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在不知不觉中开课了,去年学前班的孩子,今年升上了小一,去年小六的孩子,今年升上了中一。
今年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崭新的开始。
校园不同了,身边认识的同学也没几个,手里拿着的新鲜出炉的华文课本也很陌生。
今年的中一华文课本,是新改版的课本投入使用第一年。以《华文伴我行》为名,听起来就是一本贴近生活的华文教科书,在内容方面究竟新的哪里呢?一起来了解吧!
看似一样的封面,内容很不相同
回顾6年前
还记得在2015年时,新加坡教育部为小学推出的《欢乐伙伴》新教材,而当时使用《欢乐伙伴》的首批学生,正是今年刚升上中一的新生,因此,他们也将使用新的中学教材。
中一华文新课本一览
《欢乐伙伴》课本更多的是提倡学生快乐学习,而《华文伴我行》课本则更多的强调孩子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让华文变得更为生活化,学以致用。
1.版面和内容的大不同
今年全新的中一华文课本在版面设计上加长加宽,在内容编排上少了旧教材的严肃刻板,加多了文化与文学元素,以及新闻时事内容,更贴近时下生活。
比如新课本中的单元三“相约狮城”,是一幅手绘地图,带着学生“穿街走巷逛狮城”,认识新加坡各个景点。
在新增添的“综合任务”板块,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给外国朋友建议到新加坡的行李清单,并推荐具有新加坡具有特色的手信。
这样有趣的课程编排,能激发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并享受与他人合作、学习华文的过程。
2.课文内容更有针对性
不论是高级华文、快捷华文、普通学术或基础华文等,每个单元的核心课文内容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文字的深浅上却有很大不同。
这主要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做的课文内容安排,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他们都能在自己的学习程度上得到进步。
3.课文内容包含丰富的文学作品
新课本的教材内容除了有贴近生活的篇章,也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采用本土作家的作品。
就以课文《团圆饭》为例,它是出自新加坡作家周德成之手,同是新加坡人,这会让学生多了几分亲切感,进而更愿意接触华文文学作品,更有效地“乐学善用”华文。
此外,在新课本的课程编排上,有些经典文学作品、古代名人故事、华人姓氏来源等也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呈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新教材利用科技辅助教学
《华文伴我行》新教材的教学法融入了时下资讯科技元素,利用科技手段开发教学资源,让华文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完善华文的语言能力。
5.华文课内容减少,创意教学丰富学习
从课程的安排上,华文课的节数不变,但内容减少了,这是希望老师能有充分的时间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创意教学。
比如,老师可善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介绍本地作家创作的分级读物,鼓励学生多阅读。
或者,老师也可以把课堂变成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当编剧、当演员,引入戏剧、表演、音乐、艺术等元素,激发学生对探索华文与演绎的兴趣,实现华文活学活用的目的。
6.作家活动分享经验,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程的安排上,除了邀请本地作家到校分享创作经验外,也可以举办一些“和作家共读一本好书”等活动。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与阅读兴趣,并与课本的“精读”相配合,课堂内外两方面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和参与感,并全面提升学生们的华文表达能力。
7.取消中一年中考试,享受学习过程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学习华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今年中一学生取消年中考试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不因为考试而学习,也希望华文老师能能利用丰富的资源,激发学生对学习华文的兴趣。
教育部这样的安排,让华文学习变得更区域性、本土化,是希望华文学习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起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但这样的改革也可能会缩小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当其他国家,比如马来西亚的中学生,已经在背着深奥的中国古诗和散文时,新加坡的孩子却还在学着浅白的中文,这将让孩子未来在中文学习上面对更大的挑战和竞争。
华文教材在改革后变得更贴近生活,确实能让一向不怎么喜欢中文学习的新加坡中学生更容易接受中文学习。
但正式考试的要求和标准也不会降低,当学校所学知识和毕业会考的内容程度不在同一线上时,孩子面对考试会不会变得吃力?
到了中学,学生每天要应付的课业和课外活动,玩乐的时间和方面都比以前减少了。全新的课本《华文伴我行》让华文学习变得生活化,看似好玩有趣,能为学生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增添一些色彩,也让不爱中文学习的中学生尝试学习华文。
但他们所学到的华文知识会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以后更容易忘记了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