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阿斯巴甜“致癌”之后,康师傅败走新加坡


一场“糖”的革命,正在发生。



01

阿斯巴甜致癌?


阿斯巴甜,这个世界上最常用的人造甜味剂之一,最近在全球饮料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6月29日,据媒体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称,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计划于7月14日宣布将阿斯巴甜列为:


“可能对人类致癌”。


一时间,“阿斯巴甜致癌”的话题迅速占据各大热搜榜首,引发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存在致癌风险的阿斯巴甜应该被禁止使用;也有人认为,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没问题,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为什么阿斯巴甜的话题被这么广泛的讨论?主要还是它的应用范围太广了。


零度可乐、雪碧、无糖口香糖,甚至一些品牌的奶粉中也添加了阿斯巴甜.......


如果阿斯巴甜真致癌,那就意味着,如今市面上盛行的无糖版可乐、雪碧、芬达都将有致癌的风险。




“家里还有两箱无糖可乐怎么办?”

“我喝无糖是为了减肥,你却要我命。”

“以后配料表带阿斯巴甜的一概不买”。


也有乐观主义者表示:


“赶紧喝,这个月还不致癌。”

“人生短短几十载,甜一口是一口。”

“活着就有可能致癌,还是该吃吃该喝喝。”

“别怕,酒精是一级致癌物,大家依旧喝的不亦乐乎。”


说了这么多,阿斯巴甜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讲,就是一种不含糖的甜味剂。


1965年,就职于塞尔药厂的美国化学家詹姆斯·施拉特要研制一款治疗溃疡的药物,无意中他舔到自己的手指,结果差点甜死,阿斯巴甜由此诞生,化学名称相当狠——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甲基酯,字都会读,凑一块就不认识了。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阿斯巴甜的甜度是普通蔗糖的大约200倍,但是热量几乎为零,而且还没有糖精那种苦味。


这不妥了么?简直就是为食品工业而生的。


197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就是那个FDA,批准阿斯巴甜用作甜味剂,欧洲反应比较慢,直到20年后的1994年,阿斯巴甜才获准成为蔗糖的替代品。


而到今天,阿斯巴甜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获得许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糖食品,其与安赛蜜和三氯蔗糖,成为了最常用的甜味剂。



02

新加坡开始了史上最严格的限糖


阿斯巴甜从诞生开始,关于它的争议就没有断过。最早是在1973年,当时塞尔药厂向FDA申请批准销售阿斯巴甜,很快,一些科学家就站出来反对,说阿斯巴甜有可能导致智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


所以在1974年,阿斯巴甜虽然得到了批准,但是使用的场景还比较有限。后来在198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有一个下属单位,叫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他们提出,只要人体对阿斯巴甜的摄入量不超过一个上限,那就是安全的。


这个上限还是相当高的,如果一个成年人体重120斤,那他每天要喝12罐到36罐的无糖汽水,才会面临风险。


但是,后来争议越来越大,最主要的是一个问题是,阿斯巴甜的分解产物苯丙氨酸,有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伤害大脑。常见的副作用是增加焦虑,紧张的感觉,严重的导致运动障碍,影响某些人的智力、脑损伤、癫痫发作和其他问题。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阿斯巴甜就开始饱受致癌风险质疑。多项研究显示,对阿斯巴甜潜在致癌性的担忧。例如,2005年瑞典一项研究指出,某些添加阿斯巴甜的低卡饮料会增加成年人患恶性脑瘤的风险。



直到这次世卫组织彻底把这一甜味剂推上风口浪尖。然而这个风波才刚开始,新加坡就来了一场史上最严格的限糖运动——


饮料分级。


最近有网友上分享:新加坡超市的饮料货架上,每个产品包装都多了一个“等级标签”。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级的饮品最健康,B级的饮品较为健康,厂家可自愿标注;C级饮料不健康,D级饮料最不健康。



每100毫升的饮料中有超过5克糖分和1.2克饱和脂肪的饮料属于C级,10克以上糖分和2.8克以上饱和脂肪则是D级。这两个级别的饮料必须在包装上印上标签。


从等级划分可以看出新加坡有多严格,只要加了甜味剂,就算含糖量小于1g/100ml,也只能定为B级。可以说是专门冲着“糖”来的。


也就是这个限制令,让一大票国产饮料的底裤被扒了下来。


康师傅冰糖雪梨:D

康师傅冰糖红西柚:D



康师傅冰红茶:C

康师傅冰红茶(热带风味):D




康师傅酸梅汤:D



旺仔牛奶:C



网红饮料椰树椰汁,也被标为C级。




90后们学生时代爱喝的北冰洋,被标为了D级。



按照新加坡的饮料分级标准,中国市场上的饮料产品被划为C、D级的较多,不但可乐类饮品全军覆没,一些以健康为卖点的饮料,乃至多款功能饮料也被归为C、D一档。


其实,新加坡“饮料限糖令”,也就是《食品条例(第2号修正案)》,已经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施行,成为全球首个禁止高糖饮料做广告的国家。这事儿去年就上过微博热搜。



只不过,今年6月30日,新加坡卫生部又发布了补充措施,扩大了“饮料限糖令”的适用范围。补充措施将在今年年底12月30日开始施行。


其中难免有阿斯巴甜风波的影响因素在。



03

代糖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新加坡之所以发出这么一道禁令,是因为新加坡人平均每天摄入60克糖,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


而高糖导致的糖尿病已经成为这个“城市国家”的一大经济问题,2017年新加坡光是在糖尿病上的花费超10亿美金。成为新加坡的一大社会问题,其总理李显龙表示:


“正因为很多人不把糖尿病当一回事,它今天才变成一个严重的问题!”


糖是个好东西,但吃多了坏处也不少。这点跟盐差不多,人体必需,饭菜不加盐也没味,但吃多了就容易患高血压。高糖饮食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在不缺糖的时代越来越凸显——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糖份过量摄入带来肥胖等问题,甚至还会加速衰老。


然而,即使人们意识到过度摄取糖分有害健康,可对糖的渴望不容易停止。那怎么办?于是“代糖”出现了。


比如阿斯巴甜,就属于代糖的一种;但现在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说负面影响大,代糖这玩意还能吃吗?


其实这种说法难免以偏概全,要知道代糖绝不止阿斯巴甜。一般而言,这类甜味剂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代糖,比如现在传出具有致癌风险的阿斯巴甜。



另一种是天然代糖,比如木糖醇和赤藓糖醇,不是人工合成而是从天然的植物中提炼出来。


这种代糖非常适合减肥,因为人体内没有代谢赤藓糖醇的酶系,赤藓糖醇进入人体后,不参与糖的代谢,几乎不会引起血糖的变化,大部分通过肾从尿液中排出体外。


这一独特的代谢特点,使得赤藓糖醇对糖年病人等糖限量的特殊消费人群是安全的。而且广泛于甜瓜、葡萄、桃、梨这些水果中。



其实,代糖行业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从人工代糖向天然代糖的转移,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的市场规模在不断萎缩。英敏特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20年的十年里,人工代糖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从91.84%下降至70.59%


在我国,阿斯巴甜的市场规模收缩更快一些。东吴证券研报显示,我国阿斯巴甜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22%减少至2019年的8.6%;到了2022年已经萎缩到5%一下。


同时,中国阿斯巴甜的产量也在快速减少。据沙利文数据,近几年国内阿斯巴甜的产量分别为3.3万吨、3.0万吨、2.7万吨、2.3万吨、1.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


取而代之的,是以赤藓糖醇为主的天然代糖,同期,赤藓糖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9.9%。



2010至2020年全球天然甜味剂在替糖产品的应用占比由8%增至29%。并且,2026年全球天然代糖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到279.4亿美元。


在这一领域,中国的产业实力是最强的。



全球超75%的代糖都是中国生产的,而中国95%的代糖出自山东,山东大部分的产能来自于禹城。这座因为大禹治水而得名,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看上去跟“糖”一点不挨边的县城,2020年在上海再一次被授予了“中国功能糖城”的称号,全国唯一。


而全球最牛的代糖制造公司之一,就扎根在这座糖城。国内首家完成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的企业、A股最早一家主业包含赤藓糖醇的企业叫“保龄宝”。


成立于1997年的保龄宝,产品主要包括功能糖系列、淀粉糖系列、糖醇系列等,同时,保龄宝是全球五家赤藓糖醇生产商之一,是国内首家完成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A股唯一一家主业包含赤藓糖醇的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产品除了供应元气森林之外,保龄宝同时还是可口可乐、雅培、伊利、农夫山泉、飞鹤等大型企业的供应商。



另一家在赤藓糖醇领域更牛的三元生物,也在保龄宝旁边的滨州。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代糖企业,是中国较早开始工业化生产赤藓糖醇的专业厂商,先后攻克菌种选育、配方优化、发酵控制、结晶提取等多个环节的工艺难题,已经成长为全球赤藓糖醇行业领导者。



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产量占国内赤藓糖醇总产量的 54.90%, 占全球总产量的 32.94%,为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的企业。


阿斯巴甜致癌的新闻出来那天,中国的代糖企业应声而张——


保龄宝一字涨停、莱茵生物10cm涨停、三元生物一度涨超16%、金禾实业涨超8%、晨光生物涨超4%。


市场用真金白银为这场悄然而至的“糖的革命”投了票。虽然中国的饮料商干不过可口、百事等国际巨头。但中国的代糖企业,结结实实卡了可口和百事这些企业的脖子。


阿斯巴甜致癌的消息是代糖的末路?其实是中国代糖产业起飞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