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分享了自己买钢琴的奇遇,雇佣的搬运司机竟然是新航机长的奇遇。
以下是网友原文:
在carousell上定了一架二手电子钢琴,要去巴西立上门拉走。
我在lalamove上提前预约了一辆1.7米的罗厘车,从巴西立跑到金文泰费用大概四十多新币。
戏剧的一幕出现了…… 电钢的卖主和搬运司机竟然互相认识!两位都是新航的机长!他们表示,因为新冠疫情,两人一年不怎么执飞,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面了。
在路上,这位新航机长跟我和朋友聊天,谈了很多航空业从业人员的普遍情况。
他说因为疫情,可能整个航空业到2025年才会恢复正常了。
这名机长是马来西亚人,本来以为疫情很快过去,便在马来西亚的家中休息了近半年的时间。
眼见积蓄一天天减少,世界疫情却愈发严重,近期恢复国际航班正常往来进行执飞的希望渺茫。
为了生计,机长又回到了新加坡。虽然新马两国距离非常近,但是因为疫情申请隔离检测很不方便,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家人了。
在路上,这名机长还透露,现在很多同事和他一样,都在灵活就业做兼职维持生计。巴西立附近的咖啡馆、餐厅遇到的服务人员、超市拉货司机等有非常多是自己的同行。大家都希望能够挺过这段时光。
我询问机长是否有计划转行,他说暂时没有。因为他真的很热爱飞行,从小时候来新加坡求学起,他便很想成为一名机长。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梦想,经过大量训练和考核。尽管眼下艰难,需要另谋生路,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够挺到航空业正常的那一天。
和机长的合照 到家后,机长人真的非常好,还和朋友一起帮我把很重的电子钢琴搬到了房间。
因为服务费里是没有搬运重物这项服务的,我让机长不要找钱了,机长还坚决不收,硬把多余的钱又塞给了我。
机长搬运到房间的“爱心电子钢琴”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肩上便成了一座山。
大家加油,挺过这段艰难时光。
看到网友分享的经历后,许多人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起周围航空从业者的情况。
有医护人员透露,不少帅气机长自愿加入了他们队伍,帮助对抗病毒。
还有的机长把这个行业低谷期当作了学习期进行充电。
有的去做私家车和公交车的司机,到超市做搬运工补贴家用。
甚至是去做平时很难想到的工作.......比如挖矿。
靓丽的空姐们一点都不娇生惯养,亲自跑流水线。
面对这场写入历史的瘟疫灾难,他们保持着积极,冷静勇敢地面对问题,“能屈能伸”的精神让大家充满敬意。
在苦难黑暗面前,这些可贵的精神像深夜烛光一样,温暖地鼓励人们等待太阳重新升起,大地重返光明。
新加坡为何允许境外输入
跟一些国家的“严防死守”不同,新加坡尽可能平衡经济与健康,在检测、隔离、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开放边境,尽可能维护新加坡航空业的生存。
一个很好的对比就是跟中国大陆的对比。中国大陆春节期间鼓励或规定“就地过年”,在中国国境内旅行,需要检测阴性并隔离,而新加坡对从中国大陆入境的旅客,只要入境检测阴性,就不必隔离,可以马上自由活动。 这就是传说中的“国情不同”的一个绝好例子。
为何要“拚死”逐步开放航空?很简单。航空业给新加坡带来3万7500个工作岗位,占新加坡就业人口百分之一,创造366亿新币的附加值,占GDP的12%左右航空业的辐射就业至少十倍。
可以想像十分之一的人失业吗? 新加坡在独立初期,最糟糕的时候失业率也不过是百分之九。 经济即是民生,民生即是生命。
“一刀切”很容易,难的是如何保持平衡。 而且,新加坡作为经济和社会高度外向的城市国家,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不可能封闭国境。因此,采取的策略不是追求“零新增”,而是“尽可能压平疫情曲线”。
目标不同,策略当然不同。 总是以“追求零新增”眼光来看“压平曲线”策略,就跟以“压平曲线”眼光去看“追求零新增”一样,觉得对方不是蠢就是坏,要不就是又蠢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