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食品局最新调查显示,高达87%受访者愿意为本地自产粮食支付更高价格,其中新鲜而优质的国产蔬果,是受访者最愿意多付钱购买的农产品。
新加坡食品局今年3月至4月间展开公众认知调查,了解公众对本地自产粮食和食品安全的看法,共有1015人参与调查,包括18岁以上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层和种族反映了本地居民人口结构。
98%受访者认为新加坡能自产粮食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8%受访者认为新加坡能自产粮食,减少对从外国进口食物的依赖至关重要。85%受访者认为发生危机时食物供应面临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自产粮食。
高达87%受访者愿意为本地自产粮食支付更高价格,以支持本地农产业者。在众多农产品中,蔬菜和水果是受访者最愿意多付钱购买的产品,主要是为了买到更新鲜、优质、营养价值和环境可持续性高的蔬果。
为了克服本地土地和天然资源限制,73%受访者认为通过科技提高本地农场的生产力是主要解决方法。
食品局未来在制定计划以支持自产粮食的食物安全策略时,将把调查结果考虑在内。
从本月起至今年10月,食品局将分三阶段与公众和利益相关者探讨如何将林厝港打造为高科技农业食品区。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FAO总干事屈冬玉表示,世界各国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减少冠病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此前新加坡也陆续出现了多次抢购潮,那么对于粮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新加坡而言,如何应对这一波潜在的粮食危机?
确实自疫情暴发以来同时受到邻国边境管制的影响,新加坡市面上的鸡蛋和蔬果的一些品种确实出现过临时短缺的情况,但粮食供应整体趋势是平稳的,因为新加坡一直致力于保障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根据新加坡食品局(SFA)的资料,目前新加坡有12个主要食品供应源,除了马来西亚之外,还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美国、巴西、法国。
美国:牛肉;鸡肉;鸭;鸡蛋;鱼;水果;猪肉;米;蔬菜。
法国:鸡肉;鸭;鱼;水果;猪肉;蔬菜;牛奶。
荷兰:鸡肉;猪肉;蔬菜;水果。
中国:食用油;鱼;水果;猪肉;米;糖;蔬菜。
泰国:鱼;水果;米;糖;蔬菜。
越南:鱼;水果;米;糖;蔬菜。
巴西:牛肉;鸡肉;水果;猪肉;糖。
印度:鱼;水果;米;糖;蔬菜。
马来西亚:鸡肉;食用油;鸭;鸡蛋;鱼;水果;蔬菜;糖。
印度尼西亚:鱼;水果;猪肉;蔬菜;牛奶。
澳大利亚:牛肉;鱼;水果;羊肉;猪肉;米;糖;蔬菜;牛奶。
新西兰:牛肉;鸡蛋;鱼;水果;羊肉;蔬菜。
为应付新加坡的食品供应需求,新加坡食品局采取的主要策略是确保新加坡的食品供应来源多元化,减低对任何单一国家的依赖,使新加坡能够在必要时迅速转向其他食品来源地订货。
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同其他政府机构和业界伙伴密切合作,多管齐下致力加强食品安全和供应。这包括:
MTExLjY1LjM1Ljcz
1:同个别行业的商家集体进行商谈、同行业协会、超市和进口商进行对话;
2:探讨新加坡食品供应面临的挑战;
3:寻找新的食品供应源;
4:研究消费趋势;
5:制定计划应对供应中断的情况。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设立粮食基金,主要协助本地企业研究可以在海外哪些地点设立食品生产区或外包粮食生产,使粮食货源更多元化,同时加强新加坡粮食供应的韧性。
作为农产量有限的小国,新加坡高度依赖进口粮食供应,特别是本区域国家的进口粮食。为确保国民能有多元的选择,新加坡食品局不断努力寻找新的和潜在的食品供应来源。这包括到海外进行食品采购并同他国建立新的业务关系。
除了进口,本地农场也提供一定产量的鸡蛋、肉类、蔬果和蔬菜,而这些都是在高科技和产量密集的农场种植的,新加坡政府也不断进行研发,提高本地农场的生产力。
新加坡食品局也鼓励消费者选择和支持本地农产品。在这同时也积极进行公共宣导,让普通民众加强对于普通食品搭配的了解,例如在鸡蛋供应紧缺的时候,可以选择以液态蛋、蛋粉和冷冻肉取代鲜蛋和冷冻肉。
弹丸小岛的新加坡,从独立那一天起就一直面对诸多攸关生存的问题,来自邻国马来西亚的水供,就成了受制于人的把柄。受环境所逼,新加坡研制出废水再循环的技术,开发出新生水,加上建设海水淡化厂等,逐渐做到可以有一定的水供自足能力。有关的技术也找到了出口的市场。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化威胁为机会的过程。
这对粮食生产显然有很大的启示!新加坡食品局已设定愿景,要在2030年时,实现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需求的目标。
在潜在的粮食危机阴影下,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也再次于公共场合发声强调新加坡加大力度发展本地农业的重要性,并再次强调政府较早前定下“30-30愿景”,即到了2030年,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将能满足新加坡人三成的营养需求:
当前全球供应链出现中断,影响一系列的生产,新加坡更迫切需要加强本地生产能力和技术。虽然新加坡的地不多,不过如果我们可以很好地运用的话,利用科技创新的方式来供应我们的粮食,这是我们能够充分地达到这个目标。
王瑞杰口中的营养需求主要是指蛋白质(25%)、主食(25%)和蔬果(50%)三大种类。而三成的营养需求,有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目前,新加坡本地农产品生产量占比尚不足国民营养需求的10%。新加坡所需的食品现在有90%仰赖进口,因此,要在今后10年左右实现上述愿景,确实是个宏图大计。这意味着,目前的本地食品产量必须成倍增加。
早前,已于2019年正式成立的新加坡食品局就已设定愿景,要在2030年时,实现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可以满足国人三成的营养需求的目标。
图片来源:EasyUni
在农业用地根本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要实现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加速推动新加坡农产品行业的高科技转型,借助创新和可持续的农耕和渔业养殖等技术。从这个角度看,增加国产食品供应有如借用新的技术生产新生水,把过去难以想像的事变成可能。这也凸显新加坡在农业科技研发加大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歧视新加坡政府在这方面早已拟定了全盘计划:
1:由李显龙总理亲自领导的研究、创新与创业理事会(RIEC),将拨款1亿4400万元支持农产品科技相关的研发工作;
2:新加坡贸工部将在双溪加株(Sungei Kadut)开辟一个18公顷的新农业食品创新园,并设立跨机构委员会,推动农业科技这个新兴领域。
而设立这个创新园的愿景,是要让新加坡成为领先的城市农业科技和水产养殖科技枢纽,建立可出口到区域的食品生产模式。新农业食品创新园的第一阶段设施,从2021年第二季起将可供使用,未来也可能扩大规模。
和通过新生水、海水淡化等增加新加坡水源一样,现在新加坡政府在食品供应方面也拟定了“三大食品篮子”策略,一是进口食品来源多元化,二是通过本地生产,三则是通过在外地生产然后输送回国。
作为城市国家,新加坡要做到百分之百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但三大篮子的策略,肯定可以大大提高在粮食供应方面的自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