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给饮料分级,中国人常喝的竟然都是C和D,暗藏多少健康风险

眼看着入了伏

气温一天天升高

各种饮料成了许多人的降暑解渴的最爱

最近新加坡给饮料评级的消息也登上了热搜


新加坡的“最严限糖令”


新加坡政府发布了相关法规,将饮料根据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的高低分为A、B、C、D四个级别。


其中,A、B两个级别的饮料中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相对较低,C、D级别的饮料中含糖量和饱和脂肪量相对较高。


每100毫升的饮料中有超过5克糖和1.2克饱和脂肪的饮料属于C级,10克以上糖和2.8克以上饱和脂肪为D级。



从这个等级划分可以看出新加坡的“饮料限糖令”有多严格,只要加了甜味剂,就算含糖量小于1g/100ml,也只能定为B级。


条例还明确,对属于高糖高脂级别的C、D级饮料,须在包装上加贴标签印上级别,这就相当于厂家告诉消费者“我们的这款饮料不健康,你最好别买”。



同时,禁止发布与D级饮料相关的广告,新加坡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个禁止高糖饮料做广告的国家。


总之,就是推荐大家多喝A、B级的饮料,限制C、D级饮料的摄入。


各种瓶装水毫无疑问都是A,饮料的话基本是纯茶饮料和无添加的气泡水、苏打水。常笑健康整理了国内常见饮料的分级,大家可以参考着购买。



含糖饮料

这个杀手有点甜


新加坡之所以要对饮料进行分级标志,主要是希望减少国民的糖摄入量,控制糖尿病的患病率。


2021新加坡针对当地人的研究发现,跟甜饮料喝的少的人群比,甜饮料喝的多的人群糖尿病风险增加51%。


而新加坡人糖吃得真的很多,平均每人每天吃60克糖,其中一半来自甜饮料。他们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很高,大概在8%左右,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预计将有约100万新加坡人患有糖尿病。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咱们国家是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还是全球第三大糖消费国,如果不加以控制,2030年将会有1.4亿国人患上糖尿病。


百病由“糖”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在BMJ上最新发表综述研究显示,高糖饮料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除了糖尿病外,这几种也要了解:


心血管疾病

研究认为,比起减少盐的摄入,奉行低糖饮食对降低血压来说意义可能更大。


每天只要多喝一罐含糖饮料,就会给血管“加压”,舒张压会高出正常值1.6毫米汞柱,收缩压高出0.8毫米汞柱。心血管疾病风险会增加8%~9%、冠心病风险会增加15%。





痛风

饮料里含有很多果糖,果糖代谢后会形成腺苷,它会转化成嘌呤,再分解就变成了尿酸。


正常情况下,尿酸可以被人体代谢出去,但不加节制的摄入,代谢不掉的尿酸,就会留在人体的血液中,然后沉积在关节,造成痛风。



肥胖

每克糖会带来4千卡的热量,1200ml含糖饮料所带来的热量就约等于成年女性一顿饭的热量。经常饮用含糖饮料的儿童比不饮用的儿童,肥胖风险增加1.7倍。





肾结石

含糖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脂肪肝

摄入糖分过量会造成脂肪积累,并损害胰岛影响其功能,同时引起肝脏的脂肪过氧化,引发肝纤维化等病变。



骨质疏松

碳酸饮料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加重钙的流失。甜饮料喝得多,骨折危险会增加。





代谢综合征

大量的糖分摄入会对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和高胰岛素血症。



癌症

研究发现,摄入含糖饮料与乳腺癌风险增加14%、前列腺癌风险增加18%有关,而且摄入含糖饮料与结直肠癌、胰腺癌的风险增加也相关。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是不同癌症的危险因素。



糖毕竟是令人愉悦的食物,偶尔喝杯“甜的”犒赏一下劳累的身心也未尝不可。


目前世卫组织的建议是:每天摄入的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到25克以内。


参考文献:

[1] Nithya Neelakantan, Su Hyun Park, Guo-Chong Chen, Rob van Dam. (2021; In Press)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weight gai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tion Reviews. [Note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higher consumption” is defined as daily or almost daily consumption, with a median of 2 servings per day, and “lower consumption” is defined as rare or no consumption.] https://www.sfa.gov.sg/docs/default-source/legislation/sale-of-food-act/consultation-on-labelling-and-advertising-requirements-for-nutri-grade-beverages-(updated).pdf

[2]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mandatory-nutrition-labelling-and-advertising-prohibitions-for-nutri-grade-beverages-from-30-december-2022

[3]https://www.moh.gov.sg/news-highlights/details/speech-by-mr-ong-ye-kung-minister-for-health-at-world-diabetes-day-2021

[4]https://mp.weixin.qq.com/s/3WV-3pJBgqH3i9uBJwgH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