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社区数字治理③︱新加坡经验:赋能社区数字弱势群体

社区作为数字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基层实践。

为社区治理赋能加码,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国基层社区已落地开花。

本期澎湃城市报告聚焦社区中数字治理,并推出专题——《社区数字治理:是减负还是加码?》通过调研、专家采访与国际案例梳理,看到数字治理的基层实践的真实情况,也探讨更多的可能性。

数字化技术在日益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捷,与此同时,也正无形中扩大着数字鸿沟。因此,对少数群体与数字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部分。

例如老年群体与低收入家庭儿童,在数字化治理过程中往往因数字应用程度的欠缺,而错过数字治理带来的便利体验。

对数字困难群体的关注,既是数字治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数字包容的一大切面。通过梳理发现,新加坡已在数字协同扩大社区包容上有了一定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新加坡正致力于打造智慧花园型城市国家,在智慧交通、清洁能源、电子政务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的智慧社区采取了政府主导与社区高度自治相结合的模式,既充分发挥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也非常重视吸纳志愿者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多元社区力量,形成联动效应,创造社区数字协同治理格局。

随着数字化治理模式在新加坡社区场景中的普及,社区事务参与的数字鸿沟也在不断扩大。2021年2月,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提出“数字益终身运动”(Digital for Life)全国性的公共政策框架,旨在通过促进公共、私人和民间领域的协同治理合作,帮助全体公民,特别是数字弱势群体掌握数字技能和提升数字素养。

其中,银龄人群与低收入家庭儿童这两类数字弱势群体面临的困境尤为显著。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各社区在“数字益终身运动”和智慧社区建设行动的框架下,与志愿者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多元社区力量协同合作,持续探索针对这些人群的数字支持措施,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

其中,来自RSVP(Retired and Senior Volunteer Programme,退休人员和长者志愿者计划)的“银发信息站”和BYTE.sg(Bringing You Technology Empowerment. Singapore,为你科技赋能)的“虚位以待技术实验室”项目正是其中两个典型案例。

RSVP:编织社区银龄人群的数字生活叙事

面对日益普及的二维码支付和应用程序,许多人早已驾轻就熟。而对很多老年人而言,如何掌握和应用这些数字技术却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挑战。

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IMDA)在“数字益终身”公共政策框架下,专门拨款支持志愿服务组织RSVP在多个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和支持,推广“银发信息站”等应用学习类项目。

RSVP主席Koh Juay Meng表示:“我们希望协助老年人拥抱智能生活方式,让他们不仅了解新兴技术,而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如运用。”自1998年成立以来,RSVP一直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尤其鼓励退休人员和长者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贡献社会,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不断学习、交流和参与社区运行和治理的平台。

如今,RSVP已经建成了新加坡最大的“银发信息站”(Silver Infocomm Junctions),每年至少培训约5000名居住于各社区的老年人。通过参与一系列数字化体验课程,新加坡老年人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发送电子邮件,与海外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在线阅读新闻和搜索信息,以及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电子健康等多方面的数字知识和技能。

培训师还会专门教授老年人如何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杂货和餐饮外卖的线上订购与支付等生活技巧。通过现场演示并重复练习强化如何打开应用程序、搜索商品、选择购买、在线下单和支付这些可视化流程,老年人对使用数字工具有了直观体验,有助于消除了对数字新技术的陌生感和焦虑,建立数字生活和社会参与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为了帮老年人及时解决电脑技术难题,RSVP还专门成立了“银发IT护理中心”(Silver IT Care)。老年人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来获得有指导性的IT信息或关于软件和硬件问题的故障排除建议。如果电话无法解决问题,老年人还可将他们的故障电脑带到位于碧山8号交汇处的银发IT护理中心,由接受过电脑维修培训的社区志愿者提供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RSVP已经发展了超过100名老年人的志愿者团队,由他们负责银发IT护理中心的运作,让他们在退休后依然能保持相对活跃的社会参与,持续为社区做出贡献。而对于求助的老年人来说,与同为老年人的社区志愿者交流活动不仅能获得更好的理解,还能更有效地共情与沟通,协同构建数字包容。

RSVP致力于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图片来自IMDA官网

在实际的社区数字技能培训开展过程中,RSVP较多采用的是与行业和企业伙伴协同开发、合作推广的模式。德意志银行(DBS)、Google、本地超市NTUC FairPrice以及外卖平台foodpanda等知名企业都是RSVP的合作伙伴。这种合作模式让老年人有机会直接接触并学习使用当下最新的数字服务,同时也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一个向老年这一潜在用户群体宣传和展示其产品的平台。

例如,DBS就专门派出了员工在银发信息站进行其新推出的移动支付工具PayLah的使用培训,教授老年学员如何使用PayLah在线购物和转账;FairPrice的工作人员则在现场演示如何使用它们的手机应用购物并在线支付。这一合作模式既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切实的数字生活指导,也帮助企业拓宽了产品和品牌推广渠道,可实现双赢。

BYTE.sg:数字赋能社区弱势儿童成长

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存在因缺少经济支持和学习机会而错失获取数字技能的可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加坡非营利组织 BYTE.sg成功申请到了由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管理局(IMDA)设立的“数字益终身基金” Digital for Life Fund(DfL),用于运营多个社区中的 “虚位以待技术实验室”(Void-Deck Technology Labs,VDTL)项目,从而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获得学习支持,对数字技术建立兴趣和信心,以切实提高其数字素养和技能。

BYTE.sg成立于2020年,由一群科技行业的专业人士组成,其初心是利用自身的职场技能来支持数字时代社区中被忽视的人群。为了让弱势儿童顺利学习到数字技能,VDTL在多个新加坡组屋社区中提供丰富的STEM课程,主要围绕科学和技术两个核心展开。前者涵盖有关动物、环境和气候的主题,而后者则是教授如何通过Python、Scratch等编程工具来创建聊天机器人、在线游戏和网站。除此以外,孩子们还有机会接触到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通过在AR课程中设计和制作虚拟现实场景,孩子们可以获得更直接的数字时空沉浸体验。而在AI课程中,孩子也能了解和利用机器学习算法。

孩子们在社区学习数字技术

相较其他数字技能发展计划,VTDL的特点在于它十分重视同步培养孩子们的信心和学习兴趣。创始人之一Maria认为,与弱势青少年的偶尔对话很难建立好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来自弱势家庭的孩子;相反,长时间、有规律的沟通会更加有效。因此,VDTL设计了长达48周的数字技能课程计划,以便志愿者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建立友谊和信任。此外,他们会安排尽量固定的志愿者去与孩子们接触,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他们所需的关注。随着彼此间关系和信任的加深,孩子们也会逐渐变得更加自信。自从2021年加入VTDL以来,10岁的Mohamed Elfie Bin Elias在公开演讲方面就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学会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才能,现在我再也不害怕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了。”

VDTL项目在新加坡不断扩展,也同样得到了来自众多其他社区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新加坡红十字会、南洋学生援助计划(SAS)等社会机构通过提供志愿者和资源,帮助BYTE.sg扩展志愿者基础和加强与受益者之间的合作关系。ESR集团作为新加坡本地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捐赠了大量笔记本电脑,为BYTE.sg的社区支持行动提供了重要帮助,令更多的社区中低收入家庭和儿童受惠。

当数字化与社区治理相结合,我们更需关注数字包容,采取全面深入的手段,确保每个人都能从数字技术的进步中受益。上述案例表明,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在推动实现社区善治过程中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共创,能够促进社区数字生活和数字包容的可持续发展。

——————

本专题系列文章:

《社区数字治理①︱上海社区调研:数字治理带来减负还是加码?》

《社区数字治理②︱熊易寒:精细化管理的另一面是留白》

《社区数字治理③︱新加坡经验:赋能社区数字弱势群体》

海报设计 白浪

--------------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