,研发出该试剂的科技公司指出,它适用于关卡或是有可能出现的感染群。

此外,临床应用中可以非常好地帮助临床医务人员做鉴别诊断,迅速区分哪些人是新冠病毒感染,哪些患者是其他病毒感染。

为提升新型冠状病毒的采样效率,除了研发更高效的试剂盒之外,新加坡武装部队与新加坡国防科技局(DSTA)合作推出由救护车改装的移动式拭子检测站。

这不但可为采样人员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也能视采样需求随地部署,进而加快病毒检测的整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