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回眸】英国爱尔兰综述02-英国首都伦敦(下)

继续在伦敦的游览,接下来的主要景点包括泰晤士河畔的有着"伦敦正门"之称的伦敦塔桥、二战劫后余生的大本钟和高点可俯瞰方圆25英里的壮丽景色的伦敦眼,而后进入伦敦的街巷,游览世界议会制度发源地的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英国首相府所在地的唐宁街及御林军交班仪式表演,埋葬英伦历代帝王将相的西敏寺大教堂,英国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等等。终于体会到伦敦的天气了,两天下来天气多变,很闷热,多是乌云密布,甚至下起雨来,时而多云,偶见蓝天。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有"伦敦正门"之称。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之所以被称作伦敦塔桥,是因为这座桥紧靠着被称为伦敦塔的一座城堡,故而得名,这座城堡曾经是英王詹姆士一世(1566-1625)的王宫,后来还做过要塞堡垒、军械库、国库、铸币厂、天文台、避难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被用作关押上层阶级囚犯的监狱。

伦敦塔桥的设计在世界桥梁建筑业中是有一定地位的。桥中间的两座用花岗石和钢铁建成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砖石高塔,高约60米,分为上下两层桥。上层两侧有长长的廊道,支撑着两岸的桥塔,可供游客登塔参观,眺望泰晤士河。下层桥面可供车辆穿行或行人通过。如果巨轮鸣笛而来,下层桥面将暂停通行,高塔上的起重装置可使桥面自动向翘起,以便巨轮通过。大桥桥塔内设有商店、酒吧,上层桥如今还安装了玻璃墙以便游客即使在雨雪天,游人也能在桥中聊天或凭栏眺望两岸风光,不至于被伦敦的寒风袭扰,廊道的玻璃桥面更是增加了游客们的兴趣,发挥自己想象,创造各种意境。

爬上伦敦塔桥的上桥,透过桥两边的玻璃窗可以俯瞰泰晤士河两岸风光。

两侧塔身的结构主要是钢铁,里面装有用来开合各重1000吨桥梁的水力机械。塔桥自建成至今,机械功能一直正常,从未发生故障。巨轮鸣笛致意后,上升机械只需一分钟便能使桥面升起。

大本钟(Big Ben),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伦敦著名的古钟,即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建于1859年。大本钟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5米的钟楼上,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英国最大的钟,是伦敦的传统地标。大本钟是用人工发条人工调整的,国会开会期间,钟面会发出光芒,每隔一小时报时一次。每年的夏季与冬天时间转换时会把钟停止,进行零件的修补、交换,钟的调音等。2012年6月26日,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英国宣布把伦敦著名地标“大本钟”的钟楼改名为“伊丽莎白塔”。

伦敦眼。徒步跨过西敏寺桥,前往泰晤士河对岸。桥上风光不错,不仅可以更近距离拍摄大本钟钟楼和泰晤士河下游风光,桥上也是拍摄建在河畔的伦敦眼的最佳之地。伦敦眼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于1999年年底开幕,总高度135米,竖立于伦敦泰晤士河南畔的兰贝斯区,面向坐拥国会大楼与大本钟的西敏区。据说目前其高度仅次于南昌之星(160m)、新加坡观景轮(165m)。

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既国会大厦,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建筑除了包括大本钟楼外,还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的走廊。尽管眼前的宫殿基本上由19世纪重修而来,但依然保留了初建时的许多历史遗迹,如威斯敏斯特厅可追溯至1097年,今天被用作重大的公共庆典仪式等。

环绕着议会大厦前面广场上矗立着12座政治家雕像,其中有几位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国前任首相,还有几位外国杰出的政治家,如林肯、甘地、曼德拉,其中最显目的肯定是英国二战时期首相丘吉尔的雕像,一个肥胖、驼背的老人默默地向着唐宁街走去......。

唐宁街。丘吉尔雕像的前方,一条笔直、相对清静的大街就是英国首相府所在的唐宁街。沿街有很多的塑像,其中唐宁街10号是威斯敏斯特区白厅旁的一座乔治风格建筑物,传统上是第一财政大臣的官邸,但自从此职由首相兼领后,这儿就成为今日普遍认为的英国首相官邸,朴实的黑色木门,缀上白色的阿拉伯数字"10",成为了人所共知的标记。首相官邸周围有很多的军警,保卫得很森严。

第二次世界大战妇女纪念碑(The Women Of World War II),于2005年建立。碑上没有人像,只是刻着17套不同工种的战时制服,象征战争期间妇女承担的工作。

和平纪念碑(The Cenotaph),英文为“空冢”之意吗,虽非坟墓,但具有象征坟墓的外形,代表了对战争中阵亡士兵的悼念。

离开唐宁街口,沿街继续前行,路旁一栋十分普通的大楼,但见沿街大门的两侧各悬铜牌一块。左边的一块上书“CABINET OFFICE”,右边的一块写着“WHITEHALL”。哦,这里是白厅,英国政府中枢之地,国防部、内阁办公室、卫生部、外务部等诸多部门都坐落于此。首相官邸前后左右的建筑基本上都是英国政府的各个部门,但少见威风凛凛的警卫,可能是“外松内紧”就不为我们所知了,倒是墙上的石雕栩栩如生,引人驻足观赏。

继续向前走,就是皇家骑兵营的大门了。大门里是一个小广场,地面上铺满了粗砂细石,这里是骑兵营的操场。刚巧赶上卫兵换岗,因此游人们将广场围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想一睹骑兵营的换岗仪式。据说在这个操场上每每要客来访,女王都要在此地举行欢迎仪式。届时广场的正面搭起检阅台,铺上红地毯,两侧则设为贵宾观礼台,检阅步兵骑兵仪仗。不过在我看来作为大英帝国之脸的这个小广场,似乎有点寒酸了。

还真不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大英帝国女王的卫士们还真不能与我们的三军仪仗队相比,不说就这么几个人动作都难得齐整,就连这些士兵们的个头都高矮不等,再加上队伍中一两个矮胖子,就更显得参差不齐了。现场真实的视觉感觉与过去听别人介绍的场景相比,似乎相差的有点儿多。

西敏寺,又名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毗邻国会大厦,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英国皇家天主大教堂,宏伟壮观,是英国的圣地。在英国众多的教堂中地位显赫,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加冕及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地方,还是一个国葬陵墓。这里安葬有诸如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和丘吉尔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人物,安葬在这里代表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也彰显了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虽然教堂外墙上的涂料已经斑剥,但这座建筑的外观仍旧显得相当精致,被称为英国哥德式建筑的范例。由于教堂内部不允许拍照,而且排队进去参观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只在教堂外拍摄一些外景。

白金汉宫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城内,伦敦詹姆士公园的西边,是英国王室的王宫和居所。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称白金汉屋。1761年转卖给英国王室后,几经修缮,逐渐成为英国王宫。从1837年起,英国历代国王都居住在这里,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是居住在这里的第一位君主。据说宫里的国事厅和舞厅富丽堂皇、装饰奢华,并有很多珍贵收藏展出,可惜的是白金汉宫只在每年夏季女王出访苏格兰时才开放19间国事厅供游客参观,我们没能赶上开放的时间,所以只能隔着栅栏向里面观望。

英国女王和普通人一样,也是个有规律的上班族,一般工作日期间都会在白金汉宫里办公,周末回温莎城堡享受生活。判断女王是否在宫殿里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看宫殿上方飘扬的是红黄蓝三色的英国皇室旗还是英国国旗,飘扬皇室旗说明女王在里面。

维多利亚纪念碑是其儿子、国王爱德华七世为母亲维多利亚女王竖立的。平台四角各有一尊与狮子相伴的铜像,其中手持橄榄枝的象征和平,手持火炬的象征进步,手持镰刀和谷物的象征农业,手持锤子和卷轴的象征制造业。

南北两侧各有一眼喷泉,无论是上方的人物还是下方的人鱼形象,都彰显大不列颠强大的国家实力和海上霸权。

白金汉宫的附属建筑包括皇家画廊、皇家马厮和花园(又称绿园)等是对公众开放参观的,但不知为何我们所到之日也是栅栏门紧闭,“加拿大纪念碑”和“康斯坦斯基金喷泉“自然也就没有看到,有些遗憾。

两天时间一晃而过,尽管游览了伦敦的主要著名景点,但也仅是走马观花,无暇仔细品赏,最缺少的是在街上闲逛一番,享受一下伦敦的市井生活与情趣。

待续:【回眸】英国爱尔兰综述02-温莎城堡与巨石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