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专论 |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认同困境与治理路径(II)

第二,认同困境在客体层面的反映。对于本土居民而言,新移民的大量到来使几十年来相对稳定的本土社会面临着强烈的冲击。虽然新移民中较大的比例属于华人,但一些新加坡本土华人则认为这些新移民既与他们不同,亦与他们数个世纪前移民至新加坡的、主要来自华南的祖先不同。这种在认知的差异性定位,造成了彼此在认同上的张力。李显龙总理曾指出存在于新旧公民之间的认知差异使得融入绝非易事,“即使是同文同种的新移民,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新旧公民之间发生摩擦的一个基本原因。”

以政治认同为例,新加坡男性公民是要服兵役的,这不仅仅是培养对于新加坡的主体认同感,还有一种对国家的责任以及服务国家和服务社会的自觉理念。但是第一代新移民并不需要服兵役,所以本土新加坡人认为新移民缺少为国家服务的意识,缺乏对国家的政治忠诚,没有真正的国家认同。这一点让很多新加坡人担心:如果新加坡在危难时刻,他们是不是会放弃新加坡?2010年的一项调查中63%的受调查者担心外来移民的迅速增加会削弱新加坡国民整体的国家认同意识,与1998年38%的调查结果相比,这一数据明显高出好多。 2009年的张元元事件将这一担忧推到了风口浪尖。来自北京的张元元在新加坡工作4年后获得永久居留权,2009年回国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队。接受采访时,她“骄傲地”声称为祖国服务是她最大的理想,虽然在新加坡工作,但她的心却属于中国。虽然她的身份只是永久居民,她的这些言行在新加坡社会还是引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了本土社会对新移民的国家认同与政治忠诚的广泛讨论。

在经济领域的竞争与利益碰撞也是本土居民对新移民产生不满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新移民数量的持续增加,他们在就业、住房、教育和健康福利等多个领域与本土居民产生了利益竞争关系。在本土居民的眼中,新移民的到来不仅占有了新加坡有限的资源,还拉高了房价、物价等事关民生的重要领域,让新加坡人“凌乱不已”。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6%的新加坡人认为,他们反对外来新移民是因为担心他们抢走饭碗。2011年非官方的调查中67.09%的受访者认为新加坡的外国人太多了。 尤其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有意无意的就会多了一分强势,从而更加重了本土新加坡人所感受到的被包围感与压迫感。不同的群体之间对“有限资源”的竞争非常容易引发彼此之间的冲突。面对竞争,任何群体都会做出有利于自我群体利益的理性选择,以提高对本群体的社会认同。目前在经济领域所存在的竞争关系正是新加坡本土居民与中国新移民之间出现矛盾和认同困境的基础性原因。

也正是因为在诸多领域本土居民与新移民之间的认知歧异与利益竞争,造成本土居民对新移民持有了疑虑、焦虑、恐惧等态度,最终引爆了“中国移民是头号公敌”的言论,虽然发表此言论的吴家和(Gelbert Goh) 最终为此而道歉,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反映了部分新加坡本土居民对新移民的情绪,所以有媒体称“移民是块烫手的山芋”。2013年上半年围绕新移民以及人口政策问题,新加坡本土居民在芳林公园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次公众集会,甚至有参加者打出了较为极端的标语和口号。而在2月份的国会辩论中,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提出的新移民增加会稀释“新加坡人核心”的观点,更是引发公众舆论对新移民议题的强烈反弹。

一般而言,新移民完全融入移居地,要经历定居、适应和同化三个阶段才算完成。如果新移民祖籍地与移居地的文化差异较大,彼此磨合时间会很长,甚至难以融入到本土社会,反之亦然。而新移民在移居前与本土居民分属两个不同的社会体系,不可避免地就会在政治理念、经济利益、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歧异,最终在相互的磨合交融过程中,产生认同张力,造成认同困境。综观人类历史,即便是同文同种的群体,如果彼此之间存在移入的时间差,同样会出现类似结果。

针对华人新移民与新加坡本土华人社会之间的认同困境,有学者指出“因同属中华文化、同一血统,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及中国人与新加坡华人的融合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由于政治体制、教育背景、生活习惯、价值观等的不同,双方有时会发生微妙的摩擦。有时甚至会出现同一民族才有的近亲憎恶感。” 而李光耀也认为,虽然“我们有着和中国人一样的样貌,也讲华语,但是如果一个来自中国的中国人和新加坡华人会谈的话,他会发现新加坡的华人已经成为另一个独特的民族了”。

其实,很多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之所以选择移民新加坡,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的主观想像里,作为一个华人占绝大多数比例的社会,新加坡与中国本土不会存在根本的差异性,而事实并未能如他们所愿。当新移民来到新加坡以后,在融入新加坡主流社会的过程中,他们感到了困难。这种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认同困境,最终对新加坡的国家建构与国民融合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作为外来主体的新移民对本土社会缺乏充分的认知和了解;未能实现完全的角色转型,将自我的移民心态转变为在地心态。第二,本土居民固有的在地优越感,被迅速增长的新移民所冲淡;新移民的强势冲击则增强了本土居民本能自保的戒备与猜忌心理。第三,本土社群与新移民社群之间缺乏真正的认知和互信,群际互动仅限于表层,未能触及根本。所以,要化解已经形成的认同困境,就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在国家与社会、主体与客体等不同的层面来实现对新移民议题的多层治理。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