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新加坡教育局进行了50年内最大的教育改革,它宣布即将取消中学分流制度以及O水准考试。如今新加坡的教育趋势是从两个极端,走向了一个平衡。
放眼全球,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两个极端向平衡发展的过程。这两个极端分别是以亚洲为代表的“应试教育”和以欧美为代表的“素质教育”。
而现在,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在向两者的中间靠拢。前有英国引进中国小学数学课本,中国老师走进英国课堂,传播中式教学方法;后有新加坡进行教育改革,不断弱化成绩在学生评定中的占比,增加学生自由发展的课外时间。
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一所中学实施中国式教学
来源:BBC news
早在2018年,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出席新加坡经济学会晚宴时所发表的演讲已经为今后教育政策的转向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教育应该如何为年轻人做好应对未来的准备。
新加坡的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参观科学艺术博物馆
来源:The Strait Times
他很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了教育制度将面对的四种改革,以及要如何求取平衡:其一,是教育的强度和学习乐趣之间的平衡;其二,是重视考试成绩但又不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其三,是如何因材施教又避免不同特质的学生被贴上不同标签的问题;其四,则是如何平衡技能和学位的问题。
新加坡教育改革之路
1960年:双语政策
1960年新加坡开始实施双语政策。由于当时各族移民的子女都在不同的语言学校上学,只有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到英语学校学习,所以逐渐形成了以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等不同语言而聚居的群体。为了让新加坡的公民更加国际化,自新加坡建国以后,政府就开始大力推广以英语和母语为主的双语政策。
新加坡建国初期的毕业生 来源:The Strait Times
1970年:英语变为主要教学语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全国入学就读小一的华人子弟,除了华文科与品德科还用华文华语之外,其他科目一概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华文只占 5% 的课程。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从此全面转化为象征性第二语文教育。
1980年:质>量
80年代的教育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效率驱动的,目的是在数量已经实现的情况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小学和中学实行分班制,为不同学术倾向的学生量身定制教育。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将被分到不同的班级,学习不同的课程,有效降低了辍学率。
1980年的课堂 来源:The Strait Times
1990年:创意思维培养
随着1997年新加坡教育局启动了IT总体规划,人们大力推行在学校中开发创新和技术的行为。它的目的是通过将新加坡的学校分成几组,并鼓励每个学校分享最佳的实践和想法,并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
2000-2010年:让学习更灵活
少教多学:
2004年教育局引入了“少教多学”的愿景。它呼吁教育者更好地教学,吸引学生并为他们的生活做准备,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考试。
废除分流体制:
同年,EM1和EM2流合并。2008年,针对学业较弱的学生的EM3则不再使用。而理工学院则是具有特殊才能和成就的学生的新选择。在这十年中,许多专业学校,例如新加坡体育学校和艺术学院也纷纷开校迎接学生。
2010-2020年:发展21世纪的能力
基于学科的分级体系:2012年,当时的教育部长Heng Swee Keat向大众宣布,“每所学校都是一所好学校”,试图减轻父母对学生是否在“名牌学校”或“差学校”的担忧。
不再只强调学业成绩:从2019年开始,所有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考试正式取消。小六会考PSLE评分系统的改革也在最近宣布,按级别评分(scoring bands)取代了T-score评分标准,以减少取得高分的压力。
2020年代:重大改革
摒弃分流:2020年起,新加坡25所中学将试验推行科目编班全面计划,并在五年以内把计划扩大到所有中学,协助学生发掘潜能、减少源流所带来的歧视和标签。2024年起,新加坡中学不再有快捷、普通源流之分。2027年起,教育部将把目前的N水准和O水准会考整合成统一的全国考试。
积分等级制度:2021年起,新加坡小六会考改革将采用积分等级制度(Achievement Level,简称AL),来评估学生在各个科目的学习表现。届时,小学四个科目(英文、数学、科学和母语)每科的成绩分8个等级,介于AL1—AL8,AL1是表现最优秀的等级。
试验推行科目编班全面计划:科目编班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强项,去选择修读程度较高的科目。例如,即使学生在普通班,但他的地理是强项,仍然可以选择快捷班程度的地理课程进行学习。这改变了以往PSLE“一考定终身”的情况,确保每个孩子都有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
2021PSLE考试的改动 来源:MOE
学前教育学额增加:新加坡一直强调“低龄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年初,教育部人力部长杨莉明曾提到:与2012年相比,新加坡学前教育学额已增加超过一倍,并有望在2023年达到20万个学额,力求满足所有年轻夫妇在学前教育方面的需求。
新加坡公立大学扩招:2019年2月8日,NUS率先发布了最新的招生计划,扩大自主招生,并且在新加坡首创学生自行设计选课。紧随其后,2019年2月15日,NTU宣布了新学年的最新招生计划,成绩不够也可以通过面试入学:三分之一的学士学位不再只看成绩录取,面试、能力以及履历将成为重要的考察项目。
NTU近年来招生人数记录 来源:NTU官网
新加坡的教育成果
新加坡不断优化的教育制度也有着相当成功的结果。在学生能力国际评估报告(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新加坡学生的国际化素养排名全球第一,成功在27个国家和地区中脱颖而出。新加坡学生不仅在新指标“国际化素养”中排名第一,在传统科目上更是表现优异。权威数据显示,新加坡学生在科学、数学和阅读方面都名列前茅,仅次于中国,排名第二。
PISA2018全球前十国家排名
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数据研究中心
新加坡教育部长黄循财在脸书上发文表示,这样的成绩证明新加坡学校在帮助学生培养国际化素养方面的出色工作。教育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性格、价值观、沟通能力以及写作等方面软技能的培养。
当然,针对新加坡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如何制定和落实各种相关的配套措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实现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上述的四种平衡,也是挑战重重。因为这可能涉及考试积分制度的改变,升学标准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以至整个教育和学习环境的改变、企业录用人才的标准等等,并非易事。
但新加坡的教育和经济是密不可分的,未来经济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而教育改革的成败,将决定新加坡未来经济发展的成败。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加坡不会满足于现在的荣誉,会继续提供全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21世纪能力。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或许你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也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供大家一起参考。
参考文献:
1. “The education system over the years” The Strait Times Release.
2. 【纪录片】“无声的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CCTV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