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掀开新马分家的历史迷雾(五):两个华裔党的斗争

前情提要:

1960年代的马来半岛上,政治斗争正风起云涌,巫统与人民行动党就马来西亚宪法中的种族歧视条款争论不休。

巫统在新加坡策划了历史上最大的种族冲突,而人民行动党回报以反对党联盟并由李光耀亲自带头在马来西亚国会进行全面反击。

马来西亚开国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就此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新加坡和李光耀踢出马来西亚联邦。

三、叛国式谈判

12年后的吉隆坡,早已在巫统残酷政治斗争中失利而下野的前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先生,此时正端坐在书桌前,在他新出版的自传《回顾》一书的扉页上写下祝福语,送给“老朋友”们。

几天之后,远在新加坡的李光耀收到了这份意外的礼物。当打开这本来自老战友和老上级的自传,在扉页上他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

送给对马来西亚的创立异常卖力,对马来西亚的分裂更加卖力的朋友李光耀先生。

谨致问候

东姑阿都拉曼 1977年5月26日

继续翻开这本东姑的自传,第120页这样写道:最使人无法忍受的是李光耀先生在联邦国会中所发表的(马来语)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了许多问题,连最能容忍的国会议员都感到不耐烦。

这是骄傲、自尊心极强的东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往事。

多年以后,他曾多次向朋友提及这次演讲给他的震撼。“他(李光耀)马来语说得比我好,便自以为名正言顺跟我一样,有资格成为马来亚的领袖。”

这是马来国父十二年来第一次公开向公众吐露心声。

但在1965年的当时,无论是李光耀本人,还是人民行动党内所有部长,对东姑的心意都毫不知情。

每个人都兴高采烈,都为了“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这个远大目标而振奋。人民行动党已经带领马来西亚人民团队总机构(反对党联盟,详见第二集)启动了宣传攻势,承诺要在东马、西马各州开始教育提升计划,让落后的马来人接受现代教育,大家共同以马来西亚人的身份认同共同生活。

李光耀在演讲中信心满满:历史站在我们这一边。

可惜事后证明他错的离谱,历史没有和他站在一起,历史这个贱货把棋盘掀了。

就在这一片形势大好的声浪中,依然保持睿智和冷静,能够看透真相的人,当时只有一个。

吴庆瑞先生,李光耀最得力的助手,未来新加坡经济发展之父,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吴庆瑞早期照片一、吴庆瑞的烦恼

吴先生未来会有很光明的前途,但1965年的他,还只是马来西亚联邦州属的财政部长,而且是愁眉苦脸的那种。

因为他前半生努力的梦想,建设新马统一市场,正在被揉拧和破碎中。

(一)新马统一市场的破裂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东姑说得没错,当初确实是李光耀和吴庆瑞两人“对加入马来西亚异常卖力”,主要原因除掉政治因素外,他们是为了建立“新马统一市场”。

统一市场这个概念,是大英帝国留下来的经济模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由贸易协定。

当时整个马来半岛虽然被分为海峡殖民地以及马来联邦/属邦两个政治实体,但均由同一批英国官僚统治,双方之间没有关税且通商自由。

英国人充分发挥马来半岛物产丰富,以及新加坡人才汇集的优势。由马来亚商人在本地收购雪兰莪州的锡矿,柔佛州的菠萝和橡胶,遍布全岛的棕榈油,水稻,以及从东南亚热带雨林中出产的原木,运到新加坡进行工业加工,再出口到世界各地。

两地共享一套经济政策和货币,形成统一市场,商品自由流通。按今天的主流经济学观点,参与自由贸易的双方都将受益,这也是在二战前持续近两百年内的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

(当时流通与马来半岛的货币,纸币上的头像为瑞天咸,为海峡殖民地总督,同时任马来雪州的驻扎官)

但这一次,吉隆坡不再由英国人统治了,他们有了不同的想法,因为时任马来西亚财政部长的陈修信认为这种模式必须改变。

陈修信是当时最大华裔党,马华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的总会长。

按照我写文的规矩,既然他已经在文中出场,还占据了这样长的篇幅,应该配上一幅他的头像,让读者们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但我实在懒得为这个人去搜寻影像资料,因为马华公会从一个创立初期为华裔利益发声的政党,蜕变成为今天的“卖华工会”,由陈修信始。

华人在1964年大选中将马华公会选成执政党。但马华公会的回报,却是内部分裂和政治斗争,并一头扎进巫统的怀抱。

在这场内斗中,陈修信借助巫统势力,排挤掉公会内部反对巫统的民族主义分子而成功上位,深得东姑的喜爱,成功入阁成为马来西亚的财政部长。

但马华公会就只能从此成为巫统的跟班党,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无法翻身。

1965年,陈修信成为财政部长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本着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原则,在经济领域开辟斗争新战线,与吴庆瑞斗了个不亦乐乎,彻底葬送了新马统一市场的前途。

(二)表兄弟之争

吴庆瑞和陈修信都出生于马六甲的土生华人家庭,祖父还是同一个人,从辈分上来说应该是表兄弟。但这对表亲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点,可以说是冰炭不相容。

首先是经济理念的差异。

吴庆瑞后世被誉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建筑师。他提出了蛋糕理念,是先把蛋糕烤熟,才来顾虑如何分配,先把经济搞起来,然后才考虑如何分享收益。

而陈修信的理念完全不同,有点类似于今天经济学里的“零和”。他认为马来亚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成立统一市场,对马来亚弊多利少。他希望将工业从新加坡搬到马来半岛,而新加坡作为原英属海峡殖民地上的首府,经济发达程度远超马来亚半岛,理所应当对马来亚给予帮助,承担更高的税务金额。

其次是个人性格的迥异。

吴庆瑞虽然是政治家,但其本质上是个有情怀的技术派官员。终其一生,他的功绩都是实打实的建设,在政治斗争方面建树不多。

陈修信就完全不同了,他在马华公会内部以斗争和站队上台,是一个实打实的政治家。他的目标也很明确,他盯上了马来西亚副总理这个位置。

以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他要变身成为副总理,需要做到以下两件事:

(一)继续提升自己在首相东姑心中的地位,在财政部长的职位上做出成绩;

(二)得到华裔选民压倒性的支持,并在未来1969年的大选中再次和巫统一起取得压倒性大胜,用议会议席让东姑承认自己的实力。

这两件事很难,其实也不难,捶打新加坡就可以。

让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新加坡和东马各州多缴税给吉隆坡,把他们的工厂搬到马来西亚来,工业产品运到马来西亚的港口出口,就能很快产生收益,就是财政部长的成绩。

要得到华裔选民的支持,更要打击人民行动党。1969年大选还剩4年,人民行动党也是打着华裔标签的政党,他和吴庆瑞不仅仅是业务上的对手,也是政敌。

于是陈修信在64年底先后两次对新加坡发动了税收攻势。一是对商业机构的盈利总额加征1.5%的营业税,同时对员工薪水加征2%的所得税。二是以印尼的对抗活动导致军备预算增加为由,要求新加坡将上缴政府的税收从40%增加到60%。

吴庆瑞当然不会同意这种类似直接抢钱的经济措施。这对表兄弟在议会,在演讲台,在报纸上多次交锋,但双方的理念实在差异太大,矛盾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吴庆瑞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在做决策时以利益优先,不太看重自己的面子。

既然当初合并的目标,新马统一市场已不复存在,马来西亚联邦这个空中楼阁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二、叛国式谈判

吴庆瑞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

新加坡的财政部长是个有心人,吴庆瑞这几年建立了一个名叫“Ablatross”的秘密文档,记录了新马合并以来的各种龌龊和争斗。

他在秘密文档中写道:

成立马来西亚会带来繁荣、统一市场、和平与和谐,这些我们曾有过的愚昧期望,最终成为了缠绕在我们脖子上无法摆脱的烦恼。(英语学习时间:Ablatross最主要用法是信天翁,但也有烦恼和苦恼之意)

The great expectations that we foolishly had: that Malaysia would bring prosperity, common market, peace, harmony... became an Albatross round our necks".

而秘密文档中最重要的文件,是由李光耀在1965年初向内阁提交的机密备忘录。

就在黑色星期二事件后的几个月内,人民行动党高层迅速就新马之间关系能否在宪法层面重新安排进行了闭门讨论,并形成了这份名为《可能的宪制安排》的机密文件:

我们从未考虑过新加坡独立,因为并不相信200万人口的小岛能成为一个国家,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万一未来(新马之间)没有融合的可能性,我们必须为最终决策提前准备,在极端情况下实现独立安排...这种安排必须使我们能够"脱钩(hive off)",并争取更多的时间,使新加坡能够像以色列在危机四伏的中东一样保持生存。

人民行动党自诞生起就是一个谨慎细致的政党,他们早在1965年初就就考虑了和马来西亚分家的可能性。

(一)吴李密谈

对于自己的马来语演讲大杀四方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李光耀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识。

事实上,他也已经收到了一些风声。

就在演讲几周后的6月中旬,东故离开马来西亚到伦敦参加英联邦总理会议,却忽然患上带状孢疹而病倒。人民行动党派遣同去参会的林金山代表慰问,在谈话中,东故透露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口信:

可以回去告诉你的总理,他可以用自己的身份出席下届英联邦总理会议。

这句语焉不详的话传到李光耀耳边时,已经是7月初了。正当李光耀猜测东姑这句话是真还是试探时,吴庆瑞向他进行了秘密汇报。

直爽的老吴倒是开门见山:

“我建议尽快脱身,我看不到联邦的任何前途。政治成本就已经够糟了,而经济效益,不存在的!”

I just want to get out. I could see no future in it; the political cost was dreadful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well, didn't exist."

“7月13日,我去见了代总理拉萨,探了他的口风,他不反对,但具体细节还需要详谈。”

李光耀有些犹豫,考虑到淡水的问题,他一直坚定的相信新加坡无法独立生存。

“庆瑞,真的要脱离?没有别的办法么?”

老搭档的回复很坚决,“我只想退出,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了,双方各走各路。”

"So the best thing would be call it quits; we should go our separete ways."

在这次密谈中,李光耀和吴庆瑞讨论了所有一切可行方法,达成了这样的结论:

1. 认为只要能避免种族冲突,任何办法都值得尝试。

2. 和巫统关于新马关系的谈判必须继续,由吴庆瑞负责。

3. 为避免走露风声,谈判严格保密,内阁内只有李、吴、林金山和巴克四人知晓。

而马来西亚一方,由于东姑当时留在伦敦养病,谈判由代总理拉萨负责。与温文尔雅的贵族东姑不同,敦拉萨年轻气盛,在巫统内属于激进派一方,词锋甚健。于情于理,新加坡派出的谈判者,都应该是辩才无碍的李光耀,或者外交部长拉惹,而不是拙于言辞的吴庆瑞。

这是因为吴庆瑞在新马政坛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这个是连李光耀都无法比拟的。

吴庆瑞毕业于东南亚最好的莱佛士学院,并在该校担任经济学讲师,很多后来的政要都在上学时听过他的课,有香火之情。此外,吴庆瑞在英国留学期间,首创“马来亚论坛”,以反殖民主义为号召,召集和培养了不少来自于马来半岛优秀人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新马开国的政坛领袖。

总而言之,吴庆瑞在大家心目中存在着一个类似“老大哥”的隐藏属性。而且他个人亲和力高,对于政治和大选兴趣不大,相对于刺头李光耀,东姑和拉萨更喜欢和吴庆瑞打交道。

李光耀明白,和马来人去谈判,没有比吴庆瑞更好的人选了,但他还是不放心:

“庆瑞,虽然我说了任何办法都值得尝试,但还是不要直接谈分家,要尽量争取以宽松的形式把新加坡保留在马来西亚联邦之内吧。“

“好的”,吴庆瑞答应的很干脆。

事后证明,隔壁老吴违背的也很干脆,而且他把这个秘密瞒了整整15年。

事后证明,李光耀也不是好惹的,他把这件事最终写进了吴庆瑞的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