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日讯)新加坡最近新增的社区冠病病例中,有几起是来新探亲或出差的外籍人士,他们在履行居家通知期间通过检测,却在自由活动几天后确诊,令人好奇病毒潜伏期是否延长。
受访学者指出,相关科学证据目前不足,但若全球多地陆续出现类似趋势,新加坡或可考虑把14天的隔离期进一步拉长至三周。
今年开年以来,1日、5日和昨天都个别有一名被列为本土病例的外籍人士。
pixabay档案照
《联合早报》报导,根据卫生部晚间文告,昨天新增的两起社区病例中,有一起是31岁的菲律宾籍男子。他上月4日抵境后便在指定设施履行居家通知直到上月18日。他的行前和隔离期间的检测都呈阴性结果。
卫生部指出,这名工作准证持有人受聘于新加坡中央医院,但还未开工。男子1月5日接受健康检查时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他的血清检测也呈阳性,意味他是早前受感染的。
至于1日和5日确诊的两名日本籍和印度籍男子,则都是在返国前的行前检测中确诊染疫。根据卫生部,两人在入境新加坡前,以及在履行居家通知期间接受的两次检测,都呈阴性结果。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受访时告诉《联合早报》,新加坡确实曾出现在14天隔离期后确诊的零星个案,病毒潜伏期表面上看似有延长迹象,但事实上仍缺乏科学证据佐证,新加坡因此在制定对策时须谨慎。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则指出,如果全球多地出现越来越多在隔离14天后才测出阳性的病例,“那我们或许就有充分理由考虑延长隔离期”。他也提到有全球统计显示,14天隔离后确诊的病例,约有3至5%。
张毅颖认为,隔离期延长虽有助于把境外输入病例风险降到最低,却会给旅客带来极大不便。他说:“新加坡向来以精细调准的方式管控风险,针对不同国家的疫情制定不同的检疫规则,例如隔离期有零到14天不等,隔离地点也有分指定设施或住处。我估计这会是我们下来继续应对形势发展的策略。”
新加坡昨天新增31起确诊病例,其中两起是社区病例,其余由境外输入。这也是新加坡过去10天内第六天出现本土社区病例。
除了上述染疫的中央医院雇员,另一起社区病例是一名持有工作准证的24岁韩国籍男子。他在樟宜机场皇冠假日酒店的Azur餐馆工作,职责是为空服人员和酒店客人送餐,餐点都以预先包装好的饭菜为主。这名男子一般不与餐馆客人交流。
男子是在1月2日接受轮流定期检测,4日再次进行检疫。同日,男子出现症状,检测结果5日出炉呈阳性。卫生部指出,这名男子的血清检测呈阴性,意味他是最近染疫的。另外,经当局初步确认,这名男子所感染的是B.1.1.7变种病毒。
新加坡昨天新增29起境外输入型病例,包含两名从英国回来的27岁新加坡男公民和50岁新加坡女性永久居民,以及一名从印度抵新的16岁永久居民。有16人是从印度、印尼和缅甸入境的工作准证持有人,其中12人是外籍女佣。另有一人是从中国乘船来新的29岁墨西哥籍海员。
新加坡昨天没有新增感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