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场“群策群力,共创未来,越战越勇”对话会10月31日面向新加坡青年举办。50名参与者当中,几乎全都介于17岁至25岁,逾八成参与者是学生,也有78%的参与者是首次参加这类对话。
自今年6月首次举办以来,“越战越勇”对话会已有超过1650名公众参与,所讨论的课题多元,包括支持新加坡公民跟上数码步伐、提升职场培训等。
一系列对话会促成了四个“群策群力,共创未来”行动网络,分别是“提升”工作小组、青年心理健康网络、关爱新加坡行动和超越新冠疫情工作小组。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李智升为活动总结时指出,政府和社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各做各的,“我们必须联手合作才能确保取得成效,在表扬善举的同时,也衡量行为的成果。”
在新加坡管理学院修读国际关系的丹尼斯(Danish Hisham,25岁)是首次参与对话会的学生之一。他受访时说,新冠疫情期间少有机会跟同侪面对面接触,他希望透过对话会的平台了解同龄人关注的问题,讨论如何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向来积极参与义工活动的丹尼斯说,他发现很多人对于现有的求助管道并不了解。
“ “疫情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每个人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社会现况,共同打造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以青年心理健康网络为例,至今吸引了上千人加入。李智陞鼓励对话会的参与者积极地将想法付诸于行动,与政府携手推动社会改变。
新冠疫情下,新加坡年轻一代希望自己在支持社区,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们也愿意通过志愿服务,帮助社会边缘人群,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
面对心理健康问题,人们也不用太焦虑,再严重的问题都有环节的办法。
促进和预防
在精神卫生领域采取干预措施
开展促进和预防工作,以提高个人能力,使个人能够控制情绪,避免冒险行为,善于应对困难情况或逆境,并促进建立有利的社会环境和社交网络。
采用多层面方法,通过各种联络平台(例如数字媒体、卫生或社会保健机构、学校或社区),并采取各种策略,为青少年尤其是最脆弱的青少年提供服务。
早期发现和治疗
解决有明确精神卫生疾患的青少年的需求至关重要。避免将其交送专门机构和过度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方法,并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其他人权文书尊重儿童权利,对青少年而言是关键所在。
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差距行动规划(mhGAP)为非专业人员提供循证指导,使其能够在缺乏资源的环境中更好地确定和处理重点精神卫生疾患
学生自己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多交友
尽快融入到新环境中非常重要。多结交一些新朋友可以让自己低落的情绪得到缓解,不管是社团活动还是跟朋友独处,你们之间的彼此沟通都能让自己的消极情绪摆脱。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领事指出,美国学校十分看重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这与中国相对单纯看重学习成绩有很大不同。
有证据显示,有兴趣爱好、特别是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比例较低。因此,她建议留学生在出国前重视培养兴趣爱好,这有助于留学生更快融入当地文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保持社会联系
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和亲人、朋友、同事保持联系,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还要帮助支持其他人,体验投入感,提升幸福感。
规律生活作息
疫情期间长期不外出,有些人在家的生活是一种混乱的状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吃药、酗酒等行为,想通过这些行为来缓解恐慌、焦虑。正确的做法是,我们需要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按时睡觉和起床,保证一日三餐,可适当阅读、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提升愉悦感的事情,要保证一天的时光是充实的。
学会适当求助
当遇到心理困境时,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诉说,或者找到一个隐私的地方大哭一场,让自己的情绪得以缓解。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家长:心灵陪伴与“放手”
在孩子出国前,家长应该认真了解孩子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到了新环境中心理会产生的变化。
另外,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出国留学后一切都需要自己做主,必要的时候往往是没有父母帮助的。而且,家长眼中的好专业,并不能代表孩子自己的喜好。
避免过分关注
适度、有节制地关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轻视,也不草木皆兵,这样有助于心态的稳定。有的人总是关注疫情,导致在其他事情上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人对身体的异常感觉会特别关注,会把身体的不舒服以及其他异常感受跟新冠肺炎联系起来,处在一种被传染威胁的感觉当中,认为随时随地可能会有被传染的风险。
学校又能提供哪些帮助呢?
学校:加大心理咨询服务宣传力度
校方专业人士可以定期让学生做自查,感觉留学生们经常遇到的心里问题,及时了解自己心里状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总之,多关心学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