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圣淘沙水质变紫,鱼尸成群的原因找到了

本月初,圣淘沙南湾水道出现了水质变紫、鱼类死亡的现象,随后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是因为近日持续的大暴雨造成的水质改变引起了后续问题。

事件回顾

1月5日,圣淘沙湾的居民首次注意到一股难闻的、污水般的气味从水路传来。随后在1月12日,这些居民们又发现了该水域颜色变成紫色,并且他们发现了许多的死鱼。

水域变成紫色,图片来源:THE STRAITS TIMES

于是,当地的居民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倘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发生较大的环境问题,乃至危害到人们的正常作息,于是居民联系相关部门汇报了相应的情况。

相关部门的效率也非常高。圣淘沙开发公司(SDC)、国家环境局(NEA)以及圣淘沙湾度假村管理公司(SCRM)立刻提取并研究了1月6日至13日期间收集的水样本,并且将该样本也送去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TMSI),并承诺尽快获取研究结果。

发布联合声明

1月17日,SDC和NEA共同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该声明表示经过研究,其发现从南湾水道取来进行测试的水样有两个明显低于正常状况的指标,其一是测试的水质中含盐量非常低;其二是溶解氧含量也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可推断该原因可能是导致1月6日1月至9日期间在水路沿岸发现死亡鱼类的重要原因。

鱼类死亡,图片来源:THE STRAITS TIMES

至于水域的颜色为何会发生改变,NEA补充说到:“藻是改变水域颜色的重要因素,水中较高的营养水平和有机含量引发了藻的出现。” 新加坡国立大学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也表示经过研究,他们在水样本中发现了大量的皮蓝细菌——一种藻类。因此,这基本证实了水域颜色改变的“罪魁祸首”就是藻类。

水域变成紫色:图片来源:goody25

声明向大家解释了这一理论。通常来说,藻的种类和它们的色素组成会影响乃至决定水域的颜色,甚至在颜色发生变化之前,藻就已经产生了。

媒体报道后续进程

《海峡时报》早前对相关情况进行了采访,专家称死鱼也可能是由于蓝藻的呼吸或分解导致的低氧,或者是由于鳃阻塞导致的窒息。如今研究结果与专家曾表示的大致情况一致,因此几乎可以确定藻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素。

藻引起水域变色,图片来源:goody25

有海洋专家称在南湾水道发现的这些死鱼中,其类别非常丰富,有兔鱼、月亮鱼、蝙蝠鱼和皮夹克鱼。那么这些发臭的鱼类又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海峡时报》再次报道,表示莱坊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Knight Frank Property Asset Management) 已于1月11日写给了当地居民一封信,信中称,该公司已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清理”。

相信相关媒体会持续关注该事件,也会及时报道事情处理的后续情况。新加坡雨季,降水量非常大,大家也需要注意防护,不要让雨水打乱了原本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