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年末,那时候我刚到新加坡2个月,在结束了盛港消防站拍摄活动后,我选择直接回家导图片。天气实在是太热了,东南亚30多度的气温加上万里无云的天气,让我这个南方人都感觉难受。从消防站回住所需要转一次公交车,比较碰巧的是,那天的换乘我需要走捷径穿过一处重型车辆停车场,所以我想来都来了,那就留心一下有没有有意思的车吧。于是,我就看到了它。
早些时间在新加坡一个停车场角落里,我看到了它。第一眼望去,全车紫色封窗的贴纸就给来我一种不知道怎么说的奇奇怪怪的感觉,这一看就不简单。从轮廓上来看,车子不是很大,但隐约的可以看出来这是台MAN,一台从来没有见过的MAN。但是天气不饶人,快被晒傻了的我选择去赶公交回家避暑而无心拍摄,之后,这件事,这台车,就淹没了我的生活里,逐渐被我忘记了。
(图片来自Land Transport Guru)
而我再次想起他就是今年了,一天晚上,跟朋友聊天时,在刷Land Transport Guru的我偶然看到了上面这张图片。“这个车我见过。”这是我当时的第一反应,然后我就开始寻找这台车的蛛丝马迹。在检索他的车牌号PC1311R后,我的眼前瞬间豁然开朗。“你果然不简单。”这是我看到更多关于他的照片以及内容之后的反应。
SBS8031J是他原始的车牌号(图片来自businterchange.net,由于车辆历史久远,所以只能引用网图展示)
2008年,一台车型为18.240 HOCL-NL(A69)的MAN巴士在马来西亚的Gemilang顺丰车身工厂总装下线 ,来到新加坡后,他于同年的6月进行了注册,车牌号为SBS8031J。他的使命很特别,除了日常的接送乘客外还需要额外干一件事,那就是推销他自己,而推销对象,就写在他的车牌上:SBS。
(图片来自businterchange.net)
他的对标者是同样出身于Gemilang顺丰客车厂的斯堪尼亚K230UB,后者在此之前就已经拿下SBS Transit分两次下单的500台大买卖了。相比起K230UB,MAN拥有更宽的过道和更小的轮拱,他的两个轮椅位比K230UB的更宽敞,后排座椅的腿部空间也会大一点。另外,MAN的低位座也比K230UB多一个(K230UB是4个),所以在各种细节对比下,MAN的产品力都更强更具性价比。(以下为K230UB的简介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了解!)
狮城拍车丨新加坡的单层巴士之王究竟是谁?实拍新加坡的斯堪尼亚K230UB公交车(上)
车尾部分(图片来自businterchange.net)
尽管明面上MAN的优势不小,但在 2010 年为期 2 年的试用期结束后,他还是被退还给经销商,并没有像其他同期的测试车一样被SBS Transit保留。而此后,SBS Transit也没了进一步购买该款车型的声响,具体原因不得而知,网上也找不到任何资料。
(图片来自网络,创作者为@sgbus Singapore Buses)
车子从SBS Transit手里“退役”了以后就被借给DNATA Singapore(一家负责新加坡樟宜机场地勤服务的承包公司)用于樟宜机场航站楼间的内部运营。之后他曾短暂以全白车身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展,最终一家私人巴士运营商最终在 2014 年将他收入囊中,公司对车子进行了翻新处理,他们保留了一部分白色作为腰线,并将其他地方喷上水泥灰色,看着十分敦实。但,本来应该在此安家的他在一年后再次被出售,最终被改装成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的“车轮上的实验室”。
2019年,最后一次科普活动的图片(图片来自www.imda.gov.sg)
2019年12月,该活动的最后一篇报道发布,标题为“Mobilising the digital future with the Lab on Wheels”。这是一个为了向老年人科普移动支付,数字健康等生活方式的活动。之后,IMDA的这个项目就停办了。活动使用的车辆也各奔东西,不知去向。(图片里的不是该车)
之后的故事就跟之前说的一样了,这台巴士在停车场里停放着,一停就是4年。这4年他大概是没有挪过窝的,这点从剥落的外观贴纸就能看得出来。气囊放完了气,之后轮胎也开始泄气,最后随着风吹日晒雨淋,车开始生锈,前雾灯也进了水。他被遗弃了。
车辆细节
说说车辆本身吧,巴士是标准的12米城市客车,由马来西亚顺丰车身制造(Gemilang Coachwork)。采用了顺丰车身2008年左右为MAN车系开发的造型设计。整体看着比较紧凑,没有之后Lion's City造型来的舒展,这可能是源于车身比例与尺寸的关系吧。
虽然车身部分整体不是原厂设计制造的产品,但是该车前脸还是保留了一些MAN Lion’s City的外观设计细节,比如采用上下分体式车灯,前脸造型上的也有十分的相似,非常经典。
这里可以隐隐约约的看到车身贴纸下的MAN车标与原来的灰色车漆
这款车的底盘代号A69,他是MAN于2004年开始发展的一款公交底盘,长度规格为10.5米-12.8米级别,两轴后置发动机设计,总质量18吨。具体的配置如上,包括D0836,D2066和CNG的E2876,变速箱有福伊特和采埃孚可以选择。
香港皇巴士使用的HOCL/R-NL A69
其实在网络上搜A69这个型号,更多还是有关香港皇巴士使用的HOCL/R-NL A69。本人有幸在香港的落马洲口岸见识到过这款车,这也是我首次接触到A69,该车采用了顺丰三代的车身,在马来西亚组装以后运抵香港,采用D2066LUH欧五发动机和福伊特的DIWA 864自动变速箱。这个车身造型就跟新加坡采购的斯堪尼亚K230UB(也就是本文主角的竞争对手)除了一些细节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模一样。毕竟都是顺丰车身出品,也算正常现象,合情合理。(该造型为顺丰车身的模板,可以套在斯堪尼亚,MAN,沃尔沃甚至是厦门金龙的底盘上)
而新加坡这款同样是A69,但其型号为18.240。该车的动力配置略微薄弱,采用了曼D0836 LOH-52发动机,排量6.871升,最大功率240马力,排放标准为欧4。该发动机采用了MAN的排放处理技术,EGR废气再循环和PM-Kat尾气过滤技术。搭配福伊特的DIWA 854自动变速箱。
前轴细节
后轴细节
底盘部分,全车均采用了ECS电子控制气囊悬架,这也是新加坡大多数公交车的高配。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通过气囊悬架调整车身高度,来实现侧跪的效果,配合该车的一级踏步设计食用更加。其他车辆行驶安全部分包括ABS、EBS、ASR、TCS和ESP等功能,底盘功能齐全丰富。(拍摄时该车气囊悬挂已放气,所以呈现了一种低趴的状态)前轮的采用倍耐力的MC85,尺寸为275/70R22.5;后桥使用新加坡Stamford轮胎的SumoFirenza载重车辆轮胎,尺寸同样为275/70 R22.5。全车均标配了盘式制动。(放久了轮胎没气了也很正常)
前门
后门
车门采用前常规内摆门,后门采用塞拉门结构,后门出有轮椅辅助装置,一切是新加坡公交的标配置,无需多言。当然由于年久失修,后面已经关不好了,留着一道两指宽的缝。
车身侧面造型与其他公交车系别无二致,四四方方,规规矩矩,没有太多设计可言。车辆没有于国内公交一样的可开式车窗,当然,整个新加坡的公交系统目前基本都没有开窗设计,除了驾驶座,皆为全封闭。(当然有那么一台比亚迪K9RC双层巴士拥有与众不同的可开一点点的小窗)
车辆电牌为上海凯伦的KLHP-7B1-2,是早年新加坡公交的主要电牌选择之一。空调使用的是Coachair XP空调系统。
左右两边都有改装,盖板内为发电机及其他设备(图片来自Land Transport Guru)
车尾设计是顺丰惯用的圆尾灯造型,从后窗边的高位灯到最下面的倒车灯全部是单独的配件。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简单,一切都是实用主义,自然的也就不用谈设计了,够用实用就好。(车位边上的树导致拍摄角度有限,望谅解)
内饰部分
内饰拆除前的样子(图片来自businterchange.net)
(图片来自网络,创作者为@sgbus Singapore Buses)
实验室状态(图片来自schoolbag.edu.sg)
现状
当我到场的时候这台车就已经是被掏空的状态了,原来的座椅和扶手凌乱的堆放在车内,实验科普用的柜子,台面,投影仪全部被拆走,恢复了原装状态。后山经过改装,所以可见长度较短。车辆原可承载最多91人,单独座位数为31个,子母座1个,轮椅位2个,轮椅位配有缓冲软垫。前轮靠后位置为5个地铁坐布局的爱心专座。后山部分为2+2布局,最后一排推测为5座。单独座位使用了Vogelsitze 750/3型座椅,子母座为同公司出品的601型。Vogelsitze的座椅在新加坡公交车上的普及率奇高,你可以在多款车系上发现该品牌的产品,尤其是750/3型,非常的普遍。
透过窗户拍了几张内饰的图片,可以看见的地方都是MAN在2000年早期的设计,从方向盘到按钮,都是那么的Old School。因为已经改为私人所有,原来的车票机,刷卡机,车辆报站系统等公交公司的东西都已经被拆除,只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台子。
虽然SBS Transit没有采购,但是同在新加坡的BigBus Tours Singapore采购了一批18.240 HOCL-NL(A69)底盘的双层观光巴士。底盘参数完全一致,上层除了前风挡玻璃除外为全敞篷设计,方便游客观光拍照。车身由新加坡本地厂商Soon Chow制造,造型充满了东南亚特有的风味。
说在最后
这台A69的情况是新加坡目前所有试用原型车里最凄凉的一个了。(还有一台是在今年3月份拆解报废的MAN Lion's City SD三门试验车,咱们有机会也会拉出来聊聊)他们没有像其他的车要么被其他公司收留并一直被很好的养护和使用,要么留在公司作为教练车培养人才,并在寿命到达后功成名就的被拆解报废。只有他在停车场里风吹日晒,无人问津,被人遗忘,并且随时可能被拖走,拆成一堆废铁。这令人唏嘘,所以我想用这篇文章把他展示给大家,虽然已经不完美了,但这也算是让他最后再“回光返照”一次吧。
(最后对本文所引用图片的创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