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爵士航行至新加坡时,随行的队伍中有大批的印度人。这些人留在了新加坡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他们聚居的地方叫小印度。
来到这儿的人都说到了这儿,就和到了印度一样。手机店,缝纫机和裁缝店;卖鲜花的摊位;印度教神庙;周末里人山人海的印度人和孟加拉裔的外劳,构成了小印度的繁荣。在这儿女人不用害怕印度人对女人非礼。因为新加坡的法治管理严格。在安全的环境中,我按照类别拍了小印度社会风貌,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
@小印度的人物印度男性习惯佩戴镶有9颗宝石的方形戒指,9颗宝石代表9大行星;而印度女性则习惯戴顺时针图案的耳环,因为在印度教文化中,那是好运的意思。女人还在手上彩绘。
1看神庙的门卫
2踩缝纫机的裁缝
3小印度街边的食客
4和谐的家庭
5赶路的女人
6牵手的男女
7休息的众人
8购买手机业务的火爆
9赶路的男人
10配有套餐的印度快餐店
11小印度的姜黄饭
12小印度的咖喱鸡
13印度大饼
14花店
15金店
16理发店
17艺术品店
18银行
19甩卖场
20手机店
21南印度风格的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
雕刻在门楼上的印度教诸神与圣物牛、斗士等,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耀人眼目。寺庙周围的墙壁,都被涂成红白色,极富喜庆气氛。
22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
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Sakya Muni Buddha Gaya Temple),建造于1927年,为新加坡最杰出、香客最多的佛教寺庙之一,也称为“千灯寺院”,因寺内高15米的坐佛而知名(百度图片)。
23北印度风格的庙宇(百度图片)
24阿都卡夫清真寺(百度图片)
弹丸之地的小印度,如同一个印度社会,去了这个地方,就像去了印度一样。小印度包容了南北印度的庙宇和伊斯兰教的庙宇,满足了生活在此地印度人的精神生活。让我触动的不是当地的印度人,而是当地的孟加拉裔的外劳。我分不清印度人和孟加拉人所以不便评论。
如果女人害怕印度不安全,可以先到新加坡的小印度看一看,体验印度人的衣食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