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文化 |【人生站点】系列第一站——你不知道的新加坡圣淘沙

你不知道的新加坡圣淘沙

圣淘沙岛是一个占地500公顷的度假岛屿,

位于新加坡南部海岸,

以其豪华度假村,主题公园,高尔夫球场和赌场而闻名

圣淘沙——既是新加坡的城市名片之一,

也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峥嵘岁月。

圣淘沙

曾经的“死亡岛”

最早时,圣淘沙岛被称为Pulau Blakang Mati,

翻译为“死亡岛屿”。

据说在19世纪中叶,

这里发生过一场瘟疫,

导致岛上大部分人死亡,

剩下一小部分人逃往新加坡本岛,

才活了下来。

“死亡岛”由此得名。

后来,逐渐有渔民定居岛上,

以捕鱼为生,过着简单质朴的生活。

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该岛居住着武吉士,马来人和中国人三类人。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这里被认为时保护航运通道的战略要地。

在19世纪80年代,

英国建造了Fort Serapong,Connaught和Siloso三个堡垒。

图为1918年,Pulau Blakang Mati(圣淘沙)的英国驻军阅兵

20世纪30年代,

英国对这座岛进一步加固,

并装备了三支9英寸2英寸的火炮以击退入侵者。

二战时期,

这些武器对准了已经攻下新加坡主要岛屿的日本军队。

当新加坡完全沦陷时,

圣淘沙变成了战俘营,

约有400名盟军部队和枪手被拘留。

之后,

日本军队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行动——Operation Sook Ching,

也是在圣淘沙进行,

日军肆意对18-50岁的俘虏扫射屠杀。

据统计,约有三万多人,

被枪杀后扔进大海。

图为当时英国皇家军队在岛上布置的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圣淘沙成为第一个新加坡皇家炮兵团(SRRA)的基地。

10年后,SRRA 解散,

一部分步兵部队被安置在岛上。

原来用于防御进攻的堡垒分别被改建为天主教和新教教堂。

圣淘沙的“命运转折”

战后的新加坡大力发展石油产业。

1968年,新加坡政府与能源公司Esso达成协议时,

同意将圣淘沙作为炼油厂基地。

然而,

政府经济顾问Albert Winsemius和市区重建局负责人

Alan Choe却认为该岛将更适合娱乐和旅游,

并说服了李光耀总理,

将炼油厂改到现在的裕廊地区。

炼油厂

感谢这两位具有远见的官员,

正因有了他们的提议,

才有了后来的圣淘沙。

1969年,政府公开征名:

圣淘沙——这在马来语中寓意著“宁静”的名字最终获选。

1974年2月,圣淘沙的缆车系统开通。

一个月后,圣淘沙高尔夫俱乐部开放。

海事博物馆和音乐喷泉也相继落成。

缆车

音乐喷泉

然而,1983年1月,

一艘石油钻探船撞上索道后,

两辆圣淘沙的缆车坠入大海。

七人在悲剧中丧生。

尽管1983年8月,

缆车在经过测试和修理后恢复运营,

圣淘沙的游客数量仍显著下降。

图为撞上缆车的石油钻探船。

圣淘沙变身“天堂”

缆车事件后,

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造和重建,

如今的圣淘沙已成了旅游天堂。

2010年3月,

新加坡仅有的两个综合度假村之一

圣淘沙名胜世界(RWS)落成并开放营业,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

更增添了圣淘沙的吸引力。

环球影城

除了这个景点,圣淘沙岛上还有许多值得打卡的地方。

冲浪馆

山道滑车

海底世界

海豚乐园

蹦极

水上乐园

飞行体验馆

如今的圣淘沙人来人往,

各类游乐设备闪耀着属于这个新时代的光芒。

时光荏苒,

圣淘沙经历了漫长的变迁,

也刻下了时代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