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教育部通告:新学年开学首日仅小一与幼一新生须到校,家长可陪伴到校

近日,新加坡教育部发文公告,新学年明年1月4日开始,小学和教育部幼儿园的一年级新生将在这一天开学。小二至小六,以及幼儿园二年级学生则不必回校报到,而是在隔天1月5日才开学。

据悉,新加坡教育部此举是为了确保校方在开学第一天,能更好地协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并有效实行安全管理措施。新加坡教育部指出,教育部幼儿园一年级(K1)和小一学生可由一名家长陪伴,陪同孩子迎新。中学生则如期在1月4日开学、初级学院和励仁高中学生也按原定的1月11日回校报到。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所有学校会继续实行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体温检测、安全距离等。新加坡校方暂且不会要求学生携带“合力追踪”携手防疫器,直到全国完成防疫器的派发工作。

Q:什么是“合力追踪”便携器(TraceTogether Token)?

A:作为“合力追踪”计划的一部分,“合力追踪”便携器可以加快追查冠病病患密切接触者的工作,并提高追踪工作的准确度。它的功能与合力追踪应用程序的功能相同:通过使用蓝牙信号记录附近的其他合力追踪设备。

新加坡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发文表示:

“年幼的K1和小一新生在开学第一天可能会感到害怕,因此校方允许学生在有需要时,由一名家长陪伴。过去一年,学生配合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表现很好。步入解封第三阶段,我们也将让符合条件的体育活动恢复举办全国校际运动会。中学、初院以及励仁高中的新加坡青年节艺术汇演,也会针对符合条件的活动恢复举办。

虽然新加坡整体的疫情防控已做的足够出色,但在新学期开始后,同学们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准备来积极防护疫情。

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

戴口罩

虽然新加坡教育部已经对各个中小学采取了严密的防御措施,各位同学在学校期间也要注意做好防疫措施。

开学后,上学和放学途中以及在校期间,学生、老师和家长应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口罩若有打湿、破损、污染时,一定要及时更换。

学生放学尽量不乘坐公共运输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下课。学生如必须乘坐公共运输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进入学校前,学生和老师应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学校学习和工作;若体温大于等于37.3℃,请勿进入学校,回家观察休息,进行居家隔离;如果出现持续发热、咳嗽、气促等可疑症状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多人集体上课时,师生都需要佩戴口罩,学校避免接待外来人员。

勤消毒

建议随身携带含有酒精成分的消毒湿巾,对于门把、手机和钥匙等反复需要接触的物品,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学生放学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应立即洗手消毒,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

注意生活作息规律

学生放学回家后,建议按时休息,避免熬夜,注意防寒保暖,可以进行适当活动(在室内进行),进食注意营养配餐,瓜果蔬菜要保障,多饮水,所有食物一定要煮熟,只有保证身体状况良好、身体免疫功能正常,才能抵御病毒的侵袭。

家长的调整

作为家长,在新学期开始后,也要积极采取行动来配合孩子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有固定的进餐时间,娱乐时间和睡眠时间;教会孩子如何根据学校的时间表整理行李,并与他或她分享第二天的期望。

制定时间表将有助于孩子们预测每天会发生什么。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往返学校几次,帮孩子熟悉准备所需的时间。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引导孩子们的情绪和了解他们的需求是很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孩子在需要时寻求帮助,也有助于他们与同龄人建立友谊。

帮助孩子标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他或她能理解的简单词语,如高兴、悲伤或生气。

讨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给他或她带来的感受。谈论孩子在产生负面情绪时的反应方式。

使用与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相关联的故事书或图片,帮助他或她建立关系。

专注于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避免与他人比较。

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

与父母保持健康的关系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良好的社交和情感技能,从而建立和维持友谊。

每天留出时间和孩子聊天或相处。

当孩子想告诉你一些快乐或悲伤的事情时,要有礼貌地倾听,并对他或她渴望谈论的话题表现出兴趣。

谈论上小学一年级后会发生的变化,比如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

每天结束时,问孩子具体的感受问题,而不是泛泛的“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这类问题的例子包括“今天有什么事让你高兴?”或者“今天有什么事让你心烦吗?”

发展独立性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准备上学的过程,例如,购买书包、选择水瓶或给物品贴标签,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变得独立,并建立对自己的物品和任务的责任感。

为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让他们在前一天写下或画出他或她需要为第二天做的准备,样可以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让孩子在家庭郊游时练习携带自己的袋子和水瓶,培养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