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讯/独家报导)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马新两国实施行动管制措施,打乱许多人的计划,越堤族被迫与家人分离,更让父母错过与孩子相处时光,也来不及参与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
自11年前就往新加坡工作的沈芊宜(33岁),生产后就把孩子交给母亲照顾,在疫情爆发前,每周休假时都会和丈夫回国照顾儿子,随后再回去新加坡工作;不料我国政府宣布,从去年3月18日起实施行动管制令且关闭国门,令她和家人感到措手不及。
“我和丈夫错过孩子重要阶段和日子,包括他的周岁生日、他开始学走路、讲话,吃手指食物(Finger Food)的时刻。”
沈芊宜为儿子补办的1岁生日派对,并现场连线人在新加坡的丈夫为儿子庆生,让彼此留下美好回忆。
父亲一年没见儿子沈芊宜目前在新加坡担任华文语文学校的幼教老师。她接受《中国报》越洋访问,分享她对孩子朝思暮想的心情时说,她的儿子目前1岁9个月大;儿子出生后一直由外婆照顾,婆孙二人住在柔佛哥打丁宜。
受行动管制影响,她离境时,儿子只有约8个月大,直至去年9月才有机会回乡与儿子相聚;其丈夫则在去年3月至今,已有一年没有见到儿子。
管制令落实之前,她在去年3月15日回马后,随即在两天后回到新加坡。
“(去年3月17日)那天新柔长堤大塞车,巴士停滞在柔佛新山一带,无法驶往关卡,我们(乘客)从附近大道开始走路到新山关卡,人很多,根本等不到巴士,人人都大包小包,走路到新柔长堤;花了很长时间才能入境新加坡。”
她坦言,后来管制令不断延长,且每次延长,就感到失望,毕竟被迫和家人分开,所以希望疫情赶快好转,边界重开。
沈芊宜在回到新加坡时,在隔离中心隔离期间与家人视讯通话,一家人比起“爱心”手势;尝遍分离之苦,他们希望这一分为三的画面不会持续太久。
送托儿所 体验上学乐趣为了让孩子尝试过团体生活,能与同龄小孩作伴玩乐,沈芊宜送儿子到托儿所,体验上学生活乐趣。
“我回家时,发现儿子的生活中心没有同龄孩子陪伴、生活沉闷,我们不能一直让他用电子产品来消磨时间,我让他尝试到托儿所4个小时,学习过团体生活、与别人相处和同龄孩子共餐、玩乐。
沈芊宜说,其儿子在去年11月试课一周后,托儿所受管制令限制暂停服务,所幸儿子在托儿所重开时,在获得教师的包容及温暖下愿意给予配合,逐步适应团体生活,且每次都期待去上学,让她很欣慰。
“儿子一开始(在托儿所)戴面罩,后来托儿所和家中都让他适应戴口罩,他现在能和其他哥哥姐姐一样戴口罩上学。
“在这种无奈的环境下,我庆幸孩子仍可体验上学的快乐。”
耗9000隔离检测才返马持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权的沈芊宜说,马新两国虽在去年8月10日,实行互惠绿色通道(RCL)和周期性通勤(PCA),让符合资格者通关,但有关措施皆不适用于新加坡永久居民,也不能让一般民众出入境探亲。
她指出,她若要往返马新两国,需在两国分别进行14天隔离,且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呈阴性后,才能如愿出入境。
沈芊宜续指,直到去年8月31日,我国处于有条件行动管制令(CMCO)期间,边境仍关闭,她便向雇主申请近3个月半的长假,回乡和家人团聚。
“庆幸雇主很通情达理,作出工作安排,我在隔离中心住两周后,去年9月尾顺利回家。”
她透露,在过去一年,她共花了一个月时间在隔离,隔离费和检测费已耗费约9000令吉。
“我的长假原定12月尾结束,但(由于入境新加坡者必须隔离14天),我必须提早回去,在去年12月19日回去新加坡隔离,今年1月2日隔离结束后就开工。”
沈芊宜(右)和丈夫成功在购置新加坡房产,近期刚拿到钥匙,准备把孩子接到新加坡一起生活。
视讯母亲 引导孩子进食在疫情下,通讯科技或多或少能弥补越堤族无法和家人见面的缺憾,让分隔两地也可透过视讯通话,维系感情。
沈芊宜说, 她也透过网购方式购买生活必需品,减轻其母亲的负担。
“我的妈妈年纪大,但她会拍视频、录制语音讯息和视讯通话,让我们可以一直看到孩子的成长。”
她指出,其妈妈在家乡独自照顾儿子期间,儿子到了需学习自主进食的成长阶段,此时让她的妈妈面对挑战。
“当儿子开始厌倦食物泥,我们让他接触手指食物,但我的妈妈会害怕小孩噎著,我们花了一些时间说服妈妈,让孩子接触手指食物。”
沈芊宜披露,她和丈夫在新加坡实施阻断措施时居家办公,每日三餐都会和妈妈视讯通话,指导和帮助妈妈,引导孩子进食。
“我们庆幸儿子能掌握自主进食的技巧。当时心理压力大,很想(亲自引导孩子进食),但是做不到,很感谢妈妈愿配合我们的育儿理念。”
错过儿子1岁生日沈芊宜说,她错过儿子的1岁生日后,决定替他补办简单的生日会,并与身在新加坡的丈夫连线,让丈夫透过视讯为儿子庆生。
“(行动管制措施和疫情)打乱我们很多计划,儿子是端午节宝宝,本来想说预约新加坡摄影公司的端午节拍摄配套,在儿子生日时拍全家福,现在暂时无法做到。”
“我们想让他(儿子)留下回忆,替他办迷你生日会,只和家人庆祝。”
沈芊宜提及,她和丈夫常年在新加坡工作,适应当地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今已在新加坡购置房产,待房子装修完毕,一切安排妥当后,就会接儿子和妈妈到当地生活。
她说,其儿子和丈夫已是新加坡公民,她正办理移民手续;她和丈夫希望能把孩子带在身边,陪伴他长大。
“我当时回家,儿子一开始见到我本人时,他会有些腼腆,这是正常的。
“日后,接他(儿子)到新加坡生活时,我们不担心会面对同样(过去分开多时,与孩子感情生疏)问题;最重要我们要帮助他适应过渡期,要一直参与彼此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